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官人(121)

作者:青田先生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洪武二十四年,大明立国之初。雄主治下,百业复兴,宇内渐呈一派繁荣盛景。这是一个异常繁忙的时代,上至天子,下至臣民,人人皆在忙碌。朱元璋忙着杀人,稳固皇权统治;朱允文忙着孝顺爷爷,争夺太孙之位;朱棣忙着掩饰自己的野心,觊觎皇帝宝座。锦衣卫忙着搞别人的黑材料,功臣们忙着看好自己的脑袋,读书人忙着求取功名,商贾们忙着赚钱,地主们忙着买田置地------总之一句话,大家都很忙。李谦同样也很忙,忙着逃离官场,回家娶媳妇------点击展开

大意就是,身为一县之首的父母之官,本该是天高皇帝远,威风八面,震慑百里辖境才是,可一旦你运气不好的话,不幸在附郭县(首县)当知县,那便什么威风都没有了,时时刻刻都要受到上级衙门的督促,致使手中权力近乎于无。

附郭府城本就够难受的了,上头有个知府衙门管着,可若是附郭省城的话,那就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因为除了府衙以外,你还要受到行省三大宪的管制。至于附郭京城,那就只能用“呵呵”来表示无奈了

王知县很“幸运”,非常荣幸地当上了杭州府城,乃至浙江省城的首县知县之一!一有个风吹草动,各方衙门的意思便纷纷传达了过来,让人顿感压力重重。

许是“三生作恶”所致

签押房里,王知县坐在书案后方,一手撑着脑袋,拇指不停地揉着侧边太阳穴,时不时无奈地轻轻一叹,复又陷入长久的沉默之中。

坐在边上的小荣几次欲言又止,最后终于忍不住开口唤道:“东翁”

王知县精神一振,腰板儿一挺,瞪大了眼睛直直注视他道:“先生何以教我?”

“咳咳东翁怕是误会了,学生只是想要问问您的意思,您看今日还要不要开衙问案?”

“先生觉得哪样更好?”这一刻,病急乱投医的王知县不自觉地改变了以往对于荣荣的称呼,开始改口称其为‘先生’了。

“这个咱们似乎没得选吧?”小荣苦笑道:“若是拂逆了上头的意思,东翁往后的日子怕是不大好过呀”

“那么先生的意思是,这案子,咱们现在就审?”

王知县蹙眉思索片刻,却又摇头道:“不妥!若是今日舍了李先生,来日王主簿他们抢班夺权时,谁还能为本县献上良策?本县看得出来,王主簿他们也在此事上使了力气,一旦他们奸计得逞,接下来,怕是就要开始与本县争权了!”

王知县都能察觉到的事情,没道理小荣还察觉不到,事实上,近日的钱塘县衙里可谓是暗潮汹涌,王主簿等人的势力已经在蠢蠢欲动,准备再一次的抢班夺权了。

只是小荣对此也有些无可奈何。

没办法,王伦这样的县老爷,平日里做人实在是太失败了!

他在这杭州官场上待的时间不长,却愣是得罪了不少上司,混成了如今这般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孤立无援之境,想要翻盘谈何容易?

而眼下,先生摊上了官司,小荣深心里当然也希望能帮上他的忙,可各方衙门的态度却不能无视,否则王知县今后将很难再在杭州官场立足

既然王伦自己做下了决定,他也不好再多劝,否则自己便是自私自利,忘恩负义的小人一个了。当下,他只好点点头道:“既如此,便依东翁的意思吧,这案子咱们今日就不审了。”

“审!为何不审?”

一道苍老的声音出现在门外,屋内俩人循声望去,却见一年约五旬的老儒生出现在了门口,身后跟着户房书办祝振东,以及一名应在而立之年的书生,想来他要么是这老儒生的儿子,要么便是子侄一类的小辈。

那人见了端坐案后的王知县后,立即便拱手揖了一礼,口中道:“老朽李经纶,拜见老父母。”

王知县闻言不禁愣了愣,继而瞪大了眼睛。

臬司衙门里,审讯仍在继续。

许是觉得,傻妞的口供即便是真问出来了用处也不会太大,之后陶晟便改了主意,直接下令让人将她带了下去,让稳婆查验身子去了。

其实结果都一样,陶晟想要套出傻妞的供词,也不过是为了能多增加一分断案的力度,以免将来会被御史参劾而已。

约莫一刻钟后,查验结果出来了,傻妞确实已非处子之身。

“什么?!!”

