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门小当家(19)
“我不住私塾,又不需要在私塾吃饭,哪里要带粮食。”祁七竹理所当然道。
“哥,念书很辛苦的,家里就吃些稀的,哪里能挨,我可知道,镇上那些大户人家的少爷去私塾念书的,那都是一天吃三顿的。”祁十香嘴巴开合利落说道,“我们也不跟人家比,说些实在的,哥你即使不住私塾,可一天来回走两趟,不提前吃些垫垫,我们可会担心,没得半路饿晕了,可咋办。”
祁十香跟个急红眼的母鸡妈妈一般,祁九里看了有些好笑,不过更多的是听了她话后的心酸,哎,都是穷闹得。
至理名言,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前路漫漫啊,祁九里打定了主意,今日去镇上要好好看看有没有什么挣钱的法子。
“哥,你有没有衣服借我穿一套?”祁九里这般想着就看向祁七竹问道,毕竟是古代,穿梭市井还是男装方便。
因着祁九里的打断,屋里气氛一下子松了。
“你要穿我的衣服去镇上?”祁七竹疑惑问道。
“嗯,方便些。”祁九里点了点头。
祁七竹深思熟虑,觉得祁九里说得非常对,她毕竟刚退亲,只是这个提议多少有些惊世憾俗,但看了祁九里带笑的双眸,祁七竹示意祁九里跟上。
祁九里走进祁七竹的房间,格局跟自己的房间一样,不过多了一个书架,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还有读书需要的笔墨纸砚,其余没什么不同。
不过最吸引祁九里眼眸的是书架上的书了,定睛看清书的名字后,祁九里就没兴趣了,因为都是些四书五经这样的书籍,最是枯燥乏味了。
祁七竹注意到祁九里的视线了,她看书架看了蛮久,自家大妹一直是个好学的,之前祁七竹也教了她不少字,几乎过几日再问的时候,她都记住了,后来自己想给她书看,却被拒绝。
“九里,我这屋门一直是开着的,这些书我也不会全部拿去私塾,一般有什么课才带什么书的,你想看书尽管来哥屋子里看。”祁七竹从箱子里拿衣服,一边拿一边说。
祁九里没怎么在意,就简单的应了声,这般敷衍的语气祁七竹听出来了,叹了口气,“九里,书虽然珍贵,可书就是让人看的,翻看又不会坏,你别这般小心翼翼,连碰都不敢碰。”
祁七竹拿起一套袄子,递给祁九里说道,“之前教你认字,你再熟悉复习一下也好,不然忘记了,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
祁九里知道祁七竹这是误会自己的意思,不过也没解释,点了点头,“哥,我知道了。”
“这是我前两年的衣服,当初姥娘给做的,一直留着没翻新,给你现在穿应该正合适。”祁七竹说道。
“我现在就去换。”祁九里抱着衣服就往自己房间走去,就只换外面的袄子和袄裤很快就好了,至于这头发,祁九里自己无能为力,她是个手拙的人,去了厨房求助。
此时祁十香已经用竹筐装了不少土豆和地瓜,正跟祁七竹说话,“哥,我又拿了不少出来,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们,可我们也担心你啊,这些你一定得带去。”
“知道了。”祁七竹无奈道。
“我觉得会绑得不少是太好,十香你帮我呗。”祁九里指着头上的丫髻无奈道,这几日为了方便行事,之前洗完头第二日让祁十香帮忙绑了丫髻。
之后几日她都没完全把头发拆了,有个轮廓,她第二天醒来也好处理,可女子和男子的发型有些不同,她现在身高也不高,应该是要绑跟祁十一差不多的头上两团髻吧。
第25章 金水镇和方家私塾
祁九里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为负,所以上辈子的自己都是最简单的发型,冷了披着总是对的,热了就全部扎起来,再多的花样是不会了。
祁十香让祁九里坐下,自己散了祁九里的头发,然后手指穿梭,似乎还没一分钟,就好了,祁九里暗自佩服,伸手小心翼翼摸了摸头上的两个角。
