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蛋儿揉揉鼻子,打了个喷嚏。
“这个天气已经够冷了,再冷会冷到什么程度啊。”
季言之瞄了一眼狗蛋儿冻得通红的脸蛋,一句话都没说的坐在篝火旁,阖目假寐。他得保存体力,可没什么闲工夫跟时不时就要坑一下亲爷的孙子东拉西扯。
而季言之没有理会,狗蛋儿自觉不好意思,就嘟着嘴巴,走到了春花、夏花两个姐姐身旁蹲着。
春花、夏花两个姑娘正在拆今儿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棉衣,有股说不出来的味道,正就着篝火火光忙碌的众人并不嫌弃。
实际上,这些年来,苛捐杂税日益增多,季言之他们原来所在的小村落即便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种出来的粮食也只是勉强够温饱。一遇到灾难,比如说让整个小村落只剩下几十人口的干旱,那就真的是为了活着苦苦挣扎。
季家日子好过,那是因为三个孔武有力的憨憨儿。哪怕是狗蛋儿这位长房嫡孙,也是个机灵鬼,每回出去不拘什么,都能找到吃的。季言之相信,哪怕他没有来,在冰雹雪灾突然而至霜冻大地的时候,季家人陆陆续续的死去,狗蛋儿也是活到最后的那一个。
扯远了,总之季言之口中的日子好过,很显然和当代人理解的不同。
季言之经历太多,对于他这种随时都可能爆发咸鱼心态的家伙来说,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勉强符合好日子的定义。而对于古代人,特别是习惯了日出而起日落而栖的庄户人家来说,能吃饱穿暖就是顶好的日子。
可以说,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谁愿意离开故土,前往陌生的地方。
事实上,幸好季言之在冰雹突降的那一晚,及时醒来,又及时作出带着剩余的季氏族人逃荒的举动。在季言之他们走后不久,就有一伙穿着盔甲的府兵跑来‘征粮’,看到已经成了废墟一片的村落,暗骂一声晦气匆匆离去。
也就说如果季言之没有及时作出迁移的决定的话,他们尚不足百余口的季氏一族,将迎来灭顶之灾。横行霸道的府兵口中的征粮,可是比强盗抢劫还要可怕。
这其实都不算什么,要是府兵想扩充人马,强行抓壮丁,那才是真真正正的灭顶之灾,自古以来的兵祸,可不仅仅指的是两兵相交,祸及百姓。这些事儿,季言之并不知道,即便知道了,季言之也只会庆幸不已。
现在的他,一夜没睡,哪怕早上起来昏昏沉沉,也在忧愁冰雹一过,真的遭遇雪灾后,该怎么前往四季如春的南方。要知道现在的南方,可不是后世经济高速发达的地区,而是蛮荒。顾名思义,人烟稀少。
去了那儿的话,活肯定是好活着的,可是一路上,最起码不比一路往北来得轻松。
季言之叹了一口气,叫来出破庙打水准备烧锅的狗蛋儿,难得好言好语的学问他想不想学武。
狗蛋儿摇头,拼命的摇头。“阿爷你可真是为难孙儿,孙儿对学武不敢兴趣,与其学武,孙儿还不如好好读书,考功名光宗耀祖呢。”
“想法不错,但是不现实。”
如果不是遭遇战乱,或许季言之还要表扬狗蛋儿一句有志气,问题是现在天灾人祸齐齐到来,一身武艺在身,怎么着也比读书人更加能够护着亲朋。不是季言之嫌弃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而是乱世之中,大部分读书人都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季言之那张苍老布满了皱纹的脸上,满是复杂。
“狗蛋儿,现在这世道越来越乱了,读书可以明事理,但并不能很好的保护家人。如果阿爷是你的话,我会选择……”说道此处,季言之笑得宛如菊花盛开。“……文武兼备。”
狗蛋儿:“阿爷,你是不是太看得起孙儿我了?”
“没出息的东西。”季言之笑骂一句。“你不是一向自诩自己是老季家最聪明的人吗?怎么阿爷说了一句,让你文武兼备,你就虚了?”
狗蛋儿皱起眉头:“可阿爷也说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活下去,其他的先不谈。阿爷,等找到新的家园,再说到底读书还是习武的话好吗?”
