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母杜青就不回去,还隔三茬五给城里的爸妈写信,给他们寄些当地的土货,那边得了东西,跟这个女儿走动起来,也不时给他们回一点来。
他们寄过去的东西才值几个钱,那边爸妈心疼闺女,寄过来的票子钱就够他们买多少的了。
庄民国这个舅母聪明着呢。
小同志们还在问:“读了大学要做什么?”
“上工啊,大学生毕业了都是当工人的,我觉得还能当科学家,我以后要造电灯,让我们家也照上电灯,我还要造汽车,让爸爸妈妈开上汽车。”
小同志们不断点头,哦,原来要当科学家要读了大学啊。
“那我们也要考大学,我要造机器,以后干农活就不用自己动手了。”
三年级一班的学习风气被带动了起来,邱老师最有感触,在下一次写的作文中,把几乎全班的小同志作文一角裁了下来,贴在教室后,那里,都是班上小同志们的豪情壮志。
他们的,梦的发源地。
庄民国经常往省城跑,家里就时不时添点东西,小到牙膏牙刷,毛巾,大到衣服首饰,就在入冬前,庄民国给向婆子和陈夏花各买了个金镯子。
他亲自给陈夏花戴上。
向婆子摸着金镯子,眼里都含着泪花:“你爹没给我买过一样首饰,没想到我儿子真给我买上了。”
庄炮仗说:“我给你编了多少个蚂蚱。”
向婆子说,“蚂蚱是蚂蚱,首饰是首饰。”
靠编蚂蚱娶上的媳妇,有什么好炫耀的不成。
家里每个人都有份,庄玉林他们兄弟有课外书,玩具,省城的铁皮汽车,玩具枪,兄弟俩都有份。
庄玉林感受到了老父亲沉甸甸的爱意,他们班上的小同志说得没错,他们爸爸妈妈对他们真好。
“爸爸,你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
“你们是我儿子啊。”
有了孩子,就有了责任。
庄民国老是往家里买东西,可能就是想弥补他们上辈子没有的,上辈子人家问那些“你们没有吃过果丹皮吗?”,“乡下来的孩子,第一次喝汽水吧?”
一毛钱一根的果丹皮,五毛钱的汽水。
他可能只是不想让这些无意伤人的话再让他们经历一次,所以想让他们把所有的都尝一尝,不会再因为这些话自卑。
哪怕庄民国也没问过他们难不难过,自不自卑。
这个道理,几十年后的家长都明白,别人家有的,也想给自家的孩子买一个,买不起真的,就去买个假的,买个塑料的,看着都差不多,也相当于都是同一个玩具了。
为了孩子的快乐。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
大家周四好,没什么好说的,留言2分发红包吧。
第68章
庄玉林感受到了父爱如山,来自家庭里的沉甸甸的爱意。
他更努力了,关闭了“临时班级”,放下了课外书籍,全力以赴的钻研在学习中,以十分耀眼的成绩站在了班级巅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班长”。
张家两个妯娌在入冬前脱离了锦绣作坊,扯起了大旗来单干了。
他们也做了保暖三件套,还有围巾,还请了张家的亲戚入伙,他们的作坊叫锦绣作坊,他们也取了个名字,叫前程作坊。
锦绣前程,是非要跟他们沾上边的。
张家妯娌是带了他们锦绣作坊的技术走的,保暖三件套的手套帽子和袜子,外加今年才出的新品保暖衣和围巾都被他们仿了去。
放几十年后这叫什么呢?叫抄袭。
前程作坊买的布料都跟他们差不多,现在可没有什么抄袭纠纷,假冒伪劣产品之类,张家的前程作坊一开,知道的除了在背后嘀咕几句这张家不厚道以外还奈何他们不得。
最高兴的就是大嫂刘春枝了,她说的是:“风水轮流到各家,一模一样的又怎么样,你家能做别人就不能做了?这是哪里来的道理,你们说是不是?”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张家人。
有些人看不上张家这种行径,但在金钱的攻势下也不得不妥协,人张家那边说了,他们今年的货要比去年低两分。
两分也是钱啊,谁不想便宜买好货的。
张家还在赶货,就有不少人跑去定货了。
陈夏花跟福嫂子两个气得够呛,但他们两个都不是那种泼辣的,还能去找张家人吵一架的,在作坊里又气又怒,他们专门收拾了一间房出来的,现在看着满地的东西,福嫂子两个都不知道怎么办。
张家降了价,他们要继续卖去年的价谁买的?
不降价,跟张家打擂台,到时候还赚什么钱?
两家一样的货降价打擂台,会叫人看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