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613)

作者:府天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一次荒谬的失足,好容易报却前仇的徐勋却落入了五百年前的大明中兴盛世。时值天下升平,金陵妩媚,京城雄浑,歌不尽秦淮声,舞不完淮扬曲,盛世的祥和下, 忠良满地走,蚁民不如狗,他这一介孤儿举步维艰,欲求存身且不可得。既然如此,那他就干脆顺天应命,当个风光的奸臣吧!大明朝满口仁义道德的忠良们,你们的末日到了!点击展开

“王守溪此人,清正有余,权变不足,和我的性子格格不入。况且我和他交情不深,在内阁对付焦芳,还有敷衍刘瑾,倒是还能同心协力,可我心里那些话实在是不便和他说……唉,倘若杨邃庵当初能够早些回京上任兵部,兴许我还能多个商量的人。”

见李东阳说着便摇了摇头,朱夫人便若有所思地说道:“没有此杨,未必没有彼杨。我记得老爷从前提过同在东宫的左春坊杨大学士,他到家里来过几次,我远远见过一面,看上去性格沉静稳重,风仪出众,听说文章学问也是一等一的。更要紧的是,他如今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又为皇上讲过书。”

杨廷和?

李东阳猛然想起杨廷和乃是上一科的副主考,焦芳之子焦黄中落榜,也是在杨廷和手里。昔日他虽讲学东宫,但和杨廷和这种日讲官还是不同,彼此交往不多,但毕竟都是因少年神童出名,他倒是也在弘治皇帝面前举荐过杨廷和。此时此刻,他一下子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沉吟了好一阵子才抬头赞赏地看了妻子一眼。

“夫人真是一语点破梦中人。”

“哪里,妾身不过胡乱说个人名,老爷是当局者迷,妾身可未必是旁观者清。”朱夫人见李东阳眉宇之间舒展了好些,一时也吁了一口气,“至于如今外头的攻击,清者自清,老爷还请放宽心些。任凭是谁都不能让人人说好,更何况老爷是内阁首辅?如今那两党已经成了声势,老爷杵在当中,若少了你,只怕转眼之间便是针尖对麦芒,鼎足之势哪里成得了?”

“鼎足……唉,想当初徐勋在皇上面前保下我的时候,我就知道,这和稀泥的首辅是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刘晦庵谢木斋那样告老回乡来得逍遥自在。可做这种事,要的是百炼钢化成绕指柔,纵使是我勉力为之,如今也已经心力交瘁。要说那徐勋进京之时,我压根没想到人会成就现在的模样!你看,刘瑾掌司礼监,赫然内官之首;我是内阁首辅,文官之首。可他论爵位不过是一个伯爵,论职司一手捏着十二团营左右官厅,一手捏着府军前卫,远远称不上武臣之首,可却仍然如此声势,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朱夫人见李东阳的心情显然好转了许多,不禁打趣道:“老爷从前不是还说没看出来他奸猾么?怎么现如今反倒是改了说法,道人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了?”

被妻子抓到了这么一个语病,李东阳在愣了片刻之后,终于忍不住哑然失笑了起来。他原本就是心志坚定的人,妻子安慰之后再这么一打趣,他自然打起了精神,等用完了粥之后,他当即又笑道:“总而言之,要说三人之中,却是我年纪最大,我可不会输给了他们!不就是和稀泥么,我在内阁这些年,晦庵独断,木斋急躁,我也是一直在那和稀泥,如今少不得耐着性子左右逢源吧!”

“我就知道老爷会这么说。要是人人都眼见事不谐而撂挑子,这天底下的大事尽付奸人之手,难道便是风骨?”朱夫人微笑着收走了碗筷,端着出门之际,她又突然转过身子说道,“老爷刚刚说平北伯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显见对他重视了起来。不是我如今马后炮,想当年刘阁老谢阁老,便是都太小觑了他这少年郎。宁负白头翁,莫欺少年穷,这话虽然偏颇,但还是有道理的。”

李东阳闻言若有所思地沉吟了起来,直到朱夫人出门,他才轻轻舒了一口气。听说刘瑾有意改革朝廷成法,所以急于召集能员充当马前卒,而其中究竟涉及到哪些,他这个内阁首辅毕竟不是刘瑾一党,竟丝毫风声都不知道。此前那林林总总十几条改革已经够惊人的了,倘若这一次再来一次更激烈的,他若反应慢些,兴许会麻烦更大。

妻子说得固然没错,宁负白头翁,莫欺少年穷。可现如今焦芳逼得这么急,若他再稍稍靠向徐勋,只怕刘瑾会反应更大!名声坏了就坏了,值此之际,他还是得先去见一见刘瑾!