季言之一听这话,直接呵呵这个坑爷的孙子一脸。
事实上,季言之也的确这么做了,不是故意的啊,主要是他们爷孙俩东拉西扯的时候,破庙外边突然吵杂起来。正在做着早饭的妇孺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各自的男人,而她们的男人,则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季言之这位老族长,显然在等着季言之拿主意。
季言之:“……”总有种族人都不善于动脑子,跟三个憨憨儿同一款的属性。
“……狗蛋儿,扶着阿爷,咱们出去看看。”季言之吩咐道:“春花、夏花你们跟着你们阿娘、婶娘带好妹妹弟弟们,等会儿不管听到什么声音都不许出去。”
春花十二岁了,再等两三年就可以议亲了,可以称得上半大的姑娘。很懂事,季言之一吩咐,就赶紧点头并且造作。
这是习惯使然,主要是季言之没来之前,三个儿子都是老实憨憨,平日里看不出什么,但一遇到事情就急得六神无主,原主季老头就这样当家做主惯了。
好在季老头挺重男轻女的,但对于五个孙女,都很疼爱。
安排她们做事,不过是庄户人家的常态。对于庄户人家的孩子来说,姑娘好不好说亲,相貌只是次要,勤劳能干纺纱织布做饭女红一把抓的姑娘,哪怕貌如钟无艳,那也会求亲的媒人踏破门槛。
狗蛋儿扶着季言之,小心翼翼的出了破庙。
如季言之所想,破庙外边之所以变得嘈杂无比,是因为又来了一波难民。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就好像行走的人形骷髅架子。
他们与一大早就出去找吃的季家青壮发生了争执,主要是有饿得眼睛都发红光的难民想强抢季家青壮手中,长得很像土狗的豺肉。季家青壮肯定不会任由对方抢夺,所以不出意外,就出现了对持的情况。
对方难民多,不过都挺瘦弱。而季言之这边,青壮不少妇孺也不少,总体来讲两方难民,表面上看起来不相上下。
第477章 古代逃代荒记(05)
双方对持, 一方仗着人多,一方仗着青壮不少,僵持起来。
季言之杵着被当成拐杖儿的木棍, 又有狗蛋儿搀扶,很快就出了破庙。看到这一幕, 敏锐的感觉到有哪里不对劲。
他们的眼珠子。
季言之不过思索了三秒钟, 就吩咐被护在破庙的妇孺孩童收拾行装,把那头瘦得只剩骨头的豺尸体丢下。他们赶紧离开,没必要和饿狠了, 估计连人都吃家伙, 多做纠缠。
族人们有些不情愿,可他们习惯听聪明人的话。季言之这位病病歪歪,瘦得脱形还没怎么恢复人样儿的老族长,在季氏族人的心中,一直都是顶顶的聪明人。
长久以来,他们接受的教育就是,不懂的别瞎哔哔, 好生听从就是。所以即使心有不情愿, 季氏族人还是很听话的将那头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的豺尸体丢下,护着老弱妇孺离开了。
这伙儿难民没有阻止一行人离开的意思。
之所以和季言之一行数十口人对上, 就是为了抢夺豺尸体。
相对于季言之的打算是闽南江浙靠海岸一代, 往南走, 与他们对上的这伙儿难民从北往南走的。一路何止千里, 季言之的评估没有错,他们之所以红眼珠子,那是因为吃了死人肉。
季言之不想和他们对上,并不是怕, 而是不想过多的做纠缠。最最重要的是,季言之有足够的信心,找到供应几十口人的食物。所以没必要和狠起来,连同类都吃的牲口对上。
而之所以将瘦骨伶仃的豺狼尸体让给那伙儿难民,是算准了他们的目的,不起任何争斗的离开。
走出破庙范围,季言之指路,领着大家来到了沼泽地处,大部分地面都被冻住了,如果注意看的话,会发现冻住的泥土上,有大大小小的小洞。
季言之很确定,平日里沼泽处是没有什么人来寻找食物的,因为淤泥深厚,不熟悉沼泽的话,沼泽是会吃人的。
大多数人来沼泽处找食儿的人,都有去无回,自然而然沼泽处就成了人的禁区,生活在那儿的生物,例如蜥蜴爬虫和豚鼠,甚至两栖类、鱼,禽类等,可谓的种类繁多。季言之打算领着族人们,趁着风雪冻住了,在沼泽处多待一段时间,囤积收集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