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484)
“知我者傅公公也。”徐勋该拿出来的好处拿出来了,该透出来的讯息也透出来了,此时便微微笑道,“二位公公,我听说国子监祭酒章大人,从年初开始三上奏疏请求致仕?哦,加上前几日的那一份,应该已经四上奏疏请求致仕了。”
章懋曾经对徐勋颇有好感,傅容和郑强都是知道的,否则那会儿徐勋也不会在章宅养了一个多月的伤。此时此刻徐勋问起这个,傅容踌躇许久,这才开口说道:“你也知道,章翁和张敷华林俊林瀚其名,被称为南都四君子,但因为当年曾经为你引见了南京不少清流,更是为你主持认祖归宗,所以如今身上压力不小。昔日赵钦的事,已经有言官翻了出来,道是你和沈家勾结演了那么一出戏,说赵钦死得冤枉,于是说来说去,章翁就成了为虎作伥,有人打算挑上他立威扬名。”
“清流们这颠倒黑白的本事,我早就见识过,这不足为奇。”嘴里说不足为奇,徐勋的眼中却闪动着慑人的寒光,好一阵子,他才又问道,“不知章翁如今身体如何?”
“老年丧妻,最是难熬,怎么可能好……不过你去年让陶泓给他捎带了不少药材,他又不是那些不通情理的腐儒,陶泓还给他找了个善于做药膳的厨娘,如今身体倒是大有起色。这番上书请致仕与其说是因为身体,不如说是因为心灰意冷。”
郑强接口说到这里,突然心中一跳:“莫非平北伯想要替章翁争一口气扳回局面?”
“郑公公这话问错了,不是我要替章翁扳回局面,而是来而不往非礼也!章翁这么大年纪了,要真是就此黯然致仕,他可不像唐寅徐经有时间能等到沉冤昭雪!”说到这里,徐勋便似笑非笑地问道,“他对国子监的监生们一如自己的子侄,如今他受了委屈,下头的人若是都能够齐齐忍住,也枉费他多年苦心教导一场!”
第五卷 磨刀逐君侧 第419章 士为知己者死(上)
鸡鸣山下的国子监最辉煌的时候,从中出来的人得监生出身后,一度能够当上三品布政使按察使之类的高官,然而,等到进士科越来越为时人所重,国子监就日益没落了,甚至连天下府学岁贡监生都成了虚应故事。直到弘治皇帝在大臣的建议下,锐意提拔了谢铎和章懋两位大儒担任两京国子监祭酒,方才渐渐扭转了国子监的颓势。
而这其中,曾经在家乡开书院授课的章懋,在整饬国子监上头更是不遗余力。他出掌南监的时候,整个南监只有可怜巴巴的六百余监生,别说和永宣时期高达三四千的规模相比,就是其后一度衰颓的正统年间也没法比。尽管已经年迈不堪一身病痛,章懋还是上书请在岁贡之外,令各地提学于府学之中行选贡,不管是廪膳生还是增光生,不拘资格通行考选送监,短短数年间,这南监之中监生就达到了一千余人,其中多出来的那些都是每年提学选贡来的。
此时此刻,国子监六堂之中居首的率性堂中,章懋正在为堂下黑压压一片众多监生亲自讲解礼记。尽管他已经七十出头,按理除去每月的考核,并不用亲自讲课,但他仍是坚持每五日授课一次。若不是率性堂中座次都是规定好的,这第一排的位子几乎能够让人挤破头。
作为六堂之中的第一堂,率性堂中积分过八就能够正式得监生出身,而因为章懋的一再力争,其中最优异的那些甚至能够进入诸司历练,再加上这位大司成学识渊博,讲课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能够跻身率性堂的监生无不钦服。
鸦雀无声的气氛一直持续到章懋讲完之后离开,这才被人打破。然而,那监生脱口而出说的第一句话,就让四周本打算回号舍温书的监生们全都停住了步子。
“大家可听说了,大司成又上书请求致仕了!”
