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詹科举当官录(22)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于别人村子的羡慕与对于自己村子的不甘。
“所以我也要村子里的娃娃们都去读书。”胡贵哼了一声说道,“我就必须相信咱们村子里不能考出来一个秀才!”
齐大山知道胡贵的来意,还不是劝他把家里的孩子送去读书?于是他也没有故意拖延,直接做出了决定。
“胡叔,你考虑的都对,您的这个决定我一定会支持的。”
胡贵闻言,脸上顿时乐开了花,他笑呵呵的说道,“大山啊,我知道你家里困难,不过你不用担心,咱们有省钱的法子。”
“哦?”
对于省钱,谁都喜欢,齐大山见状,立马洗耳恭听。
“是这样的,我听教书先生说开始认字的时候不需要都买书以及笔墨纸砚。书的话,可以几个人共用一本,写的话用手指蘸着水写,或者做一个沙盘,用木棍写。”
胡贵自在的捋着自己的胡须,咧着嘴说道,“如此算下来,家庭不富裕的孩子就只需给先生交束脩即可。”
“那么,胡叔,一个孩子要交多少束脩?”这个问题是齐大山最关心的了,他忙不迭的开口问道。
“一个先生一年10两银子,另外备粮食2石(377.6斤),肉干若干。”胡贵回道。
这笔钱真的不少了,要不是因为如此,胡贵也不至于挨家挨户的劝说让孩子们去读书,他主要的目的就是多几个人分摊一下费用。
胡贵接着比划着说道,“这个先生他不管有多少孩子,教一年就是这些钱。”
这个人是胡贵废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的一个落第秀才,他屡试不中,如今岁数已经太大,失去了继续科举的念头,这才想着谋一份教书先生的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
而且这样的人也有种好处,就是可以长时间在村子里教书,不会教一两年就走了。
只要有孩子们认真的学了老秀才肚子里的知识,不管多少年,总能有一个考中秀才的吧!胡贵在这里这么期盼着想到。
齐大山又问道,“胡叔,您觉得最终能有多少个孩子去读书呢?”
胡贵苦笑着摇摇头,说道,“能有个二三十人就算是多的了。”
最乐观的情况就是一户供一个男孩,甚至有的人家还会一个不让。毕竟男孩大了可以下地干活,要是出去读书那不仅要花钱还要白多了一张吃饭的嘴,怎么算也不合算的样子。
况且很多人家认为他们生来就是农民,祖祖辈辈也都是农民,没那个天赋、变不成读书人!
齐大山问道,“那一个孩子需要教多少束脩呢?”
胡村长大概算了一下,“教书先生花费大概12两,去读书的人算20个,一个孩子就需要600文。”
“这不算多。”
600文钱,村子里的人家咬牙挤一挤还是有的。
“行了,事情我都说完了,不耽误你上地干活了。”
胡贵达成目的后,心满意足的走了。
送走胡贵后,齐大山就把齐詹和齐有粮叫来,说了自己的打算,“等到教书先生来了之后,你们兄弟俩一起去读书。”
“太好了,谢谢爹,我会认真读书,绝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齐詹乐颠颠的回道。
齐有粮也憨厚的保证道,“我也会认真学习的。”
“不过爹,我去读书了,家里的地怎么办?”齐有粮担心的问道。
“你就放心吧,想当初你小的时候干不了活,家里不也过来了。如今少了你,老子也照样种地。”齐大山很是豪迈的说道。
第13章 入学
在众人的极度期盼中,村长请的教书先生终于到了黑石村。
当天闹出的动静之大,可以说是黑石村自大夏建国以来排名第一的了,往后数年内也必然还是人们议论八卦和回忆的重点。
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穿着一身灰色长袍的岑准就坐着牛车来到了黑石村。牛车没有车厢,几个箱子就暴露在众人眼中,也不知道里边装了什么。
有好奇的小娃娃听见动静,害羞的跑到他附近,眨巴着眼睛观察这样一个和村子里画风完全不相同的客人。
岑准如今年岁大了,一切动作都慢悠悠的,和拉着他的那头老牛倒是相称。
他下了车,然后向一个看着他的小娃娃走过去,面容慈祥的问道,“小娃娃,请问一下,村长家怎么走?”
那小男孩小心翼翼的瞅了瞅面前的岑准,然后一字一句的认真回道,“爷爷,您沿着村子里的路往前走,中间院子最大的那家就是村长家了。”
岑准在心里也无法分辨那家的院子最大,无奈之下,只能对着小孩说,“小娃娃,要不然你领着爷爷去怎么样?”
“做牛车吗?”那小男孩眼馋的看着面前的老牛,他还从来没有坐过牛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