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零开闲渔/我的以物换物系统通现代[六零](165)

作者:柚苏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文案: 姜晓菱有一个秘密,除了她没有人知道。 那就是在她十七岁生日的时候,脑子里忽然出现了一个叫做“闲鱼”的系统。 那系统可有意思了。 里面有很多奇奇怪怪,见都没有见过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在上面她可以和别人以物换物! 通过它,晓菱只用些破烂儿就换回了好多吃的东西! 海报: “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拍卖纪录再创新高!本月十八号一件四方连上品成交价为人民币168.8万! 姜晓菱的目光落在了手边刚刚撕开的信上,整个人都呆点击展开

原来,徐家老太太是跟着大儿子和媳妇一起在云城省城生活的。

当时她大儿子在省城的机修厂上班,家里只有一家三口外加她这个老太太。

生活的还算和睦。

后来,她大儿子,也就是徐寒梅的大哥因为肺病去世了。

第二年,儿媳也改了嫁。

家里就只剩下老太太带着孙子一起生活。

好在,当初儿子还在的时候,因为工资高攒了一些积蓄。

而儿媳也是个有良心的,虽然重新嫁了人,可从来没有忘了他们祖孙两个。

隔三差五的还会回来看看,每个月也都会送几块钱过来,说是给孩子的补贴。

加上女婿之前和大儿子是师兄弟,两个人感情本来就好,现在他又还在省城工作,更是时不时的在家里看看,留点钱,买点吃的,干干重活……

就是在这些人的帮衬下,老太太硬是把孙子一点点拉巴大了,养到了十九岁。

她那个大孙子徐海成说起来也是个争气的。

从小学习成绩就好,在学校永远都是第一名。

不仅如此,他还自学了画画。画的那山水,人物的水墨画,谁见了都说好,没人看了能不夸的。

从小,周围邻居都在说,说徐老太太将来一定能够得孙子的济,他们家海成一看就是大学生的料,将来肯定是要进好单位,能带着老太太一起享福的。

可谁想到,这徐海成还没有长成人,就遇到了运动。

按理说,徐家世代贫农,即便他们现在还生活在省城,户口也落在了城里,但成分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可偏偏,他妈再嫁了。

嫁的那个人还曾经是国军的前军官。

虽然后来投了诚,可这身份,在这个年代不说必死无疑,那也没什么好前景。

徐海成的妈妈看出形势不对之后,第一时间就写了脱离关系的证明,率先跟他划清了界限。

可即便如此,徐海成在学校的日子也变得煎熬了起来。

徐老太太不是没有因为这个生过前儿媳的气,可是说起来前儿媳也没有对不住他们徐家的地方。

当初要改嫁的时候,她坚决不让人家带孩子走,人家就把亲儿子留给了她。

后来虽然嫁了人,可从来没有对儿子不管不问。

因为两家离得近,她不仅对儿子一如既往的好,甚至对她这个前婆婆,也能照顾的也都照顾到了,让人说不出半个不字。

不仅她对他们家好,连她嫁的那个男人,对徐家祖孙俩也不差。

知道老太太不待见他,那人从来没有在他们眼前晃过。

可每个月给徐海成的钱,隔三差五送过来的吃食,点心,不用说,也是那人同意了,海城妈才敢这么光明正大送过来的。

所以,即便知道现在前儿媳给孙子拖了后腿,徐老太太也没法抱怨什么。

他们原本以为日子就这么过了,可没想到就在前不久,海城妈和她那个男人忽然被抓走,连夜被送去了劳改农场。

因为大家都在一条街上,徐老太太和徐海成自然也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徐海成当时就疯了,开始满世界的寻找他妈。

他找遍了所有能去的地方,问遍了所有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到最后也没有问出了他妈还有他那个继父究竟被送到了哪儿?

到底是哪个劳改农场?

原本他妈之前已经跟他脱离了母子关系的,又因为家里只有一个那么大年龄的奶奶,所以街道上几次动员待业青年下乡都没有考虑过徐海成。

可他这么一闹,所有人都知道他和他亲妈还有继父一直保持着来往了,这街道上就不干了。

几次上门动员,要让他去广阔天地接受劳动人民的再教育。

徐老太太怕自己这唯一的大孙子再被送到什么艰苦的地方,索性一咬牙,带着孙子回了原籍,去投奔二儿子一家去了。

刚到乡下的时候,一切还好。但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二媳妇就开始说话做事带脸色了。

养男人的亲妈,这她说不出什么,那夹枪夹棒的话自然都对着徐海成砸了过去。

毕竟,她一个做弟媳妇的,没有义务为已经过世的大伯子养儿子。

徐老太太也明白这个道理,可她又能怎么办呢?

如今这个世道,她根本不敢把孙子留在城里。

留在那儿,别说找工作了,以他现在这说不清楚的成分,能不被押送着去最艰苦的地方上山下乡都可以说是奢望。

带回乡下,却又只能寄人篱下。

老太太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劝说孙子,忍忍,再忍忍。

忍过了这个风头,然后再想办法。

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她每次说,都会笑着反过来安慰她的乖孙,其实心里从来没有放弃过找亲妈的决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