“不会吧,大司成去年年底还说过,如今精神渐好,怎么也有时间看到咱们这些人顺利及格得到出身。”
“你知道什么,有人往大司成身上泼脏水,说什么他老糊涂了和奸佞为伍!”
那监生这一声嚷嚷,一时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四周围一片哗然。选贡之法是章懋一力争取下来的,他们里头大多原本不过府学生,也就是秀才,甚至不少人还拿不到廪膳生的名额,只能在增光生上头熬着,看能不能等到一个名额,也好让家里人能够吃上朝廷钱粮。就因为章懋这一道奏疏,他们从秀才变成了监生,月给白米两石,衣二袭,而且国子监教官比府学强了好几倍,入监这些年,谁都自觉学问文章大有长进。相比原先国子监中那些混日子的,他们中快的一年便从最初的正义堂一路升至率性堂的,最慢的也不过两年。
于是,当即有人义愤填膺地叫道:“这国子监好容易才有了些清正的模样,难不成他们又想这国子监成了当年那藏污纳垢的光景!”
说这话的是率性堂中的一个年方三十七八的老监生迟行,在监已经足有四年了,虽是天赋算不得上乘,可终究勤学苦读,眼看已经积了七分快要看见最后曙光的时刻,却得到了这样的消息,他自是再也耐不住性子。这一声叫嚷之后,见得到了众多人的附和,他便深深吸了一口气道:“各位,不若我们一块联袂去求见大司成,请大司成看在我们一片真心的份上,不要理会那些恶言中伤之徒!”
“说得好,算我一个!”
这一说立时引来了不少人的附议,不多时,一二百人的率性堂中,少说就有七成加入了其中。剩下的三成见浩浩荡荡一大群人出了率性堂,面面相觑之余,又有一二十个人追了出去,也有些跟过去看风色,明哲保身回了自己号舍温书的寥寥无几。
然而,众人赶去求见,到了地头却得知有人求见,章懋去国子监南门的四牌楼见人去了。几个领头的监生一合计,便决定来都来了,索性一鼓作气就这么过去。于是,黑压压一片人又绕过了朔望之日才开的正堂彝伦堂,径直往四牌楼赶去。远远看见那座高大的木质牌楼时,有眼尖的监生看见那边光景不对,还没来得及说话,旁边就传来了一个声音:“大司成似乎在和人争执?”
没人说这么一句话还好,有人这么说了一句,其他人自然齐刷刷地往那边瞧了过去,最终商量了一会儿,有几个人就冲其他人打了手势,悄悄上去看究竟。那边南门的门房看见这一大堆监生,原本是要拦阻的,可思来想去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个掩上门上床装睡了。于是,几个藏身暗处的人,自然而然就清清楚楚听见了那边的说话声。
“章德懋,要不是应天府审赵钦案,你这个国子监祭酒非得去旁听给人撑腰,要不是你为那个徐勋主持认祖归宗,那个奸佞小人怎会爬得这么快!你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就因为你这一时昏头,如今皇上年少登基,身边才会乌烟瘴气一片,都这种时候了,你还不愿意上书弹劾那个佞幸小人?”
听到这话,几个偷听的监生顿时怒了,其中一个立时转过身去召集其他人。
而章懋见那个南京兵科给事中的手指几乎要戳到了自己的鼻子上,身旁其他两个人则是随时预备加入指斥自己的行列,却只是哂然一笑,原本挺得笔直的脊梁仿佛更直了。等到对方那上下两瓣嘴皮子终于合到了一处,他便淡淡地说:“你们三个特意来找老夫,就是为了这些老生常谈?是忠是奸,是非自有公论,不是你们一句话可定!老夫倒想知道,你们自诩清正,虏寇大军压境的时候,可有胆量只带千余人前去迎战!”
“你……冥顽不灵!”五十开外的兵科给事中胡亮被章懋说得恼羞成怒,立时怒声道,“别以为你上书致仕就能够体面脱身,只要我等上书请求重新核查当年赵钦一案,你这个南监祭酒就等着名声扫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