李谦根本就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略微一征之后,突然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双目发红地上前一把揪住了稳婆,目光直盯着对方狠声道:“说!你在下边究竟对她做了什么?!!”

李谦敢断定,傻妞这么一个八岁大的姑娘,绝不会这么早就破了身子。所以在他想来,极有可能是陶晟为了坐实自己的罪名,而选择向傻妞下手

那老媪被他抓住,再面对他像是要生撕了自己一般的表情,以及那双冷得渗人的眼睛时,说不害怕是假的!她哆哆嗦嗦地道:“高高祖大人,他要当堂行凶,您快救救老身”

桃李村张氏兄弟,此时也让李谦的举动给吓坏了。

他们又哪能想到,这个读书人会有如此凶残暴戾,不计后果的一面?要知道,这可是在臬司衙门的公堂之上啊,他当真就连臬台大人的官威都不惧了么?

啪!

高坐大案后方的陶晟一拍惊堂木,冷喝道:“李谦!还敢说你无罪,此举岂非做贼心虚?来啊,给我拉开他!”

两名差役立即上前,一左一右分别扣住了李谦的双肩,让他动弹不得的同时,却也没敢强令他当堂跪下,毕竟两榜进士的身份还摆在那儿。

李谦目光微微眯起,抬头冷冷地盯着陶晟道:“陶晟,我告诉你,假的终究是假的,哪怕做得再像,它也成不了真!你当真以为,我的案子会惊动不了京师?”

“李谦,你这是在威胁本宪?”

陶晟冷声斥道:“本宪办案,素来讲究公正二字!如今,你压良为贱,奸污幼女罪证确凿,还敢出言狡辩,莫不是觉得,本宪办不了你?”

“那你便试试!”

第105章 好大一个坑!

堂上,双方剑拔弩张,已是水火不容之势。

被告李谦,一怒之下便顶撞主审之官,直呼其名,这一幕也着实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放眼整个浙江,怕是还没有哪个进士,敢如他这般当堂言语冲撞按司主官的。这位年轻的进士该是何等的气魄,才能摆出这要和臬台大人死磕到底的架势?

转眼之间,一场堂审的大戏突然就演变成了俩人的对台戏,堂上众人大气都不敢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互相较量。

“那你便试试。”李谦目光直直地与陶晟对视着,神情倨傲,俨然一副‘你奈我何’的滚刀肉作派。

“放肆!公堂之上,岂容你这目无王法之人猖狂?”陶晟这回也是动了真怒,惊堂木拍得不可谓不重,只不过,说出来的话却略显份量不足,颇有些色厉内荏的味道。“真当本宪这堂上三木全是摆设不成?”

“大人此欲刑求耶?”李谦浑然不惧,再次出言顶撞。

“”

陶晟沉默了,不是他不想对李谦用刑,而是这刑压根儿就没法上国朝优待有功名在身的士人,如果李谦只是个小小的秀才还好说,他这堂堂的臬司主官,只需一纸行文递到学政衙门,便可夺了他的功名,照打不误。

但是,两榜进士都是有资格做官的人,根本就不归一省学宪来管。甭说是进士了,哪怕是那些拥有半个官身的举人,学政衙门都是无权革除他们功名的。

更为棘手的是,李谦回乡才不过短短几月,竟已是名声大噪,在士林中养出了不小的名望纵是如今被赵家给泼了污水,因为这场官司而受到许多读书人的言论指责,但对此表示质疑,进而出言维护他的士人也绝对不在少数。

谁让他曾以一诗挫败过江西文人,为浙江士林挣回了颜面呢?

因此,哪怕是真坐实了他的罪行,陶晟都是不敢轻易对其用刑的。那样一来,无疑会惹怒整个浙江士林,继而群起抗议

刑不上士大夫,可不光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也只有当今天子才有廷杖士大夫的权力!

沉吟片刻,他再次一拍醒目道:“李谦,本官再问你一遍,桃李村张氏兄弟指控你的罪行,你认还是不认?”

“不认!”李谦的回答言简意赅,连那些多余的词汇都全给省去了,他和这位臬台已经没啥话好说了。

陶晟厉声道:“刁顽之徒!现在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何话可说?”

李谦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语气不无讥讽地道:“能说的话倒是不少,我也有心自辩一二,却不知臬台大人愿不愿听呢?”

“说!”陶晟轻拍醒目道:“铁证如山,倒要看你如何狡辩!”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