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在年代文里跳芭蕾(165)

但罗安易教了她一段时间舞蹈,当然发现这就是一个练起舞来不要命的狂人,俗称“舞痴”。

“罗老师,您就别笑话我了。我来总政最大的收获,就是遇到了您,至于汪部长那边,我还是得想办法表明自己只想跳舞的决心。”

“是该这样,你就专研舞蹈,我敢说,我还没见过像你这样适合跳舞的人。”

她这段时间学习剑舞,进步非常快,身体有从小学习古典舞的底子,又有她在舞蹈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起来得心应手,持剑而舞,简直像个古代侠客。

可惜罗安易知道,她学这个只是为了开拓知识,主业依然放在芭蕾上,每天练完剑舞还要自己训练芭蕾,十分刻苦。

……

京市一个居民楼里,姜玉玲端着药走进房间,沈依依正半躺在床上,拿着一张报纸,脸色不太好。

她已经改名叫姜依依,但她不愿意姓姜,仍固执地自称沈依依。她既讨厌沈家,又享受作为首长女儿的虚荣,只恨自己不是沈首长的亲生女儿,否则事情怎么会变成今天这样!

“该死的沈娇宁,我说怎么突然去学芭蕾了,是怕跳古典舞被我比下去吧?把我从文工团弄走,果然又开始跳古典舞了,该死的!居然去总政了,总政歌舞团!”

她看到的正是那份报道沈娇宁在总政学习剑舞的报纸。

沈依依过往不愿意看关于沈娇宁的事情,现在又拼命收集关于她的报道,一边看一边嫉妒得几欲发狂,有种折磨自己,痛苦到极致的快感。

姜玉玲不明白她怎么变成了这样,总是时不时说些自己听不懂的东西,有时候甚至会无故大哭或放声大笑,总搞得她有些害怕。

“依依啊,别看报纸了,喝药吧。”

沈依依恍若未闻,看着报纸突然又哭起来:“为什么要把我赶出文工团啊,教员明明很喜欢我,为什么投票让我离开啊。”

北方部队文工团在接到举报信后,曾就是否让她离开有过一次内部投票。她后来辗转得知,本来是平票,可是最后,一直对她很好、随时出借办公室电话让她用的教员,居然投了让她离开的票!

她真是想不明白!

姜玉玲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劝,这些日子她也哭得不少,现在只能重复地说:“依依啊,别想了,先把药喝了吧……”

……

沈娇宁在总政的剑舞学习,直到十月第三届繁花杯开始评选才告一段落。

这一次她要作为专业评委观看好几天的舞剧,随后还有舞蹈小作品比赛,其他如电影、歌唱等门类的比赛她也会作为群众评委进行观看与打分。

赛制和去年差不多,每一个评委都不可能把所有舞剧看一遍,打分也只打自己看过的那几部。她按照剧名选择了几部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舞剧,其中有五部都从头看到尾,只有一部她觉得各方面都还不太行,中途去看了另一部舞剧。

舞剧类比赛结束,紧接着是看小作品比赛。

从舞剧到小作品,整体质量都比她想象中更好。听说过去一年,又有几批知青返城了,说起这些的时候,大家脸上都是洋溢着笑容的。

令她比较吃惊的是,去年挑衅文工团的两名双人芭蕾舞者奚娅童和白承泽,今年又来参加小作品比赛了,看样子果然没能进芭蕾舞团。不过他们基本功比去年扎实了很多,她也没因为去年的事对他们抱有偏见,按照舞蹈表现客观地打了分。

舞蹈类是最先开始评比的,后面还有电影、歌唱、器乐,真正说百花齐放也不为过。

她不是没见过各类艺术百花齐放的景象,但这是1975年,那十年还没有结束,艺术界的繁荣花朵却已经迫不及待地提前绽放了。

到十一月底,给各个作品打最后分数的时候,作为主持的汪英毅部长说了一句:“今年的比赛,在去年的基础上更加多样,题材也有了新的发展,真正契合了这个比赛的名称,繁花盛开。”

第三届繁花杯彻底结束,已经进入了十二月。

汪部长私下跟沈娇宁说:“下一届评比,我想让你来负责。”

这倒没什么不行的,在她看来级别再高也就是一个比赛而已,只是她估计,明年这一届恐怕是办不成了。

这话自然不能说出来,她只道:“部长,您知道国际芭蕾舞大赛吗?”

