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允禩又怎么会是省油的灯?
他封了亲王后,不但没有收敛,反而与九阿哥允禟更大胆的勾结在一起,继续觊觎大位。
于是雍正果断地在两三年后将他们狠狠的惩治了一番,先革除了爵位,再又逐出宗室,再后就让这两个兄弟相继猝死于禁所。
不管怎样,雍正欲擒故纵先封亲王是着好棋,的确对于这样的劲敌是招好棋。
至于将十三阿哥允祥封为亲王,则是雍正真的看重他。
康熙曾在康熙第三十八年和四十八年曾两次对年长之子进行封爵。
第一次分封时,允祥才十三岁,没有受到分封并不奇怪。
但第二次分封时他已经二十三岁了,就连比他小两岁的十四阿哥也被封为了贝子,允祥却仍然未得到分封,这就让人十分奇怪。
雍正一登基,便立即将这位十三弟封为和硕怡亲王,并对他极其信任倚仗。又把他的女儿接近宫来封为公主,好加养护。
其实按道理来讲,十四阿哥才是雍正唯一的,既同父也同母的亲胞弟,康熙晚期的时候,朝野都看好他,认为是康熙没有公开宣布而实际上内定的皇储,康熙任命他为征西大将军,立下赫赫战功。
那时候佳柔在府里待着,每天和丫头侍女们聊天,丫头们的嘴里都是满满的大将军王,各种拍马屁想象自己能和大将军王来一段风流韵事。
然后后来,十四阿哥在任上忽然得到康熙薨逝的消息,立刻马不停蹄赶回京城,四阿哥竟已登上皇位,要他跪臣服。
开始十四阿哥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承认这个事实的,哭闹着不肯下跪。
可是他也没办法,大局已定。
然而他的母亲太后,也偏向着他,坚决不肯让雍正把她“移宫”到紫禁城去享受皇太后之尊,雍正每日长跪在太后门前不起,太后该吃吃,该玩玩,根本就不理雍正。
后来太后生了病,又对外说是雍正气的,她死都不会认这个新皇帝。
当时除了八阿哥等人,十四阿哥是雍正最难对付的政治劲敌,比雍正小十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羽翼又丰满,皇太后护着又不好动粗不是。
雍正便只能将十三阿哥奉为臂膀,来维系当时的政局。
至于废太子胤礽,早就是雍正眼里的废人一个。
他的女儿,雍正既没有对胤祥女儿那般的怜惜,也没有对佳柔这般的疼爱,有的只是不屑和放任。
生活竟这样苦,哪怕封了公主她活的还不如个丫头自在。
她就想好了自己的命运,也坦然接受。
不管雍正面上给她了多少好处,多少金银珠宝,等到偏远地区的蒙古部落们来求娶公主时,仍然会毫不留情的把她送出去,就如同送一个没人稀罕的使唤丫头。
她原先,是十分嫉妒佳柔的,她要什么都有,说什么都有人疼她宠她。
她恨,想去夺走佳柔拥有的一切。
悲伤多源自心有不甘,纠结多源自庸人自扰。
不管是金子银子,还是小到糖果糕点,大到情爱和地位,就连少清的感情,她也想争上一争。
如今二人惺惺相惜,命运相同。
佳柔有多少金银财宝,疼爱宠溺,最终还是会和她一样的下场去和亲,想到这里,她笑了。
你再怎么猖狂,还不是跟我一样,是远嫁蒙古的悲惨命运?
这也算是她人生中,目前为止唯一一件能安慰自己的事情。
她与其坐等被雍正安排,不如自己去主动选择如意郎君。
前几日得知这观音保进了宫,便四处问人他的来历,制造各种偶遇机会,明摆着是想为自己以后谋个出路。
只是她的心太急了些,让别人都瞧出来了,背地里不知道说了她多少的闲话。
可是她现在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别人说什么闲话,她都不会在乎。
破罐子破摔,也就是如此罢。
没多久,果然听见传闻,说蒙古各部派了观音保来京,就是想求娶郡主公主当新娘的。
却又有传言说皇上有意下嫁佳柔,只是皇后偏疼三公主,且她年纪小,所以要先定下来,等过几年再嫁。
宫女们仿佛也不知道从哪听说了这件喜事(??),每天伺候佳柔的时候,脸上都带着笑模样,要跟她讨喜,说着各种欢喜话。
这可把佳柔吓的一激灵,这是谁造的遥啊!!谁说她要嫁人了?
