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穿成炮灰女配(117)
在外边流浪了七八年,她天天住的是天桥,睡的是公园长椅,饿死的冻死的都没少见,哪来的这么多的同情心?
可这个孩子不一样。
这是她花了三千块咬牙从人手里买下来的。
是想养来给自己养老的。
女人早些年被丈夫家暴流产过,没法再生育了,后来从家里逃了出来,自身又没什么文化,就成了靠捡垃圾乞讨过活的流浪者。
在外飘荡四五年,年过五十了,她才恍然惊醒,自己需要一个孩子养老。
福利院孤儿院收养门槛高,以她的生活水平完全不具备收养资格。老院长所在的福利院,她曾眼巴巴去看过许多次,每次却也只能望洋兴叹。
好在流浪者本身就身处灰色地带,通过和其他人交流,她很快找到了能□□的渠道。
她省吃省喝,攒了三年,好不容易攒够三千块,换回了这个孩子。
说实话她其实最开始想要的不是这个女孩,她的生活太糟糕了,这孩子才不到一个月大,脆弱而娇贵,她心知肚明,她养不活。
可是,看着女婴漂亮的眼睛,弯起来的笑脸。她莫名就心软地一塌糊涂。
等反应过来时,她已经付完钱,带着孩子站在了空荡荡的桥上。
家里有了个孩子,生活好像突然有了点希望,她更加努力地捡垃圾,想要养活她们母女俩。
可她真的高估自己了。
女婴本就脆弱易碎,这孩子还是早产儿,先天就不足,时常大病小病不断。
她带着她走了几个城市,吃尽了苦头,最难的时候几天吃不上饭,饿得满嘴都是铁锈味儿,看见流浪狗嘴巴里的东西都想抢。
她终于放弃了。
她承认自己养不活这个孩子。
她灰溜溜地回到c市,回到那座熟悉的桥下,把孩子用布条和破棉絮包好,然后悄悄走开,等待好心人把她带走。
一天过去了。
两天过去了。
三天过去了……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对这个孩子报以哪怕一丝一毫关注。
她愤怒又不齿。
这些人怎么能这么冷血?
那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啊!
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她偷偷给孩子喂了几次牛奶和稀饭。
可还是没用,孩子肉眼可见的越来越虚弱,脸上变得青紫,嘴唇开始干裂。
她又着急又愤怒。
最后在突然降温的那个冬天,她抱着她,在空荡荡的天桥底下流泪。
那是那年c市的第一场雪。
她记得很清楚。
她抱着孩子,跌跌撞撞地走进了自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却一次也没有踏入过的福利院,流着泪说:“这个孩子快不行了,求求你们,帮帮她。”
签字,按手印。
稀里糊涂地走完了所有程序,连她自己都不记得她说了什么。
孩子终于有了新家。
生了病,会有人治。
饿了,会有老师抱她起来喂奶。
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会有一户很好的人家收养她,抚养她平平安安长大。
读大学,嫁人,生儿育女,安安稳稳度过一生。
至少,至少……不要像她这样,书没读过什么,连自己的名字也只勉勉强强会写一点,嫁了个除了抽烟酗酒家暴别的什么也不会的老公,最后,漂泊一生,晚景凄凉。
她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地离开福利院。
女人姓李。
说这话时,李家人又哭又嚎。
“我可怜的妹妹啊,几天好日子也没过上,却是为这孩子吃尽了苦头,临到死,也没能见上她一面啊……”
明家派去的人闻言只是冷笑。
“真要这么舍不得你妹妹,还会让她在外边当黑户流浪十几年有家不能回?当初又是谁为了彩礼钱让她嫁给家暴的老男人,自己扭头屁颠屁颠盖起新房子娶老婆的?李先生,做人啊,心里得有点逼数。”
