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了够了,咱们回去吧,再不走,这日头可就大起来了。”洛玲说。
“行,回去吧。”程秋剪也说。
秦嬷嬷终究是年纪大了,精力不比年轻人,回到屋子的时候,体力已经不支。
“唉,果然是老了。”秦嬷嬷感叹道。
“嬷嬷,不服老不行吧。”程秋剪笑道。
“程姐姐。”洛玲提醒程秋剪注意一下说话的分寸。
“嬷嬷,我说错话了,您莫怪。”程秋剪也知道自己措辞不对,忙道歉。
“这有什么,嬷嬷确实老了。”
洛玲劝秦嬷嬷回去休息:“秦嬷嬷,您回屋休息去吧,饺子我和程姐姐来包就行,做好了我们再去叫您。”
“哎呦,那就麻烦你们了。”
直到秦嬷嬷走了,程秋剪也还在洛玲耳边碎碎念:“我真不是故意的,就是嘴比脑子快了一点。”
“知道了,咱们赶紧开始吧,都饿了,”洛玲看了看外边的日头,她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要不,先下个面,饺子放中午吃吧。”
“也行,那我先去生火。”
“好。”
洛玲去和面,混了水就开始揉,拉面条也一气呵成,一个圆圆的面团,不一会儿就在洛玲的手里变成了一根根细长的面条。汗水从洛玲的下颌滑下,连后背都被汗水润湿了。
程秋剪看洛玲累得不行了,说:“你去休息一下吧,水还没热好。”
“不用,我还好。”
洛玲拒绝了程秋剪的建议,抬手擦了一把额头的汗。她一直待在小厨房里,陪着程秋剪等水烧开。
水烧开了,犹如一汪底下有活水一般的泉,水咕咕地往外冒。洛玲慢慢地把面条倒进锅里。面条随着沸腾的热水翻腾,忽上忽下,如同弹跳的橡皮筋。
洛玲拿起小勺,挖了一小勺的盐,均匀地抖进去,不一会儿,面条的香气就飘散出来了。
等到清汤变白,面条熟了,洛玲抓起一把葱花,小手一抖,把葱花撒在面条上了,一锅面就煮好了。
锅里的面刚好盛够了三碗,洛玲给了程秋剪一碗,端起其中一碗给秦嬷嬷送去了。
“秦嬷嬷,我和程姐姐先做了面条,您先吃碗面垫垫肚子吧。”一进门,洛玲就喊道。
“哎呦,你做好了,来喊一声就好,我自去吃,怎么还劳你端来了。”秦嬷嬷说。
洛玲笑道:“这有什么,嬷嬷您趁热吃,面冷了就坨了,不好吃了。”
放下了那碗面,洛玲给秦嬷嬷递一双筷子。
“哎,嬷嬷我也休息够了,等吃完了,嬷嬷也去小厨房和你们一块包饺子。”
洛玲忙道声“好”,忙不迭地回了小厨房。
洛玲对自己的手艺向来自信,清水煮面,她也可以煮得好吃。
端起自己那碗面,夹起一筷子,吸溜一口,还行,就是没有肉,缺了点灵魂。
时间紧迫,洛玲也不讲究什么吃相了,都是大口大口地吃。
程秋剪见洛玲吃得竟比她还快,也加快了速度,一顿早餐竟吃出了比赛的味道。
填饱了肚子,洛玲和程秋剪两人都有了力气,干活的动作也更麻利了。收拾了碗筷,洛玲和程秋剪开始商量分工。
“程姐姐,你是想和面,还是想做馅料?”
“我和面吧,我都没下过厨,这馅料要是让我来调,怕是会咸。”程秋剪很有自知之明地选了和面。
分工好后,洛玲和程秋剪各司其职。
洛玲先拎了个桶到井边去打了水,把韭菜上沾的泥巴都给洗干净。洗完了韭菜,洛玲又回到小厨房,拿起菜刀就切,一边切,一边剁,刀起刀落,发出“哒哒哒哒哒哒”的密集的切菜声。
可剁好了韭菜,洛玲就犯难了——没有肉啊!
这偌大的冷宫,连个鸡蛋都没有,洛玲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洛玲忍不住叹气,就做纯素的饺子吧,也不知道会不会好吃。为了弥补缺少肉类的口感,调馅料的时候,洛玲稍微多加了一点猪油和盐。
洛玲把馅准备好了,程秋剪的面也和好了。
洛玲把韭菜馅先放置在一边,和程秋剪一起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
程秋剪和面的功夫不错,但是一到擀饺子皮的时候,就暴露了她没有下过厨的事实。一开始,程秋剪擀出来的饺子皮,不是太厚了,就是用力过猛,破了。洛玲是看出了,程秋剪确实没有撒谎,她是真不会。
洛玲忍住笑意,让程秋剪看她的动作,手把手地教程秋剪擀饺子皮。
程秋剪也没有耍脾气,认认真真地学起来了,没一会儿,就能把饺子皮擀得有模有样的。
“也不是很难嘛。”程秋剪说。
“对,做饭不难的,以后程姐姐要是想学,可以找我,我包教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