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是不愿意祖宗基业毁在自己手里的。正巧又是一年科考的时候,李儒想听听这群学子的想法。这群考生里不乏寒门弟子,高门弟子也不少,他们还没有经过官场的浸淫,不知道这群新鲜的血液会不会有什么真知灼见。
结果他还真的在考卷里边找着了几篇可行的法子。
“按照赚的银子来划分需要交的赋税,赚的越多,交的越多。这样就不至于让贫苦百姓没饭吃了。虽然具体措施有待商榷,但是想法极为可行。”
“让百姓开垦新的农田,开垦出的田地归其所有。这倒是个增收的办法。”
。……
李儒批阅了一天的卷子,点出了状元、榜眼和探花。
没几日,礼部就整理出了名单,放榜了。
这回,楚修文和楚修竹也没忍住,出来看榜了。
楚修文和楚修竹虽然看起来面色如常,但是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紧张和激动。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这一天啊。
楚修文和楚修竹的目光从三甲开始一个一个地看,仔细搜寻着他们俩的名字。一直找到二甲头名,楚修文和楚修竹也没看到他们的名字。他们疑惑了。
这是考得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好,还是……落榜了?
楚修文和楚修竹不由得更紧张了,忍住继续看,既紧张又兴奋。连一向最冷静端方的楚修文都开始手心冒汗了。
“大哥,你是状元,我是探花,咱们高中了!”
楚修竹的声音在楚修文的耳边如同旱天雷一样炸开。
“状元?探花?”
“对。”
一阵狂喜在楚修文心中升腾。他扒开人群,想到近处去看看,去确定。看榜的人也听到了楚修竹的话,忙给他们让行,并恭喜这两位新出的状元郎和探花郎。
“楚修文,楚修竹,你们还是两兄弟呢,恭喜,恭喜啊。”
看到金榜上自己和弟弟的名字,楚修文才确定,他们真的高中了。
“中了。”楚修文重复。
“对,中了。”
看榜的人围过来,想沾沾状元和探花的喜气,还有那榜下捉婿的虎视眈眈。
“大哥,咱得快点离开。”楚修竹对着楚修文低声说,然后拉着楚修文,拨开人群,“不好意思啊,诸位,我们哥俩还有事,先走了。”
楚修文、楚修竹,还有那位榜眼都穿着大红衣,骑着高头大马,在京城里夸官,也就是游街。
他们已经被授官了,楚修文是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楚修竹是翰林院编修。【1】当日回到客栈后,他们就遵守承诺,一人给了小二一个铜板。楚修文本来是想给两块碎银子的,但是小二拒绝了。
“给银子不好,孩子容易丢,铜板好,拿根绳子一串就能系在脖子上,还轻。多谢两位状元郎和探花郎了。”
掌柜的知道了楚家两兄弟高中了,把他们之前付的银子都退回给了他们。
“这怎么好意思,住店给钱,天经地义。”楚修文把银子推回去。
“不不不,两位状元郎和探花郎能来住,已经让本店蓬荜生辉了,”掌柜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地说,“光是你们住过的那件屋子,如今都有人家花重金包下来了。”
放榜到现在,自己都靠他们的名头赚了那么多银子了,掌柜的哪里还好意思收他们的钱,坚决不收他们的银子。
楚修文和楚修竹倒是没想到还有这等敛财的方式,于是也不和掌柜的客气了。
如今,楚修文和楚修竹游街。小二还带着孩子都街边来看,小二随着孩子说:“看见没,你们现在带的铜板就是状元郎和探花郎给的,想不想坐高头大马?沾了状元郎和探花郎的喜气,就好好读书,以后就能像他们一样,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楚修文和楚修竹,还有那位榜眼,骑着马在京城里转了一圈。
楚修文和楚修竹本想着在翰林院还得熬资历才能升官,成为重臣,没想到,上任的第二天,皇帝居然就召见了他们。委实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这两篇文章,是你们做的吧。”
楚修文看着摆在桌上的两张卷子,那字迹就是自己和弟弟的。
“是。”他们回答。楚修文和楚修竹忽然紧张起来,他们不知道皇帝要做什么。
查考场舞弊吗?他们也没有作弊啊。
“不必紧张,朕很欣赏你们的才能。文章中所言,朕很赞同。”
“谢皇上夸奖。”
“朝中如今得用的人不多,你们可愿意成为纯臣,不结党,不营私,只为朕所用。慢慢考虑,朕不急。”
得到重用的机会来之不易,谁不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成为一代名臣呢?
楚修文和楚修竹毫不犹豫,异口同声地说:“臣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