对于消息灵通的徐勋来说,李东阳在一处茶馆私见刘瑾,两人密商了整整一个时辰的事,自然须臾就传到了他的耳中。尽管不知道两人都谈了些什么,可当十二月十五的望日大朝过后,韩福以右副都御史衔出理苏松粮储,定官员考成法以及林林总总又是七条规定出来之后,他自然明白朝会上不发一言的李东阳和刘瑾达成了妥协。

张居正的考成法,徐勋算是了解较为深刻的——毕竟,现代企业当中的绩效考核等等,其实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甚至那些制度还及不上考成法的严格。他辗转给了张文冕的,并不是最终的定稿,而只是一个相对粗疏的框架。只说是让六部都察院列出官员一年之中的应办事项,年底逐条考核。

而这其中最大的一条漏洞就在于,完不成就是罚,而且不是降级,而是罚米,却并没有提如何嘉奖赏赐。他很清楚,对于希望靠随心所欲的厚赏拉拢人心,希望靠重罚来打压文官的刘瑾,就算觉察到他故意露出的这一条漏洞,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便。

若赏罚都照规章行事,刘瑾拿什么去施恩立威?

至于那些令寡妇再嫁等等匪夷所思的新政,他知道必然又是刘瑾蛊惑了对这些小事很不在意的朱厚照,虽觉得无可奈何,可也就听之任之罢了。只是,当这一晚上林瀚怒气冲冲地携张敷华一并登门之后,徐勋却将一份更详尽的条陈摆在了两人的面前。

林瀚也是老吏部了,此时此刻一目十行看过这份条陈之后,他的眼神立时为之一凝,一下子看准了其中的利弊,忍不住抬头问道:“刘瑾今天才刚刚下了这一条新政,你这个是……”

“他的条陈我早就知道了,挡是挡不住,不得不在那基础上想一想办法。”徐勋绝不会说那条陈是他给张文冕下的套子,顿了一顿便微微笑道,“至于如今这个,且待他这考成法让无数官员吃到苦头之后,再拿出来给他们一些甜头!有罚有赏,才能让人有个盼头。从前的京察大计太宽松了,也该让下头官员紧一紧,否则吏治败坏的结果,林大人张大人也应该知道!林大人出掌吏部已经有几个月了,应当知道如今看似太平盛世,但内忧外患已经是非同小可了!”

张敷华闻言眉头紧皱:“可越是如此,便越是不能急功近利。”

“既然积重难返,何妨让人先放一把火?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是风险,但一样也是机会!”说到这里,徐勋便笑眯眯地看着今天联袂而来的两位大佬,“以二位的老资格,再看看这条陈还有什么不足,给我拾遗补缺吧。”

第六卷 一山有二虎 第485章 正德元年的最后一天

正德元年的腊月三十,除了寻常百姓,能好好过的人家并不多。

刘瑾淫威之下,连干不完不许致仕的威吓都出来了,一时间,从六部到都察院六科廊,不得不紧赶着将明年应办的种种事项全数罗列成表。至于作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则更麻烦,布政司按察司和各州府县等等,也要罗列相应的应办事项表存档。所以这一回从上到下的衙门,就没几个能赶在腊月二十三之前封印的,如吏部就一直忙到了大年夜方才消停。

这一天是除夕,往日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兴安伯府徐家竟也同样的热闹。尽管徐良是一大把年纪方才袭封的伯爵,亲戚中间早就不走动了,可前任兴安伯不甚得意的时候,家里还有三四门穷亲戚,更不消说如今徐家一门两伯正得意之际。早在腊月头几天,就有徐家宗族的长辈说道祭祖之事该汇集所有宗亲,啰啰嗦嗦好一阵子,徐良正没奈何之际,却不想徐勋得知之后竟是答应了。

腊月三十,父子俩从宫中回转家里,得知徐氏族人都汇集在花厅等候,徐良便本能地皱起了眉头。他当年是庶子,又早早分家了出去,对这些惯会打秋风占便宜的长辈和亲戚是最最看不上眼的。虎着脸到了花厅,见一大堆或衣着光鲜或衣着寒酸,自己放眼看去竟不怎么认识的老少爷们都纷纷起身迎了上来,他脸色更不好看,最后还是徐勋不动声色上前一步。

上一篇:毓秀 下一篇:异时空之中国崛起+番外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