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暴君亲妹妹(89)

如果他是晋王,在联合东陵伏击完柳无寐后,会怎么做?

与东陵再度合作讨伐西吴?

还是趁东陵元气大伤,直接吞了它?!

不!

都不是!

穆辞手指放在舆图上划拉,在楚国的位置顿了一下。

楚国——

他竟然把楚国给忘了!

凤乾此刻只怕已经在楚国收拢土地,为晋王提供粮草。而他的西吴大军身在北辽腹地,粮草需要从西吴运往前线……粮草……

糟糕!

穆辞一下想通凤黎纾的下一步举动。

立即下令,抽出一队人去接应粮草。

不过,黎纾既然要动西吴的粮草,还会给穆辞护粮的机会吗?

答案自然是:不会!

对于喜欢空手套白狼的黎纾来说,再没有比劫粮草,更让人心潮澎湃的事。

斥候们已经摸清的西吴运粮必经之路,黎纾在与东陵联合灭掉柳无寐之后,根本没多做停留,立即继续北上进入西吴地界,好在她带的人马并不多,分成小队行事也方便。

只要前期制定好路线和汇合的目的地,便能省去很多路上的麻烦。

当西吴运粮的队伍出现在晋军的视线范围内时,随着短促的哨声响起,铺天盖地的火箭雨顷刻间将整个运粮队伍点燃。

运粮的领头将领脸色大变,嘶声怒喊:“有人劫粮!快!灭火——”

然而,黎纾铁了心要把这些粮草留下,怎么可能还给他救火的机会。

一轮接一轮的箭雨,无情的射向乱成一锅粥的运粮队伍,只一刻钟,黎纾连面都没露,就把粮草和人杀了个精光。

“王上,可要现在下去收拾战场?”一旁的亲卫问道。

黎纾看了一眼北边,摇了摇头,“再等等。”

“是。”

不过亲卫还是有些纳闷,这人也杀完了,粮草也烧的差不多了,还要等什么?

难道王上不急着北上与西吴王一较高下了?

尤其当亲卫看见黎纾拿出一个纸筒绑在箭上时,心中更是迷惑不解。

不由感慨,王上的心思果然神秘莫测,不是他这个小小的亲卫能猜到的。

就在亲卫感慨万千的时候,忽然远处再次出现一队人马,往此处狂奔而来。

黎纾神色一振,轻声道:“来了。”

她将绑好纸筒的箭搭在弓上,淡淡一笑,“传令,除了中间领头的人,其他格杀勿论。”

“是。”

竟然还有援军,王上果然料事如神,亲卫心服不已,立即去传达军令。

少顷,当那队人行至黎纾等人埋伏的地界,震惊的看着被烧成灰的粮草久久不能言语之时。

一旁的山坳里突然冲出几万人将这千人队伍团团围住,接着一场短暂的屠杀就此开始。

半个时辰后,黎纾踩着一地尸体走到倚着树干苟延残喘的领头人身前,满脸笑容的把手里的箭硬生生摁进此人耳边,笑眯眯地说了句:“喏,把这上面的纸筒带给你家主子。”

说罢,拍拍手领着队伍扬长而去。

此举简直无情的令人发指!

差点把刚捡回一条命的领头人吓死。

等此人缓过劲来,也不敢多做停留,跌跌撞撞的站起来爬上黎纾给他留下的一匹马,带着箭上的纸筒扬起马鞭朝北奔去。

几日后,西吴军帐中,穆辞拿着打开的纸筒,负手沉思。

夹在他指尖的纸上,隐隐约约写着两个字。

细细看去,似是岭山二字。

岭山,西吴地界。

亦是决战之地。

晋王此举确实是穆辞没有想到的,他以为对方会趁他进攻北辽王城之时,三面夹击抄他后路。

不曾想她却想与他堂堂正正的正面抗衡,不知是另有缘由,还是艺高人胆大。

穆辞静静地站了一会,嘴角微微上扬,低低地笑,“这一切也该结束了。”

