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奋斗记+番外(27)

作者:耳东陈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许娇娇一朝穿越,穿越到九十年代同名同姓大龄女青年身上。 因为大龄未婚,同事们背后嘲笑,大爷大妈们更是热情洋溢地给她介绍对象 大叔说“娇娇,叔叔有个同事儿子除了离过婚,矮点,胖点,没毛病,你要不要见见?” 大妈说“小许姑娘,大妈这里也有个人选,年纪比你稍微大点,大点疼人,你也不能太挑剔,什么时候去见见?” 许娇娇笑眯眯回“谢谢叔叔阿姨关心,有这么好的人选,千万别给我留着了,给自家孩子留着吧,错过了不是太可惜了吗!” 她可不是垃圾接收站,她长得年轻漂点击展开

这个说市里这样做不仗义,之前风扇厂效益一般,也没见搭把手,现在看到厂里效益好起来了,就想着让厂里帮忙解决就业问题,没门,他们自己还没有富到那个份上。

那个说云州酒厂效益最好,也没见让他们出面解决,还不是柿子挑软的捏,要是酒厂也招收新职工,那他们风扇厂也招收,不二话。

这时,一车间主任率先开口道:“书记,厂长,我是个大老粗,有话就直说。真要招收新职工,也要从咱们厂职工子弟里面招,放着待业职工子弟不招,却招外人,咱们有一个算一个会被工人们的吐沫喷死。”

他刚说完,二车间主任皱着眉,道:“书记,厂长,以厂里现在的产能,根本就没必要招人。”

他的言下之意就是,现在的工人刚刚够,谁也不知道今年和明后年厂里销售如何,多招来人,到时候反倒把原来的利润福利分薄。

这个到底,不止唐书记孟厂长懂,在场的所有人心里门清,连许娇娇都知道。

但没办法,市里下达的任务哪里能更改。再说也是为民办实事,想一举解决待业青年,怕他们成为治安隐患。

只是这过程中,稍微牺牲一点风扇厂的利益而已。

要怪只能怪去年风扇厂太出风头,又是打广告,又是发奖金,木仓打出头鸟啊。

孟厂长拍了拍桌子,等会议室重新安静下来,他说道:“也不止我们厂招收,轴承厂,酒厂,糖厂,还有纺织厂都要求招收一批职工。”

一听到连工人最多的纺织厂都要招收职工,知道风扇厂还不是最倒霉的,科长们心情总算平复下来了。

但他们哪里知道纺织厂由于人多因祸得福,只用招收三十人,这点人放在两万人的纺织厂,连点水花都掀不出来。

孟厂长其实心里也不痛快,好容易厂里眼见着起来了,又要背起包袱。他见会议室里的这群人满腹牢骚,正经出主意的没两个。

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低头做笔记的许娇娇,“小许,你一贯有奇思妙想,这次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被忽然点到名的许娇娇忍不住磨牙,这种场合就不是她一个底下小职工该参与该发言的地方啊,孟厂长真是太高看她了。

见许娇娇沉默不语,孟厂长笑地就跟狼外婆一样,诱哄道:“小许,不要有心里包袱吗。有意见有想法,就大胆的发言。我们这些思维顽固的中老年,有时候就需要听听你们年轻人的想法。”

孟厂长都这样说了,许娇娇也不能不给他面子,只见她沉吟了一下,说道:“既然市里的决定无法改变,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化被动为主动,趁机扩大厂里的人才库,笔试面试通通一遍,择优录取,招收一批专业对口的急需人才。各位科长也可以看看科室里是否需要增加新职员。”

听了她的办法,众位领导恍然大悟,既然要硬着头皮招收职工,那就招厂里需要的人才,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那刚才怎么没想到呢。这个许娇娇果然像孟厂长说的有急才。

既然领导们都满意这个办法,接下去的事情就没许娇娇什么事情了,各位科长车间主任讨论着哪几个科室需要增加人员,具体增加多少个。

技术科因为去年的突出贡献,大幅度提升了厂里的销量,招收既有创新思想,又有丰富知识的技术员成了重中之重。

销售科也不甘示弱,没有销售科的配合,打通各地的销售渠道,风扇再好也是酒香就怕巷子深。

所以销售科也需要招收业务员,而财务科趁这个机会要再招两名出纳。

钱科长看其他科室你一句我一句要招人,心里也有些意动,但一想人事科人员齐备,没必要跟他们争抢名额,也就算了。

零零总总,各个科室和四个车间一统计人员将将达到五十多两个,把稍微不重要的去掉两个,就是市里要求招收的职工,去掉一件麻烦事,大家皆大欢喜。

第23章 烦不胜烦

云州几家大中型国营厂招新职工的事情,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石头,涌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社会上浪荡的年轻小伙子被父母拘在家里准备着去应聘,他们的父母则像没头的苍蝇,到处打探关于应聘的小道消息。

