大唐第一女相(1254)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他们这才发现今日朝堂之上没有一个皇子。
李渊脸色微变,目光阴沉地看了杨御史一眼,然后又看向钱九陇,那眼神仿佛在问“消息是怎么走漏的”。
钱九陇带着疑惑摇头:不是臣走漏的风声。
殿内静默了片刻,随即喧哗顿起。
“什么?宫中进了刺客,秦王还受伤了?”
“秦王伤势如何?有性命之忧吗?”
“岂有此理,皇宫本应是最安全的地方,如今却让刺客混了进来,必须彻查此案……”
于是,官员们纷纷请求李渊彻查此案,并将左武卫大将军和右武卫大将军关起来。
裴寂等太子一脉的官员看懵了,完全分不清楚杨御史到底是谁的人。
左武卫大将军是郇国公钱九陇,他是陛下的心腹。
右武卫大将军是金河郡公李子和,这人是秦王手下秦叔宝的岳父,自然就是秦王的人。
若杨御史是秦王的人,他怎么敢弹劾这两个人?
若杨御史是陛下的人,他弹劾李子和便也罢了,他怎么可能去弹劾钱九陇?
裴寂忍不住在心中猜测,难道杨御史是太子新招纳的官员吗?
那也太蠢了吧。
太子本想无声无息地杀了秦王,后来事情败露,但陛下封锁了消息,宫外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
如今杨御史捅了出来,岂不是暴露了太子?
裴寂扫了李渊一眼,然后大声呵斥:“杨御史,你是从哪里听来的谣言?这种扰乱人心的风言风语,你未经查证就上奏弹劾,未免太过冒失。”
“闻风而奏本就是御史的职责,何来的冒失?”杨御史不卑不亢地回击。
裴寂被噎,一时愣住了。
他的话说得没错,查证那是京兆府、刑部、大理寺的职责,根本就用不上御史。
陈叔达却趁机问道:“郇国公,李大将军,敢问杨御史说的事情可是真的?”
钱九陇与李子和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了皇帝。
李渊拉着脸说:“此乃谣言。”
“若是谣言,请陛下叫秦王过来,让我们确认其安危。”陈叔达顺势说道。
“放肆!”
裴寂见李渊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同时也看出了李渊的心思,当即呵斥陈叔达:“陈侍中如今是越来越没有规矩了,竟敢质疑陛下。
“敢问陈侍中,依照律法,以下犯上,对陛下不敬,该当何罪?”
以下犯上,尤其是对皇帝不敬,重者杀头,轻者杖责。
面对裴寂的指控,陈叔达并未惊慌,而是镇定地说:“我并未质疑陛下,我只是向陛下求证。”
接着,陈叔达面向李渊,向他痛陈利弊:“陛下,空穴不来风,秦王若不是真的遭遇了刺杀,这个消息不会传出来。
“臣知道陛下在顾虑什么,秦王重伤,必会引起朝堂动乱,让百姓不安……”
李渊脸色稍缓。
“但正因为如此,陛下才更应该彻查此案,抓住刺杀秦王的真凶,以安民心。
“如若陛下像现在这样忌讳,隐瞒此事,定会中了奸人诡计,寒了功臣与宗室的心,并且会助长对方杀人的气焰。
“今日他们胆敢杀秦王,明日就有可能对陛下下手。
“陛下,刺客如此猖獗,胆敢在皇宫中行刺,必须彻查此案,抓住凶手,以稳定朝堂,安抚民心。”
说着,陈叔达跪了下来,郑重请求。
萧瑀等人紧跟着纷纷跪下:“请陛下彻查此案,以稳定朝堂,安抚民心……”
第898章 保守秘密
看见这么多的官员附和陈叔达的提议,裴寂气急,连忙劝道:“陛下万不可答应。
“倘若大张旗鼓地调查,消息定会传到那些居心叵测之人的耳中,届时引起叛乱,后果将不堪设想。
“还有突厥、吐谷浑那些蛮夷之族,他们若是知道秦王受了重伤,定会趁机发兵,侵犯中原。”
萧瑀嘴角划过一抹冷笑,毫不客气地质问:“裴仆射如此阻挠陛下彻查此案,莫不是刺客是你派去的?”
李渊的目光“唰”的一下就看向了裴寂。
“……”裴寂吓出了一身冷汗,当即跪下:“陛下,臣没有派人去刺杀秦王,也从未生出过这个念头,还请陛下明察。”
见状,那些想出言阻止的官员立刻闭上了嘴巴,唯恐引起皇帝的怀疑。
李渊望着底下的大臣,突然头疼了起来,他抬手按了按太阳穴,逼着自己冷静下来。
皇帝迟迟未说话,陈叔达等人就一直跪着,也不催促。
裴寂不敢说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这场彻查。
其他人更是大气不敢出,垂着头,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良久之后,深思熟虑的李渊终于开口:“着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共同调查秦王被刺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