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通古我生财有道/暴富后我要盖座大观园+番外(243)

因此在先帝丧期一过,韩太妃就在自己宫里安了个小佛堂,对在宣称自己要替先帝守孝。

并且请皇帝替她请个尼姑为师,传授经义。

皇帝自然不会不允许,就吩咐下去,去皇城周围有名的尼姑庵请了位,送到太妃宫里。

韩太妃用了三年的时间,学会了经书上的所有字,等尼姑走后,她就明面信佛,暗地里,看宫中各种典籍。

尤其是各朝史书,真给了韩太妃很大的启发。

所以这些日子,韩太妃都窝在宫里,津津有味地看前朝史书。

当她看到一篇前朝景帝时,因景帝诸子争权夺位纷纷被景帝厌弃,景帝最后立了幼子为太子,却不想等他一闭眼,幼子就因为无法执掌朝政,而被叔叔夺位。韩太妃仔细看了两遍,记在心里。

除此之外,韩太妃还特地找出各史书中兄终弟及的例子,多加揣摩。

于是,时间就在韩太妃修身养性的过去了。

这期间,皇帝几个儿子争斗更加你死我活,贤王却因为踏踏实实,不争不抢的性子,获得从皇帝到群臣的一致好评。

此消彼长下,韩太妃这边的筹码更足了。

只是,韩太妃和贤王还有一个致命的障碍,就是群臣。

当年先帝驾崩时,无论是韩太妃她自己先表态,还是别的,群臣最终选择的,都是皇帝。

她的儿子虽然是先帝“亲子”,当初却是被放弃了。

这世上就有一个可笑的现象,一个人背叛了另一个人,被背叛的人先不说怎么样,可这背叛的人,却分分钟担心他背叛的人重新起来。

所以大多数人背叛了不是愧疚,而是选择落井下石。

而她和她儿子,某种意义上就是被背叛者。

所以要想这些朝臣能支持她儿子,光收买不够,还得打消这些人的顾虑。

至于如何打消?

韩妃娘娘有些头痛,这事,还真不好办。

不过很快,一件事的发生,给了韩太妃机会。

随着皇帝年纪越来越大,对政事越来越力不从心,此时诸位皇子更是争斗不停,朝中人心浮动。

就在这个时候,一日早朝上,皇帝突然宣布,说要立太子,询问各大臣意见。

众大臣当着众人的面,自然不好说,谁想皇帝居然也体恤,让众大臣回去写个折子,第二天呈上。

然后就散朝了。

众大臣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这是唱得哪一出,更不知道皇帝这到底是真想立太子,还是想试探。

于是散朝之后,就纷纷聚集在一起商讨。

而比他们更在意的,还有几个皇子。

这些皇子也陷入了巨大的纠结中,他们也分不清他们父皇到底是真想立太子还是试探他们。

如果是父皇真想立太子,他们不积极推荐自己,就很有可能错过当太子的机会。可如果父皇是试探他们,他们出了头,那就可能枪打出头鸟。

所以这简直是件风险极大的事。

不过经过朝臣和皇子们讨论,大家觉得皇帝还是真心想立太子的心思大一点,毕竟如今皇帝是真老了。

于是,各皇子就开始笼络自己手下的官员,纷纷写折子,推荐自己。

第二天,皇帝的御案上,堆满了折子。

太妃宫

韩太妃心情甚好的修剪一枝花瓶中腊梅。

旁边宫女笑着恭维,“太妃手艺越发好了。”

韩太妃抱着瓶子看了看,对宫女说:“摆到桌子上去。”

“是,”宫女小心把花瓶端到旁边桌子上放好。

韩太妃拍拍身上的碎枝,站起身来,“今日宫外的折子都进宫了?”

宫女看了一眼天色,“陛下不当朝时,宫门一开,宫外的折子就会送到陛下寝宫,如今这时辰宫门早开了,折子应该早进宫了。”

韩太妃笑了笑,“那本宫就放心了。”

宫女看着韩太妃,小心地问:“娘娘好像很开心。”

韩太妃笑道:“当然开心了。”

韩太妃说完,就去礼佛了,留下宫女摸不着头脑。

佛堂中,韩太妃悠闲地看着书。

皇帝这种生物,哪怕快断气了,他都不会觉得自己老。

皇帝寝宫中

皇帝一本本看过,越看脸色越黑,看到最后,皇帝一把把桌上所有折子都扫到地上。

“一群混账!”