李家人被怼得哑口无言。
他们最后给了一笔封口费。
然后,带着这位李女士的骨灰和遗物,一并迁到了一个临海的墓园。
听说李女士从前最大的愿望便是去海边看看,如今,也算是了了她的心愿。
祝颜得知此事后,默然良久。
忽而落下几行泪。
她默默擦干净眼泪。
中元节那天,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李女士所葬的海滨城市天气格外的好。
因为不知道李女士喜欢什么花,她特意买了好几簇,有玫瑰,百合,丁香,和向日葵。
陵墓上照片里的女人轮廓陌生,神态沧桑,望着镜头,眼神有些怯怯的,似是下意识想躲的样子。
这是李女士生前唯一留下的照片。
祝颜跪下,安安静静地给她嗑了三个头。
然后起身。望着远处碧蓝的海岸线与雪白的沙滩发呆。
阳光正好,碧树红花。
这个世界的所有精彩才刚刚展开。
可有些人,注定永远看不到了。
祝颜缓缓开口。
她说:“哥,你知道吗,人鱼有一个特别特别不人性化的制度,不,也不能说是制度,也许是一种夙愿吧。”
她缓缓开口:“人鱼一生只能拥有一个爱人,一见钟情,一眼,便是一生。任何一方死去,另一方也绝不独活。”
说着,少女眼底露出一点晶莹来,却还在努力开玩笑。
“其实我比你大来着,算上这几年,我活了都快五十年了。”
身旁一直安静的男人忽而伸手,将她拥进怀里。
于是她靠在他怀里,很轻很轻地开口。
“我现在还记得,我阿娘,是在我十四岁那年走的。”
于是,在那一年里,她同时失去了父母。
而人鱼的十四岁,对人类来说,是四岁。
他用力地抱紧她。
祝颜没再说话。
可是有什么湿漉漉的东西,不停地落在他的肩头,很快,把那一块打湿得不成样子。
他说:“我不会比你先走。”
人生那么长,生命那么脆弱。
生命就像一簇万花筒,所有的一切人和事,都在不停更新、重组,从来不给我们停留的机会。
可也许所有人都会慢慢离你而去。
我不会。
我会抱着你。
目送你的魂灵安详离去。
而后,紧随你而去。
我们会永远相伴。
第104章 番外四
大四开学那年,年级进行专业课成绩排名。
结果出来后,祝颜以总GPA第三的成绩,顺利拿到本专业的保研名额,并顺利进入杨教授他名下学习。
彼时,同专业的同学也大多规划好了自己的未来,系里的课程也随之减少,同学们来往匆匆,大多在准备着实习项目,抑或考研考公。
身为保研党,祝颜自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不过也没等她咸鱼多久——杨教授了解到自个儿新看好的学生这么空闲以后,二话不说把她打包塞进了一个研究小组。
不过这次,配合她的不再是本科生,而是硕博的师兄师姐。
加上祝颜,杨教授名下目前一共7位学生,这个研究小组便是其中两人带领的。
尤其这两人她还认识,正是负责当初她那届历史系迎新的学长学姐,男生叫蔺风和,女生叫杨惠知。
两人自本科时起便是合作伙伴,所在的小组在大四的时候曾成功做出一个极为出彩的项目。那时祝颜刚刚大一,也隐隐听说过,有几个学生的毕论在院系老师那引起了一阵轰动。
之后她被杨教授看重,经常去办公室找他询问问题,其中就撞见过这两位学长学姐不少次,双方也称得上熟人,如今进了同一个项目,就更加不必见外了。
好几次,三人约着一起去京市图书馆查资料,有时候也会一起去故宫博物院近距离观察一些文物,记录下数据。
要是时间太晚的话,就一起吃完晚饭再回家。
如是几番,某次,祝颜被送回家时,便见周越云正无声站在一片树荫下,静静看着她。
男人今日穿了一身灰色风衣,流畅而得体的剪裁越发衬得人长身玉立,比例优越。
清隽的五官淡逸绝伦之际,漆黑的眼眸中却又莫名透出一点孤单单的落寞来。
祝颜小跑着过去他面前,抬头看他:“今天怎么过来啦?”
蔺风和也随之下车。
祝颜给两个人介绍。
“这是我师兄,蔺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