云州酒厂贴出招聘启事的当天,就被闻讯赶过来的群众给团团围住,整整围了小半天,不仅堵了装货卡车的进出,还影响了酒厂职工的进出。

后来还是附近的警察局听说了,派人过来维持秩序,又疏导已经看过启事的人离开,这才没有酿成踩踏事故。

比起其他自建国后才陆陆续续建起来的国营厂,云州酒厂历史最为悠久。

清朝末年,云州当地有户祖辈以酿酒为生的小户人家,生得一子,自幼跟在父祖辈身边耳濡目染。长大后,花费数年时间钻研技术,改良酒方,使得龟缩在周边县市的酒畅销省内省外,喝过的就没有说不好的。

建国后,酒作坊被收为国有,酿酒方子自然也上交国家。

自建成,酒厂就是云州的纳税大户,没有之一。

云州人皆以在福利待遇最好的云州酒厂工作为荣,要是谁谁在外面说是酒厂职工,都会被人高看一眼。

酒厂每年就几个名额,要么内部消化,要么就是分配来的大学生,几乎没有公开招聘过。

现在酒厂松口了,不要说围观群众了,连维持治安的警察看到了,都有些蠢蠢欲动,哪家没几个头疼的亲戚呢。

云州风扇厂的情况没有酒厂那么夸张,但也许多人络绎不绝地赶来。

去年,风扇厂大出风头,一时间把酒厂都比下去了,赶过来的人或左邻右舍或亲戚朋友中有在风扇厂工作的,心里大致清楚工资福利待遇。

于此相对的是,纺织厂门前冷冷清清,人数也最少,在这里工作又苦又累,工资还最低,着实吸引不了多少人。

一般来这里的人都有自知之明,知道去其他热门的国营厂竞争不过那些有技术有学历的人,保险起见,只能选择这里,好歹也是国营厂,旱涝保收。

一时间,云州各方各面被国营厂招人搅得风起云涌。

风扇厂招聘启事上大部分岗位注明高中学历皆可报名,技术工种则放宽至初中学历,看着门槛不算太高,实际上科室车间招人都要经过面试,笔试。

面试那关好过,可笔试就不好过了,考题由专业人士出,保管能刷下一大批没有真材实料,想浑水摸鱼的人。

只有经过大浪淘沙,才是厂里想要的人才。

考题出好,打印好,封存统一交到人事科锁到柜子里保存,到了笔试那天,再由人事科分发下去,尽量减少泄题的可能。

这些前期准备事又多又繁琐。

比如现在要先安排好报名当天接待的工作,以及面试笔试那天的现场布置和工作人员安排。

许娇娇所在的人事科因为这些事,忙得脚不着地。

这天,从没私下联系过的大嫂张燕兰破天荒地来了个电话。

许娇娇话筒里先听到她熟悉的笑声,然后她才开口道:“二妹,最近在忙什么?怎么都见不到你人,每次去爸妈那里找不到你,辉辉都说想姑姑了。”

她还从来没被张燕兰这样关心过,一时间还有点受宠若惊。

至于忙什么,许娇娇就不信张燕兰不知道风扇厂招人的事,既然她装不知道,那她也乐得糊涂。

还有许朝辉,与其说他想姑姑了,还不如说他想要姑姑的礼物了,在这个侄子眼里,她大概就是人形礼物机,有求必应,跟观世音差不多了。

许娇娇不想跟张燕兰磨叽,直接道:“嫂子,你也知道我很忙,那我就……”

话还没说完,就被张燕兰赶紧打断了,“等等,二妹……嫂子其实有事情要拜托你……”

许娇娇就知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她一准有事求她,才会纡尊降贵地打这个电话。

那她就姑且听听吧。

话筒对面,张燕兰沉默了一瞬,“二妹,嫂子有个表弟,长得一表人才,你也见过的,我结婚时他来过咱们家。”

许娇娇忍不住翻白眼,鬼才记得六七年前的一面之缘,何况还是婚礼当天这种混乱时刻。

“我表弟高中成绩不错,考大学就差了几分,没考上……现在他也没个正经工作,回回相亲都被女方嫌弃没工作…….”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