***

三月初,黎纾率领十五万晋军驻扎岭山。

这十五万乃三路兵马汇聚而成,其中包括凤乾和尹臻的兵马。

同时这二人如今也在岭山。

五日后,西吴二十五万大军也顺利到达岭山,与晋军相距三十余里对持。

当夜西吴军帐中,西吴王穆辞召集所有将领商定兵力部署。

子夜时分,天色昏暗之际,一队队人马悄无声息的离开西吴军营,从左方右方绕路渡河跨山分兵偷袭对面晋军大营。

而于此同时,晋军军营军灯未熄,刁斗声不止,仿佛没有察觉半点异常。

原本按照传统,既然要堂堂正正的打,该是双方同时往平坦辽阔之地开拔,接着扎住阵脚后,主将对话宣战,之后冲锋决战。

然穆辞深觉比他先到的晋王,一定设计了天罗地网在前面等着他。

由此便有了兵分多路合而偷袭之法。

正所谓兵不厌诈,战场之上何须讲究什么武德,自然以胜利作为首要条件。

岭山并不十分险峻,其地势一面是辽阔的平原,一面靠河。

只要过了河,越过岭山山头,晋军大营就近在眼前。

说来也奇怪,此处并不是最为合适的驻扎之地,却不知为何晋军选择了这里,又或许晋王是故意露出破绽引西吴军前来?

这一点穆辞也没有想通。

不过聪明人一向想的多,穆辞最终认为这是晋王凤黎纾故意布下的迷障。让他以为这山后有陷阱,从而绝了这绕后偷袭之念,好让他从平原进攻。

而这平原定然才是真正的陷阱。

穆辞看透晋王布局,断然决定渡河翻山奇袭之计。

然而,此事真就如他所想吗?

当然,如果穆辞知道凤黎纾曾下令购置百余桶菜油,万万不会选择这条水路。

油浮水上,当西吴军渡河渡到一半,河对面突然出现一队手持火把的士兵,没有半句废话,立即分散开,火把轻触湖面。

刹那间,熊熊烈火以吞噬之姿向西吴军扑过来。

湖面之上惨叫声响彻云霄,不消片刻,西吴君三万死伤大半,烧焦难闻的异味在河面上飘散。

得到消息的穆辞冲出军帐,看着远处火光冲天,面色铁青,半响说不出一句话来。

而就在这时另一路西吴兵马同样遭受了重创,原本想从北面陡峭林子中抄晋军右侧的这队人马,正巧踏进晋军挖的两丈多宽的壕沟中,接着一声尖锐的号角声骤然响起,漫山遍野的巨型圆石从高处隆隆滚下,瞬间向壕沟中的西吴军砸来!

领头的将领大惊失色,喊了一声:“收兵——”

然一切以及晚矣,随着越来越多的巨石,沟里沉闷的惨嚎声一声接着一声,血珠溅起,顷刻间便将着一万多人马尽数吞噬!

领头的将领连滚带爬的捡回一条命,回到西吴大营却被盛怒中的穆辞一刀砍死。

这场短暂的交锋,晋军不费一兵一卒吃下西吴军近五万,一时间晋军士气大增。

趁着这股士气,次日太阳初升,黎纾一身戎装骑马立与千军万马之首,她举刀大喝:“诛杀西吴,荡平四海,杀——”

牛角号凄厉长鸣,晋军铁骑如潮水般向西吴大营杀去。

面对突如其来的晋军,西吴士兵一时惊慌失措,如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窜。等听到军令,各司其责,心定下来预备用箭雨杀一波晋军时,却发现晋军停在弓箭射击范围之外,开始叫阵!

此举真是让西吴士兵们恨的咬牙切齿。

双方就此展开语言上的友好交流,各地区的标志性问候语开始向对方传达。

西吴军接连损失几万兵马正是火气大的时候,叫阵没一会儿,就想拎起刀跟晋军来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关键时刻好歹有穆辞这个脑子清醒的老大及时安抚住军心,才没有打起来。

不曾想,晋军就像个泼皮无赖。

至此之后,天天整这么一出,各种勾搭西吴军出来打一仗。

然穆辞被之前的两场搞怕了,总以为凤黎纾不怀好意,在前面挖了坑给他跳,几次三番的阻止各将军出兵。

这次数多了,渐渐的西吴军中开始有一些声音出现,一些人认为西吴王胆小怕事,像个缩头乌龟一样,还没晋王一个女子有胆量。一开始还只是士兵说,到最后连将军们也开始对穆辞有一些异样的眼光。

而穆辞对这些声音并不理会,他自认为只要赢下一场,这些声音会立刻变成对他的夸奖。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