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相公笑夫郎(747)
虽然是新盖的房子,但是要价这么高也是没谁了。
偏偏有人租了他们家的房子不说,第二天就有人来住了,的确是个商队,吴河大管事带着的七八个人,以及他们家的三少爷,入住到了老郭家的新房里。
铁青还不知道这件事情,但是第二天,山哥儿被三位爷爷领着去学堂,发现学堂门口有人堵着大门了。
榆树村的学堂不大,只有三间房子,一个院子而已。
这不,今年扩建了一下,分为一个大院子,然后是三个小院子,每个小院子里三间房子,两边的耳房,一间是柴房,一间是茶房,烧热水的地方。
还能没事儿熬个汤啥的,冬天的时候,孩子们中午都有一顿羊肉汤,或者牛肉汤。
一个给孔老先生,作为启蒙班;一个是关大刀的武艺班。
最后那个是三个人的休息之地,平时没事儿,周汝生老先生会在那里看看书,练练字啥的,偶尔也会看着孩子们玩耍。
前头的大院子则是在角落里摆满了各色健身活动用的东西,还有滑梯,周围种满了杏树和李子树,美其名曰:桃李芬芳。
门口也修建的很漂亮,可以通过一辆马车呢。
而且还雇佣了邵小可和杨大生做小学堂的门卫。
其实是因为他们俩会那么几下子,平时也就看看大门,忙的时候就不来了,邵小可如今跟着父亲和爹爹,住在他哥邵小波的将军府,一些农活儿啥的不用他做了,他就守着小学堂的大门。
杨大生平时忙的时候不过来,但是一早一晚上学放学的时候,他会过来帮忙,这个活儿,一个月给二百个铜钱,就是那么一个意思。
他们两家谁都不缺那二百个铜钱,缺的是那一份荣耀。
能给学堂守大门,在他们看来,那是个荣耀的活儿。
再说了,以他们俩的身份,一个是将军的亲弟弟,一个是县尉的亲弟弟,还有啥人敢在小学堂找事儿?
这是拦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人,找事儿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好用的身份,毕竟县官不如现管啊。
毕竟院子里头当人先生的三位老大人,身份一个比一个高。
这两年在村里头混熟了,一个个还觉得挺好,在铁家住着就不想走了,现在已经开始想在铁家客院里开个菜园子,也种上点啥了。
话说,铁家的客院里没有菜园子,倒是为了体面一些,种了一些杏树李子树,沙果树啥的,还有一些矮小的山杏树与丁香树。
这几天三个老人总惦记着要将那些山杏树跟丁香树挪到学堂这边来,然后剩下的地方,他们想种点小菜啥的……。
铁青赶紧给他们将扩建的小学堂里头,整了那么几垄地,希望他们能在学堂里,种田快乐。
他们家的客院就别动弹了。
今天是扩建后的小学堂开学的日子,结果大门口却被堵了,好几个孩子看热闹呢,乡下人家没那么多讲究,没大人送孩子来上学,都是孩子们自己来。
但是今天这大门口怎么还有大人在?
“凭什么我家三少爷不能进去?”吴河大管事非常不满意:“不说是个小学堂,要不是我们家商队要做买卖,无法带少爷回去,不然早就走了。”
他们泾河城吴氏一族的族学,那可是附近几个城池里,有名的学堂,每年光是考上秀才的就好几个。
要不是为了……他们才不来这里呢。
三少爷也很不高兴,这么一个破地方,就算是新修的,那在他眼里,也破烂的不得了。
要不是为了……他的确不会来这里,一辈子都不会来。
“这是我们榆树村的小学堂,只有榆树村的孩子能进来读书,而且只有十岁之下的孩子可以。”邵小可才不怕他们呢。
自打他大哥成了将军,他们家别说在村里了,就是整个县城,整个北风府,他都能横着走了。
不过邵小可这人心思只在家里,本本分分的过日子,他要是个能张牙舞爪的人,早就不在村里头了。
邵小波很重视教育,尤其是开启民智这方面,要不然邵小可也不可能主动来给小学堂站岗,同时,他家跟大哥家的孩子,也到了送入小学堂的年纪。
每天都送俩孩子来,再带回去。
但是今天,来了个陌生的孩子。
这孩子一看就很大的年纪了,早过了入学堂的岁数,何况他们村儿在开了小学堂之后,那些过了年纪入学堂的孩子,早就被送去铁青家,或者是送去铺子里,跟着学一些认字和算术的技能,争取每个人都能认识字,都能会写账本,会算术。
这是为了让孩子们不当个睁眼瞎。
谁知道会摊上在这边设立榷场这么好的事儿,那些孩子都被县衙叫去做了个临时工,要是好好做的话,不难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