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长女(120)
苏桐来之前对杨柳村的情况了解的非常透彻,不但让柴旺给她详细的介绍了一下, 还专门写了规划书。如今听到佃户们的说辞和猎户们提出的问题,她心里边有的计较,便按照自己到底规划提出了建议。决定来年春上, 整个庄子的田地分两季种粮,只种一季太费田地了。
杨柳村的管家姓申,是个样貌精瘦的小老头, 特别会说话,对村里的事情知道的也多,见苏桐对田地之事生疏, 说什么种两季粮食, 非常可笑。整个大庆朝的田地都是种一季稻米,每年四月下殃,十月收成, 哪里有种两季的。
苏桐不动声色的将申管家的举动看在眼里,她是东家,她说能种两季就能种两季,在她面前耍奸的肯定是不能的。上辈子她虽然不是农家女,但对田里的农作物还是不陌生的,尤其是大棚种菜。
奉贤府城管辖的四个县因为靠近山里,天气阴冷,确实不太适合种植两季,但着并不妨碍尝试,万事开头难,慢慢来,她写下的那些计划书,都能实现了。
经过一番口舌之争,申管家见苏桐言辞有理,说的头头是道,且账目之间问的也精明,并不是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小姐,也不好糊弄。当下也不敢嘴硬了,收起了轻视之心,打起精神,老老实实的将杨柳村的情况给她详细的介绍了一遍。
苏桐听申管家说完杨柳村的地势,还有猎户们说的山林情况,便跟着他们去山林了转了转,查看地形和林木情况。
深秋的季节,落叶层层,红黄相间,分外美丽,几个人行走在山道上,那林间野兔、野鸡跑来跳去,很是肥硕。
苏桐不禁感慨,这个村子可比松江村好多了,出门便能猎得野味,还没有人争抢,跟松江孙比起来,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想到三年前苏家在松江村里的苦日子,那真是一眼难尽啊,想到此,她转头看了申管家一眼问道:“此处山林的野味到是肥硕。”
“如今入了冬,东家若是早些日子来山里,还能看到很多的山货。
苏桐没有言语,她说是野味,申管家牛头不对马嘴的说什么山货,这管家看着精明,确实糊涂的。
“以往这些兔子可以拿去酒楼卖,如今府城里的人都吃烤鸭了,这兔子便没有销路,猎户们也不怎么抓捕了,所以多了起来。”走在一旁的猎户,见申管家没说对话,赶忙给苏桐解释了一番。
“是这样子,村里的人现在养鸭子的多了,家家都有,这兔子肉也不稀罕了,我到是觉得,既然鸭子能烤着卖,兔子一样能行,况且这山里也没有什么狼虫虎豹的大东西,肯定能养的膘肥体壮。”
苏桐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申管家这个提议她认同,山里豢养兔子,以后可以发展一下。
看过山林的地形和村里的田地,一行人便要回去了,谁知道几人刚走过一段路,就见村子对面的一条道上迎面走来几个猎户。手里提着十几只像鸡雏一样的野味,热火朝天地说什么:“这么少的肉,不值当的卖,自家炖了下酒菜吃吧!”
苏桐待那几个猎户走进了,才看清他们手里拎着的十几只是鹌鹑,听到他们嘴里说什么不值当的卖,自家炖了下酒吃的话便开口问道:“你们手里拿着的这个东西,山里很多吗?”