她再没心思在屋子里坐着,去了前面跟皇后娘娘套话。
皇后娘娘心里知道她的小心思,笑了笑,让她放心。
淑娴和敏慧公主比她岁数大几岁,且各种礼仪学的比她早,哪有先嫁妹妹再嫁姐姐的道理?
无非是宫里那起子闲来无事的人,每天不干活了就随意编排主子。
皇后拍了拍她的手,让她宽心。
“回去好好休息,不用想那些有的没的。把他们胡乱说嘴的人交给本宫,本宫替你治他们。”
皇后发了话,动了手,一时间流言蜚语也少了,也没人再来调笑她。只是,她心里的幽怨更浓了。
少清最近也渐渐来的坤宁宫次数少了,弘历说是他十分努力的在前朝忙公务,仿佛是要尽全力去证明自己。
佳柔叹了口气,他傻啊。
生在宫廷中,这命,就已经不是自己的了,都是皇帝来掌控的,人再怎么争,也争不过皇上。
他想证明什么呢?
佳柔都明白,无非是想让皇上知道,他有能力,有资本,有自己争取来的地位和权利,去娶她。
可惜大局已定,少清家里不是几代几代的元老,也没有位列丞相的父亲。
他曾经只是一个皇子的伴读,如今虽然的的确确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在朝廷中立足,但始终是根基浅的。
她不可能留在京中,也不可能以公主的身份下嫁给一个小臣子。
少清是那样聪慧的一个人,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他既然知道,还在倔强什么呢?
她摇摇头,也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在国丧渐渐过去后,雍正三年十一月,雍正下令将淑娴许配给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一切典礼将与雍正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正式举行。
期间还有一年时间,是留来做准备的。
蒙古各部听闻了此消息,十分开心的去准备婚礼事宜,皇宫内部也四处喜气洋洋,淑娴也每日兴高采烈的到处转悠,好像得了什么好宝贝似的。
佳柔在屋子里闲的实在没事,出去遛弯看见淑娴也在,话里话外的炫耀自己的嫁娶,佳柔懒得跟她废话,扭头就走了,爱怎么样怎么样。
想起那观音保色眯眯的眼神,和粗短的眉毛,她直觉觉得是个短命鬼,也不是什么好人,倒叫了她天天跟得了什么宝贝金疙瘩似,四处的炫耀。
也不想想,就算她要白送给别人,别人也不一定要呢!
雍正四年的冬天,下了几场好大的雪。
紫禁城的屋檐上,南飞的大雁筑了窝,只等春暖花开时再回来。
大雁可以回来,人却是再也无法回头。
马上就临近了淑娴的嫁日,她把自己随身的丫头珠儿先送到了公主府,先行试婚。
心里老大不情愿的,但是也没有办法。
说起来这也是古代嫁娶公主的一个不成文规定,嫁公主前先派一个小宫女去驸马身边云雨一番,试试深浅。
被选中的宫女人人都称为 “试婚格格”,会随着公主的嫁妆早一天到驸马的家里,做姨娘的待遇。
当天晚上要和驸马一起睡,等待一阵颠鸾倒凤之后,第二天要回宫和太后皇帝等描述下驸马温不温柔,是否那个细软短.粗等等问题。
这淑娴嫁到了蒙古,试婚格格也没办法按规矩第二天回宫复命,于是就去了京城的公主府。
淑娴那么一个小性子的人,若不是历来的规矩在那,她怎么会允许别人先和驸马做云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