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团宠小姑子的嫂嫂(81)
“大毛他妈,早上好呀,吃萝卜不?我家的菜可新鲜了,想吃什么过来园子摘。”
杨晓笑道:“会的,我什么时候和婶子客气过。对了,婶子要腌黄瓜吗?大毛昨儿吃的可香。”
“哎哟,大毛都爱吃,我家小旺肯定喜欢,还是你手艺好,同样是腌黄瓜,我家那些臭崽子就是不爱吃。”
杨晓弯眉:“饭菜啊都是别人家的好吃,那我给您拿点,这小菜不用煮不用放油盐,搭白粥最好吃。”她转身取了一小碟子腌黄瓜,来旺婶也不白拿,塞了她两根白萝卜。
夏日里太阳出来的快,蒸了红薯做了小米粥后,阳光攀爬进屋子,杨晓扒出一个小孩儿洗脸擦手放桌上吃饭,又去料理另一个。
迷迷糊糊的韩大毛在冷水泼上脸的时候就清醒了,看了眼忙碌的后妈,垂眼剥红薯皮。
杨晓抱着小老二进来的时候他已经吃好了,自觉接过弟弟让后妈吃东西,他一点点喂弟弟吃小米粥。
吃完饭,娘俩一个扫地一个收拾碗筷,算了算时间大人小孩齐出动上工。
农家平凡朴实的早上就是如此。
田埂边到处是扛着锄头挑着担子的社员,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碰见了互相打招呼,扯俩句就神奇的发现她和自己兴许还是十里八弯的远房亲戚。
今天田埂里的人格外卖力,杨晓莫名疑问。
“妹子你不晓得吧,前几天大队长说了,这俩天会有文化站的人下来做采访,还会拍照呢,你知道那是什么来着,听说是会写在队长和支书会计看的报纸上,大家可不得卯着劲干活,谁干的最多谁就能登报,多光荣啊!”
怪不得大家这么卖力,杨晓内心咋舌。
她不打算抢这个出风头的机会,仍旧按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比不上那些格外卖力的人,但是和其他偷懒的人比速度快多了,而且她不盲目消耗体力,等到晌午时,早上太卖力的人速度慢下来,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看着舒心显眼。
社员们干的风风火火,效率大大提高,大队长很高兴,带着县里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到田野巡视。
李向谨慎小心地抓着他们文化站里唯一的相机,这款柏卡相机还是精贵的德国货,是主任说了好赖话,又搬出文化站要在基层宣传秋种的辛劳的名头从文化馆借来的,一点刮蹭都不能。
他梭视一圈,慎重地选了一个看起来最卖力,汗水淋漓的社员拍了一张照片,便把相机藏好放进自己的公文包。
西坡村的社员们顶着烈日不畏艰苦劳动,他深受感动,没有这些勤勤恳恳的农民,他们这些镇上的人哪来的粮食可吃。
眼角微微湿润,李向敬重地对大队长表示感谢与肯定。
大队长乐呵呵,没想到文化站的人这么温和,兴致大好,也不急着赶人走了,非要拉着人要在村里吃一顿饭。
“咱们西坡村虽然穷,但是不会让县里的同志饿着肚子回去。”
李方正要拒绝,眼睛瞟到迎面走来下工的妇女,觉得眼熟,仔细琢磨了会儿,这不正是在供销社里帮他戳穿营业员卖假货的妹子,真是贼巧,他过后想感谢她可惜人做好事不留名,早走了,登时热情地拦住杨晓:“妹子,你还记得我不?上次供销社里太谢谢你了。”
杨晓猛然被人拦住愣了愣,跟在屁股后头的韩大毛惊喜道:“手表叔叔。”
杨晓回忆起来,还真是,再看他穿着白衬衫提着公文包一副知识分子的模样,感情他就是文化站派来下访的人。
“太巧了同志。”杨晓笑着打招呼。
“是啊,没想到会在乡下碰上你,我叫李向,在文化站工作。”其实仔细想想,杨晓虽然懂英文有股读书人的气质,但是她穿的料子平常颜色灰扑扑的,还真是普通农家妇女打扮。
大队长一脸懵,咋转眼这镇上文化站的人就和队里媳妇认识了,待李向激动地解释供销社的那件事后,大队长拍手叫好:“杨晓同志是位好同志,她是城里高中的学生,之前还要考大学,那学问是杠杠的,人品也没得说。”
人品不好,大毛这精娃子也不会那么乖巧懂事了。
他琢磨着,这做了好人好事,得表扬一番,大力夸赞杨晓的聪明机智,弄得杨晓哭笑不得。
“大队长,你太夸张了。”
“怎么夸张,咱们附近有哪家孩子学问能比的上你,还会那啥洋人的话,可惜村里小学没有英语老师。”
“杨同志不是老师?”李向惊奇。
“不是。”杨晓笑笑,一开始是原主看不上,但是杨晓来后就没打算留在村里何必和人抢饭碗。
李向目露可惜,杨晓虽然没透露出什么,但是她的谈吐举止和气质都与人不同,居然没有出来工作,太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