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刘喜喜也被安排好了,刘喜喜推车去卖货,刘三婶给他进货,本钱她出,刘三婶还有很多金句呢,什么“叔侄齐心啊”,什么“团结对外啊”,每天都在家里喊口号,让他们跟着喊,要他们全心全意为家里白手起家当老板而为之奋斗。
已经初中毕业的刘喜喜现在十分后悔了,“早知道我当初就不听我奶的,就应该好好读书,跟你们一样读高中,上大学。”
当年还小的时候,刘喜喜跟她奶一样说不听,小屁孩神气得很,说:“我才不读书,我以后是要接班当工人,捧铁饭碗的。”
现在呢,知道读书的好处了。
庄玉春都答应回去看刘喜喜怎么做生意,怎么白手起家了,他不可能当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一张脸纠结得很。
庄玉春幽幽叹气:“我要是老板,我就让喜喜去商场上班了。”
刘冬跟王博逗他:“那我们去怎么样?”
庄玉春看他们:“那不行,你们还没有大学毕业呢,我爸爸妈妈身边的秘书都是大学生。”
庄玉林很少说起他家里的情况,要不是他的广告上线,别人根本不知道,到现在他们同学也才知道他们家给他们兄弟在京市买了房子,庄玉林大学开始就创业,对他家里的情况其实都不知道。
王博两个好奇,问他:“你们家开商场的啊,我家开杂货店的,刘冬他家里做服装的。”
庄玉春:“哦,我爸爸管商场的,我妈妈开厂的。”
王博在他肩上拍了拍:“行啊小老板啊,你们家可真是低调得很。”
像人家施宇恒,听说家里也是做什么生意的,那拽得跟二五八万一样,就差没有把我有钱几个字写在脸上了,还喜欢在女生面前装阔,经常拿着钱请女生们吃饭喝饮料。
还跟那些女生说,他家里有大哥大,有小轿车,让别人信以为真,还哄着人家跟他谈男女朋友。
庄玉林也不是暑假就当真不回去了,他跟爸爸庄民国说的:“我跟同学谈了生意,放假要带着人去他们那里做实地考察,等定下来会直接从外地买回省里的票。”
他没透露去谈的什么生意,庄民国问了也没问出来,庄玉林还跟他保密呢,说什么要等谈好了再跟他们说,庄民国只能让他多带几个人过去。
庄玉春放假就回来的,在城里住了两天就回乡下去了。
他的好兄弟刘喜喜正式成为了个体户,开始白手起家,曾经的工人母亲刘三婶给大孙子进的货是卖糖果糕点,让他推着车在几个村去卖。
庄玉春:“这不就是货郎吗?”
刘喜喜反驳:“不,这是推车郞。”
他说的,他这还算好的了,他叔去城里卖红薯,他奶奶都没给他配一个推车的。刘三婶说的,大孙子还小,不能担挑子压了,用推车,刘大壮正当壮年,适合担挑子。
刘三婶对刘喜喜他爸妈也有要求的,让他们积极伺候庄稼,争取把产量提上来,每年靠着田地多挣钱,这样他们一家都抱成团的,劲儿往一处使,不怕不能白手起家当老板。
庄玉春还提出建议来:“为什么你们不包个鱼塘养鱼,还可以养鸡养鸭呢,我奶奶说隔壁村有人去年养了几大群鸭子,家里连电冰箱都买上了。”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穷不到哪里去的,早两年是一股脑的跟风买电视机,现在电视机过了就是电冰箱了。
说是家里买得起电冰箱的那才叫家里有钱了。
要跟人家城里学,人家城里早几年就买上电冰箱了,他们现在买已经晚了不少了,要是家里要娶媳妇的,没有盖小楼房,家里没有电视机电冰箱,那都不行的。
七十年代兴盛的结婚三大件叫三转一响,到现在已经没人提了,那时候稀罕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现在可不一样了,现在城里电冰箱、电视机,还要洗衣机,结婚前还要拍婚纱照。
农村跟城里不一样,早两年家里都买了电视机,现在兴要电冰箱,像洗衣机农村没人提,毕竟农村跟城里不一样,农村吃水用水不用钱,洗衣服也方便,谁家要是买洗衣机,还要被骂一句懒的。
电视机能看,电冰箱能保险,洗衣机能干嘛,他们用水又不要钱,洗衣服多方便啊,买这个就叫浪费!
像婚纱照之类的,就更不用提了,现在在农村还没听人说有谁去拍过婚纱照了呢,在他们看来,不管什么照不照的,不都是衣服吗,穿个衣服拍个照,要花大几百,这比买洗衣机还浪费,这就是钱多了才会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