汪英毅对此有所耳闻:“怎么?”

“我这段时间了解了一下,瓦尔纳国际芭蕾舞大赛,两年一届,明年正好是下一届比赛。如果您同意的话,我想去参加。”

他们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派选手参加过国际芭蕾舞大赛,按照历史,还要再过几年才会派人出去参加。

汪英毅定定地看着她,正如他曾经自己夸奖她那样,她的目光一直放在全球范围。

他没有一口拒绝,问:“有几分把握能拿奖?”

“只是拿奖的话,十成。”

他听出她的意思:“难道你还想拿金牌?”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管能不能拿金牌,总之是冲着金牌去的。”

他踌躇了一会儿,终于道:“你说的,十成的几率,保证拿奖。”

“嗯,我说的。”

“要是拿不回奖,就到我手下来干活。”

沈娇宁道:“那要是拿了奖,您就别再试图让我从政了。”

双方说定这件事,便谈起参赛作品:“你准备用哪一段舞参加比赛?”

沈娇宁直到这个时候,才把她构思了将近半年的小作品说出来:“是我的自编舞蹈,《木兰》,就是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汪英毅忽然明白她为什么要学剑舞,笑起来:“小同志啊,你从那时候就在想参加国际芭蕾大赛了吧?当时不肯跟我说,现在才来谈条件。”

“您那会儿在兴头上,我要说服您没有现在那么容易。”沈娇宁道,“音乐部分我就让歌舞团这边帮忙弄了,等全舞编好,您要是愿意看就过来看。”

汪英毅又是笑,又是摇头:“我是特意把你调过来,想让你从政,现在看起来倒是给你参加个人比赛提供了便利。”

说是这么说,他还是找了总政的几位音乐专家,让他们配合沈娇宁制作音乐。

去参加国际芭蕾舞大赛,那就是代表国家出去的,自然要重视。

第129章 《木兰》3 瓦尔纳

得到了汪部长和总政歌舞团的支持, 沈娇宁只需要把服化音乐方面的想法跟他们沟通好,其余时间都可以自己练舞。

她虽然学习了两个多月纯粹的剑舞,但并不打算直接把剑舞运用到芭蕾里。她了解了剑舞的关键之后, 就开始拆解、融合,在芭蕾的范式里舞剑。

她原本准备编的是个时长八分钟的小作品, 把题材改为花木兰之后, 作品时长达到十一分半, 瓦尔纳国际芭蕾舞大赛要求作品时长在十二分钟之内, 正好符合要求。

她沉迷排练,这一年过年,是一个人在总政的排练室里过的。

沈鸿煊从报纸得知她来京市了, 来喊过她回去一起吃年夜饭,她拒绝了。

一方面是不想做让自己不开心的事,另一方面是, 她越跳花木兰, 越是痴迷。

她一直偏爱这样的女英雄角色,之前跳吴清华就很有优势, 但那是人家早已编好的舞蹈,可这一回全部由她自己编舞, 动作安排、前后顺序全由她自己决定。

谁也不知道历史上真正的花木兰究竟是什么样子,但她可以塑造一个她心目中的花木兰。

这段时间,用废寝忘食来形容她也不为过,除了和音乐老师等人必要的交流, 她几乎把自己关在了这间批给她用的小排练室里。

罗安易教过她几天舞蹈, 跟她熟悉一些,见她年夜饭都没出来吃,端着一盒饺子去排练室找她。

先透过门上边的小窗看了一眼, 果然还在练舞。

“小沈,过年了,快歇歇,吃点饺子。”

沈娇宁听到声音停下来,看着那一盒白白的饺子,笑道:“罗老师,总政的饺子里包铜钱吗?”

“还想吃到铜钱啊?可惜,我们这还真没有这种传统。”

沈娇宁笑着接过饺子,今年终于吃不到铜钱了。

罗安易也没有多留,给她送了饺子,又嘱咐了两句注意身体就走了。

到七点左右,汪部长也过来了一趟。没见到沈娇宁,便问他们:“那位小同志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