他还没死呢,这群混账就已经等着他咽气了。

难怪朝堂上天天乌烟瘴气,都是这群不孝子惹得。

皇帝气得手有些发抖,只觉胸口更是闷得不行。

此时,他才理解当年他父皇被群臣逼迫时的心情。

不过想到当年他父皇被逼迫时的情形,皇帝悚然一惊,不行,他不能像他父皇一样露出病容,被群臣觉得好欺。

皇帝深吸一口气,本想缓缓,却不想一吸之下,居然胸口巨疼,顿时知道刚才是真气狠了,再加上眼前有些发黑,皇帝赶忙对外面守的太监叫道:“进来服侍朕,并去后宫叫……皇后来。”

皇帝平日都爱叫一些年轻的来侍奉,可如今病了,再加上立太子这个敏感时候,皇帝突然不敢叫那些皇子的生母来,甚至都不敢叫那些嫔妃。

不一会,皇后带着人匆匆来了。

皇帝看到皇后,心神一松,就不免抱怨了几句那些不孝子。

皇后得知皇帝是被立太子的事气病了,就小心服侍皇帝睡下,然后守在皇帝床边。

很快,皇帝睡着了。

皇后却看着外面御案上的奏折,眼神暗了暗。

皇后突然想起一件事,当初她皇儿失宠前,曾也有这么一出。

当初二皇子二十,正从文渊阁读书出来,按照惯例,要被封为太子,所以在二皇子加冠后,群臣开始上折子,请求皇帝立二皇子为太子。

当初皇帝是什么反应来?

哦,对了,留中不发。

皇帝后来到她宫中,和她解释的是,皇儿还太小,还需要磨练,太早立他为太子,早慧易折。

她信了。

可这一磨练,她的儿子被磨没了。

她曾无数半夜惊醒,觉得是她和皇帝太过严苛害了他,是他的兄弟居心叵测害了他,可如今,看着这御案上满桌子的折子,皇后突然明白了。

害她儿子的从头到尾只有一个,那就是她身边这位。

父未老而子已壮,她身边的这个人,压根受不了这样的落差。

第250章

再一次上早朝,皇帝让人把所有奏折都搬到大殿上,然后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勃然大怒。

甚至还把朝臣中推举声望最高的皇子叫出来,一顿臭骂,骂他目中无父,结党营私。

吓得这个皇子面无血色,只能在殿上磕头不已。

皇帝冷冷地看着磕头的皇子,直接叫人拖下去圈进起来。

浑然忘了这是之前他最宠爱的一个皇子。

不过经此一出,朝堂上拥立皇子结党营私的风气被一杀,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了。

众人这才明白,皇帝这是以雷霆之势,平息朝中皇子之争。

太妃宫

韩太妃悠然看着书,一个宫女忧心忡忡走过来,在韩太妃耳边说了几句。

韩太妃听完笑着点点头,“本宫知道了。”

宫女欲言又止,“娘娘,如今……”

韩太妃笑着摇摇头,“没事,你去忙吧!”

宫女只好出去。

韩太妃接着看书,这次的事,看着是皇帝借着皇子之争,一把抓住众大臣的把柄,弹压住了百官,皇帝占尽了便宜。

可事实上,这背后的危害,却远比便宜大。

奏折的事一出,相当于群臣背叛了皇帝私下选了皇子,皇帝是被背叛者,群臣是背叛者。

这以后……群臣都会战战兢兢想着皇帝会不会记恨在心,会不会报复。

韩太妃笑出声,群臣背叛过她们母子,也背叛过皇帝,如今,背叛这个问题,终于不再是问题了。

韩太妃正在想着,一个宫女走到外间,轻声说:“娘娘,皇后娘娘来了。”

韩太妃愣了一下,忙起身迎了出去。

“皇后娘娘怎么来本宫这了?”韩太妃在殿门口正迎上皇后,笑着问。

韩太妃是真挺惊讶的,一向是她去皇后宫中,皇后这还是第一次亲自到她宫中。

毕竟她虽然是太妃,按理说是皇后长辈,可先帝已死,而皇后却是中宫,母仪天下,无论按什么,都是她身份低一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