“姐,如果你喜欢我绑头发,以后每天我都给你绑,我都会,十一的可是从小都是我绑的。”祁十香笑吟吟道,“绑头发我可是家里最棒的。”
祁九里一听这话,心里松了一口气,咧嘴点头。
等祁九里收拾利索了,院子外也传来了大伯祁山的呼喊声。
祁七竹去开了门,然后祁山和俩儿子都进来帮忙搬,四大筐的木炭加半筐粮食,还有一篮子鸡蛋,不过这个祁十香抱的稳妥,片刻不离手。
“诶,九里,你怎么穿七竹的衣服。”池灵苗见祁九里一身男装打扮,十分意外。
“大伯娘,这样方便些。”祁九里回道,为了让自己更像些,她刚刚还偷偷用手沾了木炭灰,描粗了眉毛,显得更英气了些。
等东西都搬上驴车,祁一飞和祁三升回去了,池灵苗仔细的给木炭都盖上秸秆,还放了些树枝丫,掩人耳目,祁山亲自驾驴车,池灵苗和祁九里四人也坐了上去,一行人慢悠悠往镇上去了。
池灵苗特地带了一床垫被,此时把祁九里几人的下半身都盖住,别说,暖和了不少。
一路摇摇晃晃,祁九里觉得自己的屁股麻木了,没有避震系统的驴车,还真是一项折腾人的交通工具,祁九里只能时不时的变换姿势,然后靠看周围的景致转移思绪了。
大约大半个时辰后,远远看到了房屋相对密集的地儿,还有那竖立着的牌坊,牌坊上刻着“金水镇”三个字。
镇上的房子一眼看去也都是低矮的,倒是有几家有两层楼,在矮子里拔了高个,不过这个跟后世的高楼大厦比,着实差远了,但祁九里还是看得很是起劲,古朴风迎面而来。
以前就看过影视城里的古建筑,要么是保存完好的小古城,可那些都是为了吸引游客,经过岁月的洗礼,多少还是会有些现代事物的影子,跟现在祁九里看到的还是差距很大的,眼前的才是古色古香的古代建筑啊。
最重要的是这是青砖瓦房啊,祁九里除了欣赏,心里还存着向往,毕竟自己是要留在这儿了,居住环境还是很重要的,现在住的土坯房总归是要升级的,什么时候能住上青砖瓦房呢?祁九里突然觉得任重而道远。
“七竹,先送你去私塾。”祁山驾着驴车即将到达金水镇牌坊下。
“大伯,你们打算去哪里卖木炭?”祁七竹直问重点。
“我们这些木炭分量不少,散卖可能卖不出去多少,所以我打算先去杂货铺子问问。”祁山说了自己的决定。
祁七竹闻言点了点头,“劳大伯费心了。”
“放心,我们会看好九里他们的,木炭如果铺子吃不下这么多,我们到时就去镇上大户人家问问。”祁山已经有了打算。
“哥,你读书的私塾在哪啊?怎么样?”祁九里好奇问道。
金水镇上原本有两间学堂,规模不大,教书的是考取了秀才或是童生的先生。
可五十多年前,金水镇上来了一家大户,听闻是回归故土的,修葺了老宅挂了匾额方宅,还开办了一家私塾,一开始是想让自家子侄启蒙读书。
可方家私塾请的先生学识扎实,还是举人功名起步的,镇上其他大户人家得知,纷纷带了礼物前去慰问新到来的邻居,打好关系,然后提出了想让自家孩子进私塾的请求。
来请求的人多了,方家当家人为了公平公正,说了只要能通过考试的就能进方家私塾,且束脩免半,方宅及方家私塾一下子被整个金水镇的人知晓了,金水镇下面的六个村子也都得了消息,纷纷让子孙前去考试,毕竟束脩减半啊。
方家私塾开办了五十年,出了一位进士、三位举人、十三位秀才,当然其中大部分是方家子侄,考中进士及举人的方家子侄现在都是官员了,至于秀才功名的则是留在方家私塾当了先生,方宅也一跃成了金水镇上最有名望的书香门第。
方家私塾里的先生不止有方家子侄,也有镇上及下面村子考取了秀才的优秀读书人,方家私塾走出来的有功名的读书人,现在不是为朝堂效力,就是在用自己的学识教育别人,现在不止金水镇,旁边的其它城镇,甚至是县城里的人家,第一首选就是把家里的孩子送来方家私塾。
说到方家私塾,别说祁七竹,就连祁山、池灵苗也都知道很多,池灵苗抢着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跟祁九里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