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是未来首辅[基建](481)
“你想的太简单了。他手里的证据都是有关于太后和烈阳军一案的。而烈阳军一案由他主导,一旦被翻出来,他拿出的证据虽然指认太后,却也指认了自己。”
“既然他都已经做好跟太后同归于尽的准备了,生死已然置之度外,完全可以自己指认太后啊?”
林昭道:“如果这样的话,到时候第一个被抓起来的人就是他。”
姜子延忽然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你是说他不想事情揭露之后早死,想拖一拖?”
“嗯,毕竟除了太后之外,还有一个长公主。长公主完全可以说自己是受了太后的教唆做了错事,最多被关个禁闭,其他再没有什么重罚了。”
“想想也是,虽然后面烈阳军的事是太后在背后操纵,可当初如果不是长公主,武誉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他如今大抵是恨极了长公主。”
这些就是武安侯和长公主的个人恩怨了,而他们的目的是为烈阳军翻案,将罪魁祸首太后拉下马来。
既然已经和武誉达成了交易,第二天林昭就进宫去见了皇帝。
烈阳军一案要想让皇帝同意翻案本来还需要多加筹谋,毕竟拍板定下烈阳军罪名的是先帝,皇上是最重孝名,让他同意为烈阳军翻案无异于是在承认先帝的错误,这在史书上可是大忌。
不过现在查到背后主谋是太后那就不一样了,皇帝早就想收揽大权,这几年和太后一直在暗地里分庭抗礼,如今有个这么大的把柄送上门来,皇帝会不同意翻案吗?
毋庸置疑,当林昭将这件事情查到的情况还有证据全部告知皇帝之后,皇帝甚至都没有说让朕想想改日再议的话,只片刻的时间就同意了重查烈阳军旧案。
皇帝道:“你如今在工部任职,翻案的时候你不便参与。只是这刑部尚书前不久被朕降职了,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林昭没想到皇帝会让他推荐人选,毕竟他资历不够,在朝中的根基也不深。
不过随后一想,朝堂上因为这个人选应该争执的比较厉害,保皇党这边的人只要一推荐,太后那边的人就会反对。
所以这个人明面上要不属于任何派系,不参与朝堂派系之争,也不会成为太后那边的人,自身才华够硬,这样的才是合适的人选。
林昭想了想,道:“皇上,您觉得通州知府程绪如何?”
“程绪?朕记得,这个程绪当初因为太过耿直,不知变通,被先帝贬到地方上做知县了,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他还在渠县那穷乡僻壤的地方待着呢?”
“不是,如今已经升任为通州知府了。”
通州地处偏僻,和凛州相邻,他当初就读的白麓书院就在凛州和通州的交界处。
程绪为人耿介,在朝中又没什么后台,所以每年地方官员考评结束调离回京的时候都没人考虑过他,他在通州一待就是十几年。
不过曾经他不参与派系之争,被人排挤的好处此时便显现了出来。
无派系,为人耿直,对大魏一片赤诚之心,而且如今是通州知府,三品地方官员,刑部尚书也是三品官员,只是这是个京官。
若是将他调回来,表面上是平级调职,实际上是升职了,从一个偏远地区直接调到京都做官,待遇千差万别。
从其他各个层面考虑,程绪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至少能让太后一党的官员挑不出来毛病。
第217章 (捉虫)
马上就是年根了, 吏部开始进行三年一度的官员考绩测评,对于考评优秀的自然是要升职的。
程绪刚好可以趁着这波考评名正言顺的从通州调回到京城。
而林昭才调到工部任职不过半年,年底的考评即便是优他这个位子也不会再动了。
隆冬的大雪依约而至, 天气冷的像冰碴子戳进心窝子里,所有的一切都被大雪掩盖,等待着来年春天雪化后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仿佛迎接它的是新生。
姜子延又裹上了厚厚的毛茸茸的大氅, 天一冷, 他都不怎么出门了。
今日是这一年林昭参加的最后一个朝会, 朝会上讨论的大多都是六部总结的这一年的考绩,毕竟一年到头了,年终也该总结报告了。
林昭升任了工部侍郎之后上朝的位置变了, 他现在是站在前几排的, 瞧着周围几排官员的面孔,有好几个都十分陌生, 基本都是这两个月以来新换的。
皇帝的手段雷厉风行,一旦抓住太后一派的一点把柄就死咬住不放, 这半年来太后那边元气大伤, 隐隐有衰颓之势。
刚一散朝,林昭旁边同行的官员走上来搭话:“林大人,近日府中添丁, 正要举办酒宴, 还望林大人赏光前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