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老太太立马闭了嘴。
霍云东眼珠子一转,连忙扶着老太太:“娘,我先送你回家。老二,老三,你们先帮老四收割水稻,我一会就来。”
说完,半强制性的带着老太太离开了。
霍云南和霍云西两个人没办法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跟在霍云北身后去了地里。
霍云北带来的这几个人里,有几个是他同学,有几个是他在省城部队里认识的战友。
所谓同学和战友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干活效率。
方格不到中午就被霍云北打发回家去做饭。
这一二十口人的饭一时半会做不完。
方格想了想,干脆去买了一条猪后腿回来,反正现在家里有冰柜,不怕肉坏了。
还去买了些花生米,自己做了老醋花生,油炸花生当下酒菜。
又给他们冰了一些凉开水做成小冰块,一会加啤酒里。
去河里捞起了渔网,今天逮了几条鱼里,恰巧有鲶鱼。
方格又去买了块豆腐。
做了一大锅鲶鱼炖豆腐。
然后拍了个凉拌黄瓜,调了个凉拌猪脸。
炒了肉末豆角,辣椒炒肉,西红柿炒鸡蛋。
中午方格去喊大家吃饭的时候,只想感慨一句,人多力量大。
想上辈子,家里十来亩地,她一个人起早贪黑要割四五天。
可这仅仅一上午的功夫,水稻就躺倒了二十来亩地。
一群热血青年们似乎不知道累,兴致勃勃的聊着天,手里的镰刀也不停的起落。
“吃饭啦!都回来洗手,吃了饭再干!”方格热情的招呼他们。
扔镰刀最快的是霍老三,然后是霍老二。
至于霍老大,根本就没回来帮忙。
其他的人,都是把手里那一趟割到地头上才放下镰刀往回走。
收割水稻,不是一列列的割,不对,确切的说是按列割,但是一个人一割就是好几列。
一般都是割一次,手里握的水稻正好够捆成一个的,放在脚边。
捆的大小,最好是两个手能握过来为宜。
霍云北干的活最漂亮,其次是他的战友,然后同学,最后是他那俩亲哥。
干活虽然不中用,但是他们吃的多啊!
方格看着心里堵,干脆出了院子往地里走。
霍云北追出来,拦着她,把一个布包塞她手里,然后就跑了。
方格愣愣的看着霍云北的背影,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打开手里的布包。
除了她当初给的一千块钱还有一枚勋章。
一等功勋章。
方格笑了随即有些不是滋味。
这娃也挺倒霉,去上个学还能碰见战争。
虽然霍云北不让人说,可她不傻,这枚勋章肯定也是冒着致命的危险换来的。
她想了想,又走回家把布包锁进柜子里。
围着地走了一圈,方格的眉头又皱紧了。
虽然说霍云北和这些战友都很靠谱,可是二百亩地这个国庆是忙不完的。
国庆一共七天。
按照目前的速度,他们一个人每天割三到四亩地。
那么国庆节只能收割完。
可水稻变成粮食还要好几道复杂的工序。
首先要把割倒的水稻捆成小捆。
然后运送回家摞成垛,这个垛最高也就两米,宽大概要比打稻机左右宽一米。
方格前几天特意去农机站买了个打水稻的机器,花了二百块。
她买了个四个人用的。
打水稻的机器,是一个张被铁架固定的铁皮前面悬空一个圆滚子,这个圆滚子和钉板似的,不过上面不是钉子,是三角铁勾。
用法是人站在打水稻的机器和码好的水稻跺之间。
插上电机,等打水稻机上的圆滚子高速运转起来之后,人一手拿着捆好的水稻的尾巴位置,一手把稻穗按在打稻机上。
这样水稻粒就能被铁钩脱下来了。
不过机器运转的很快,所以水稻粒四处乱飞,打到脸上特别痛。
方格很讨厌打水稻就因为这。
所以,大家打水稻的时候最好戴上眼镜,蒙着头。
最惨的是拿耙子的那个。
打水稻的时候,偶尔还会被高速运转的圆滚子缠下来稻草,以及脱落的稻毛毛会覆盖在脱粒好的水稻粒堆上。
这时就需要一个人拿着耙子先把稻草和稻毛毛耙开。
然后用耙耙再把干净的水稻粒耙到一边去堆好。
这道工序据说是很轻松,但是方格一点都不喜欢。
这二百亩地的水稻,捆,运,以及所谓的打场,都是极其麻烦的。
水稻这东西,按插秧来算,那么种和收都死麻烦,就是管理比较容易。
这十来个人最起码也得忙个十几二十天才能忙活完。
方格想了想,跟霍云北商量,还是得雇人,这样大概可以抢在国庆结束完成收割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