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婆子带庄炮仗进去看了他们家的缝纫机,庄玉林他们兄弟被批准可以摸,除了重点交代过的桌面缝纫的地方不能碰,被他们给摸了个遍。
等庄民国回来,还带爸爸去看,给他介绍呢。
第二天去上学,庄玉林他们兄弟倒是被问住了。
福家兄弟也知道了他们家的缝纫机,但福家兄弟提出了一个疑问:“你们兄弟有两个人,缝纫机只有一台,以后可怎么分呢?”
缝纫机还没用呢,已经说起了要分的事。
说起来,这买缝纫机的钱是作坊出的呢,张家妯娌只分一层的干钱,其他不管,这缝纫机说起来福嫂子也是有份的。
福家兄弟也是能分的。
理清楚了,几个小同志面面相觑。
良久,有人提出个合理的建议:“不然,再买三台。”
一人一台,公平。
作者有话要说:~
第60章
忧心着家里的大事,关乎着以后会不会因为“分家不公”而闹起来的心情,几个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他们还看向作为家里独生子的“小蛋”。
村长家的孙子,“村干部”家的小同志,他爸爸是独生子,他也是独生子,家里的什么都是他们的,“分家产”也全分给他,不会跟他们一样,要平分,还要忧心惦记,替家里的爸爸妈妈操碎了心。
小蛋是他们之中最无忧无虑的孩子了。
庄玉林身为“校长”,是几个孩子中最有学问的人,他回去过后对“工人爸爸”进行过旁敲侧击过,问:“爸爸,我们能多买几台缝纫机吗?”
庄民国说:“为什么要多买。”
一台缝纫机就一百多块,就是工人家庭都要存半年的工资才能买一台,作坊才挣了一回钱,买不起几台的。
庄玉林得了肯定的答案,小脸上有些失望,但也没继续说什么,乖巧的背着书包读书去了。
他在学习上更用功了,更勤奋了,往常回来做完作业后还会看课外书,现在课外书全都放下了,一心钻研到学习上去。
陈夏花都找上庄民国了,她心疼儿子:“是不是因为你前几天说过他了?邱老师妈妈可是说了,他们现在年纪的小男孩,就喜欢跟大人对着干,邱老师妈妈都说了,这叫、叫...”
“叛逆。”
陈夏花点头:“对,就是这个叛逆!不然给他买一瓶儿可口可乐吧。”
庄玉林想喝可口可乐,他一直惦记着呢,庄民国回他的,说,“想喝自己买。”
学校的邱老师一直跟他们强调读书才有出路,庄玉林肯定想读出来了自己去买。
庄民国跟她解释:“这应该跟我没关系吧。”
他就是随口一说。
“有,无意伤人呢。”陈夏花又想了想,其他的都没问题,只有庄民国说的这句话最有问题了。
邱老师妈妈可是校长妈妈,校长妈妈要照顾儿媳妇,已经很少来学校了,但她隔三茬五也会到学校转一圈,跟家长们沟通沟通。
陈夏花就喜欢听邱老师妈妈讲话。
向婆子喜欢听田婆子“唱戏”,每天跟其他婆子一起,准点到村里大树下坐着,各家婆子端着小凳子坐好,等着田婆子来讲城里的风光事。
婆子们爱听,小媳妇做完事也会去听一会儿,那么多人等着她,需要她,田婆子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每天除了照顾好退休工人老沈,就是给村里的婆子们带来好听的故事。
工人母亲刘三婶一开始没了“跟班”鞍前马后的还不适应呢,人家在她面前提及田婆子,那目光就是“丫头翻身当主人”的模样,刘三婶气得很呢。
他们家开收音机的声音是村里最大的,现在也关了。
收音机老是循环放歌,放来放去老是那一首,刘三婶一听熟悉的调子一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开,就想起了现在受欢迎的田婆子,那些词简直就是对她的“侮辱”,都是她往常哼出来给别人听的。
不就是电视机,电话机吗,当谁没听过似的,真是没见过世面。
缝纫机缝制衣裳的速度就是快,锦绣作坊现在是大批的缝制手套、帽子,厚袜子,用的是柔软的条绒,也就是灯芯绒。
公社的灯芯绒布料少,就只有几种,卡其、棕色、土黄、浅灰,都是耐脏的颜色,里边再添一层绒,做出来的手套和帽子保暖又软乎,这个天用普通的布料做,一摸上手就是冰凉的,哪有他们做的好,看着暖。
福嫂子还在帽子、手套和袜子上缝了些小花朵,每一款都有大小,她们自己也给家里人每款挑了一个,庄玉林他们兄弟跟福家兄弟们就是带着手套、帽子,穿了袜子去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