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八零年代俏寡妇(22)
田银花的爹自然维护自己的亲侄儿,毕竟嫁出门的女是泼出去的水。这不,现在喊田银花的娘来跟田银花要钱,不给的话,明天老田家就上老杨家门来要,至于去找杨美玉要医药费,老田家提都没提。
田银花气得胸口发疼,“娘,你和爹是想逼死我是不是?现在村里人都在背后笑话我,你们再上门闹,我在杨家还过不过了?”
她娘无奈的叹口气,心里却在抱怨田银花自己找事做。
田银花无法,忍痛从私房钱里拿了十块钱出来,才把自己的娘打发走。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田银花在床上装病躺了一天,第二天也只好起来做家事,一屋的事等着她做呢,再说还有婆婆李桂花看着,再装病又要挨骂。
刚喂完猪,就看到周春香带着三个孩子穿的整整齐齐,一幅要去走亲戚的样子,周春香的背篓里面的菜都冒尖了,就这样还嫌不够,手上还提着一只大鸭子。
三个孩子看到田银花都礼貌的打了招呼,“老三家的,这是去哪里走亲戚啊?”
周春香还没来的及开口,她最小的儿子今年才读一年级的三宝马上兴高采烈的回话了,“大伯娘,我小姑要请我们去城里玩半个月耍!”
“是呀,大嫂,忠奎在外面等着呢,我们先走了!”说完周春香就急急忙忙的拉着孩子走了,好像后面有够撵一样。
田银花现在是听到杨美玉的名字就又恨又怕,看到周春香带着孩子走也无可奈何,老三可不像自己的男人,一昧得听婆婆的话。
在田银花得咬牙切齿中,周春香和杨忠奎带了三个孩子到了县城,杨忠奎还用麻袋提了一袋米,够自己的婆娘和儿女吃上一个月的。
杨美玉把娘家那些破事搞定以后,放心的买好火车票,趁赶场时给杨忠奎带了话,让周春香马上带孩子到县城来。
周春香的大女儿杨佳慧(平时都叫她大妹)已经马上要读五年级了,十分的懂事。在家里也经常帮着父母带两个弟弟,农村都这样,大人忙着下地做工,孩子都是大的带小的,不一会大妹就把小丫哄的离不开她。
杨美玉放心的上了火车,走的时候特别交待了三嫂,城里有人拐卖儿童,叫她带孩子时不要一心二用,得把四个孩子看好了,只能在门前的水泥平地里玩玩,千万不能走远。周春香被小姑子唬得一愣一愣的,自此每天都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看孩子不提。
广市郊区某某部队。
杨忠辉拿着杨美玉拍的电报,说买的某日的火车票来广市,这么算起来,明天就要到广市了。其实杨美玉家和杨忠辉家只能算是家族亲戚,血缘关系比较远,但是农村格外注重宗族关系,又都住在一个村里,也知道有杨美玉这么一个堂妹。
但是杨忠辉还是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杨美玉来广市干什么?他和杨美玉年纪相差快十岁了,小时候倒是经常和她的大哥二哥一起玩耍,和她几乎没有交集,只记得这个堂妹人材很出挑。
回到家里,杨忠辉看到妻子李秀菊已经把饭菜做好了,现在放暑假,两个儿子都在家里,饭菜也做的多,但是都是青菜,比如丝瓜,空心菜,自己做的酸菜,一盘煎豆腐算是荤菜了。
杨忠辉所属的这个团在广市的郊区,开车去广市都要一个多钟头,买东西极为不方便。部队在山窝窝里面,前不挨村后不挨店,一条硬化的水泥路是连接部队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当然走路走个半钟头,也能看到附近农民的房子,院前院后都栽着果树,如荔枝树,龙眼树。
部队就像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世界,有专门的福利社供应部队的家属采买,家里吃的小菜都是李秀菊在鱼塘旁边开的菜地种的,肉却并不好买。
团里有专门的养猪场,三天杀一次猪在福利社卖肉,就是狼多肉少,有时候早早去排队也不见得买的到肉。杨忠辉只是个营级干部,自然没有福利社的人巴巴的替他留着肉,所以李秀菊买不买的到肉纯看天意,而两个儿子正长身体,格外馋肉。
“美玉拍电报说明天到广市,明天早起买点肉吧,没肉猪肝猪肚子也行。”杨忠辉匆匆刨了两碗饭后帮着李秀菊收拾。
“你快去休息一下,我来弄吧!”李秀菊催促丈夫去午睡。她随军快两年了,工作一直没有安排下来。李秀菊没有文化,不识字,只能安排到广市的棉纺厂去上班,棉纺厂离部队远,除了三班倒外,一个礼拜才能回家一次。
家里的老二才读一年级,杨忠辉工作也忙。要是杨秀菊去棉纺厂上班,靠杨忠辉在家里照顾两个儿子,估计等周末李秀菊上班回来,父子三人都和难民一样,而家里也会乱的像是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