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珍贵的是生命,都说没有人能重来一次。她现在能重来了,为甚么还要作死呢?
陈玉珂相信,无论在怎么样的环境下,她都是适者生存的。
“好诗!”
朱仁新也是读过书的,只是未能进学。读了几年,阿爹见他能帮忙记账了,就叫了回家帮忙了。
小炉子上的茶壶里面的水还没烧开了,陈兰英往里面加入葱、姜、花椒、大枣、桂皮、橘皮、薄荷,还有猪油。
看得陈玉珂目瞪口呆,这样真的是煎茶?这还是茶水吗?确定不会中毒?
水慢慢的烧开,周围的人陶醉的半眯着眼像吸着仙气一样,尤其是陈玉成更加是夸张的咽口水。
看来的确是不会中毒了,甚至味道很好。
看得陈玉珂完全不想去尝甚么味道。
看到周围人那陶醉的神情,陈兰英得意的将作料搅动了几下。等水开了,她将小碗里的茶叶,还有旁边一小碟白白的不知道是甚么东西的,都倒进水里,跟着作料一起煮。
“你们赶紧坐好,别围着我,等煎好了,我给你们倒。”
陈兰英看大嫂弟妹还有陈秋岚她们把菜都端上桌了,赶紧催众人坐好。
“阿姐,等会你得给来碗满满的。自从吃过你煎的茶,其她人做的我都吃不出那个味道。”
第21章 立秋做村社 不是说蜘蛛结网雨必晴吗?……
陈崇之垂涎看了一眼瓦锅,在旁边坐了下来。
“当然,肯定有你的。”
被人赏识,陈兰英是再高兴不过了。
因为有女婿来做社,陈家今天的饷食是分男女桌的。当然,平日里吃两顿,没有饷食。
居然有生鱼片,看得陈玉珂口生津。
不知道谁切的,半透明白色,一丝丝的,一小片一小片的,看到有豆豉、芥末、橙丝、蒜泥拌在一块,上面还放了些剁碎的小葱花。
这个时候不叫生鱼片,叫切鲙。
今天陈家用的是鲈鱼,肉滑、嫩、鲜,还是朱仁新带过来的。
陈黄氏专门做了招待女婿。
“阿娘的刀工就是好,这切鲙做得越发鲜美了。我在常熟县都不能吃到这样精致的菜色,开饭馆完全没问题了。”
朱仁新说着就夹起一筷子,切鲙和葱芥一起放进嘴里,又滑又凉,鲜腻中带着甜味。
味道真的好极了,并不完全是奉承丈母娘。
乐得陈黄氏从旁边的大盆里舀了一碗稠汤端到他那一桌,“你再尝尝这鱼羹,阿娘加了不少芹醋,整鱼刮鳞切块下锅煮的。”
朱仁新连忙站起来,接过碗,“阿娘,我这桌上有,您别客套。您做的鱼羹我还不知道吗?当初第一次上陈家门,吃了您做的鱼羹,我就下定决心把英娘娶回家。还不就是为了这口吃的。”
“可惜了,英娘嫁过来三年,还没见做过一次。”
说得语气都忍不住抱怨了,逗得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
“英娘打小就怕杀鱼,根本就不会做鱼。阿新,你想吃到好吃的鱼羹,还是得上陈家来。”
陈崇之喝了一口鱼羹,阿娘也就在节日会做这些大菜,平日里都是乱炖的。
“可不是,馋得我每每上门来,第一样礼,就想着一定要带鱼。甭管是鲈鱼、舫鱼、还是鲫鱼,能做鱼羹、切鲙就成。”
惹得陈兰英娇嗲的瞪了丈夫一眼。
陈玉珂痛苦极了,她也好这一口。以前就算不能日日吃,怕凉菜吃多了对子宫不好。可是每个月也得吃上两三回的,只要条件允许。
现在只能看着,不能吃,对于一个爱好这口的人来说,无疑像是拿刀在心窝捅。
吃完生鱼片、鱼羹、还有河虾、素鸡、天花菜、生果,就着馒头,吃得陈家众人一脸满足。
最后再上一碗茗粥,也就是刚才陈兰英煎的菜,一下肚,热出一身汗,那个舒爽啊!
“英娘,你这手艺怎么不出来来间茶肆?”
王禾娘眼睛一转,低声问小姑子。
陈兰英看了男人那桌,用眼睛点了点朱仁新说,“我倒是有这个想法,只是新哥还在犹豫不决。都说父母在,不置产,不分家。如果分家了,还好说,现在家里就一间茶肆,新哥的大嫂眼珠子天天盯着他算账,心里估计都不知道怀疑多少次,觉得我们私昧了不少。”
说得王禾娘心虚的喝了一口茗粥,“这树大分枝,人大分家,不是正常的嘛!”
“哟,二嫂是想分家了吗?”
许春妮看了看陈黄氏高声问,她可是想了好久了,就是不敢说。如果是二嫂提出来的,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谁要分家?谁想分家?”
陈黄氏一个眼神横过来,吓得许春妮赶紧说,“没,没,阿娘我一点都不想分家,我就想靠着你吃饭。都说家有一老,如果一宝,我可离不开你,咱阳哥儿也离不开阿奶,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