几个户看到苏桐她们,一下子变了脸色,慌忙将鸡雏藏到身后,头也不回的往回跑了,速度飞快,眨眼之间便不见是踪影。
苏桐不明所以的看了申管家一眼问道:“那几个猎户,为何见了我们转身便跑,有何缘故。”
申管家尴尬和身旁的猎户相视的一笑道:“那是邻村的,时常会来我们山头这边打猎,都是些不值钱的小东西,也没理问他们,以往还偷偷摸摸的,如今竟然大摇大摆的上山了。”
苏桐点了点头,杨柳村的邻村岂不是那个叫员外村的庄子,看来有些事情还得先下手为强的好。刚才若是她没看错,那几个猎户手里拿着十几只是野生鹌鹑,鹌鹑可是野味中的珍品和补品,可不是不值钱的小东西。
这个申管家貌似不太老实,是个心理藏奸的,她看了柴旺一眼,见他心神领会的点了点头,心里便有了计较。
她今日将杨柳村的地形全部查看了一遍,待将八景村和向阳村的地形熟悉了,便让人将三个庄子的路扩宽,全部都打通连起来,周边上彻上高墙,做个堡垒般的庄子。
回到苏家,苏桐便立即吩咐柴旺去找工匠,趁着天气还没下雪,急早的将三个庄子里的路铺上,宽度一律按官道来铺。村子里的佃户们,若有将山上那种鸡雏逮了养起来的,不论庄子里的人还外村的人,一律按鸭子的价格回收。
柴旺有些不明白苏桐的意思,待看到她画的图纸的规划书后,才明白过来,但苏桐的粗糙施工图实在是不忍让人目睹,便忍不住的说:“小姐,石举人画的一手好丹青,图纸不妨让他帮着标注一番,也好让工匠人们做事的进度快些。”
苏桐点了点头,一本正经的冲着他吩咐说:“你拿去让石举人看看吧!不要说是你家小姐我画的。”
柴旺笑了笑,应了一声是,转身走了,在他眼里了,苏桐就是个孩子,苏家对他们全家有大恩,当初他还担心苏桐年纪小被人欺负。如今看来,大小姐虽然年纪小,但做事老辣,眼光看得长远,比他想的都周全。
第105章 惹上官司(一)
奉贤府城的山村, 冬日纵然清冷,也比松江村来的热闹,到处都能听百姓们的喧闹声, 孩童的打闹声, 鸡鸣狗叫声,人气满满。
苏桐让人扩宽了庄子上的道路,垫了碎石,夯实了路基,这样的道路,马车也好通过, 村民们也不怕雨雪湿滑。杨柳村、八景村、向阳村三个村子合在了一起,四周用土坯都和石头都围了起来,更是在各村子衔接的空地上,修了大批量的土坯房, 一个院子挨着一个院子,家家都是三间正房两间厢房带着一个四方的院子,足足有近百套宅子。
村民们起初并不知道东家修这么多的土坯房做什么, 待到修好之后,苏桐让人传话,村子里也允许外面的住户迁入, 有新户想住进来,修好的土坯房子可便宜卖出去,一套院子子出售三十两银子。
消息一传出来, 众人一阵哗然, 附近四邻八乡的百姓纷纷打问,虽然是土坯的房子,但一套一进的院子, 三十两银子也很便宜了。
奉贤府城的吃了能中解元和三甲秀才的养鸭村,十里八村谁个不知,哪个不晓的这几个村子里现在过得富裕,田里虽然收成相差无几,但架不住村子里的人家有别的进项。东家让养的鸭子和野鸡雏都回收,谁家养的多,谁家得的钱财多,这么好的东家,谁不想跟着。
三个村子合成了一个大庄镇,在府衙报备了庄子名号,叫做“程家庄”,庄子刚修建起来,就成了香饽饽,四邻八乡的百姓迁进来十几号人家,其中就有几家员外村的百姓。
苏桐是从穷苦日子里爬出来的,自然知道,冬日对穷苦百姓说有多艰难,所以,她早早的让柴旺买了大批量的棉花,雇了人做了一批棉衣和被褥,粮食专门拿出来一百石用来做善事。
日子不紧不慢的过着,不知不觉间,进了深冬,天气变的冷起来,一品堂烤鸭店的生意却丝毫没受影响。
掮客前些日子专门来了南坝村,给苏桐带来一个消息,苏家来客巷的院子有人要买,问她卖是不卖,那院子出了人命案,人在住里面晦气,不如直接卖给不知情的人。
苏桐和苏宝田、程言忠商议了一番,那院子是程九娘留给苏宝田的念想,留是不留他们做决定。不过,掮客说的对,那院子出了人命案,在住的话不免晦气,她是建议卖掉的。
苏宝田想了几天,同意将那院子卖掉,眼不见心不烦,那院子连带他的身世都成了他终身的隐痛。平日里他除了埋首苦读,便是积极按照程言忠的法子锻炼身体,一刻也不放。有了石靖这个名师督促,他的文章一日千里,进步神速,若照这么下去,乡试也能看到希望了。
苏桐终于能喘口气了,这段时间,几个庄子上的事情可是累坏了她,出了高价银子雇佣工匠,紧赶慢赶的将路铺了,宅院修了,庄子围墙砌上了,工程量可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