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是未来首辅[基建](195)
谁不喜欢看长的好看的人,于是刚才有一波站施茂才的人这个时候纷纷道:“这个林昭长的还蛮好看的,说不定能走大运赢了施茂才呢?”
台下声音嘈杂,施茂才根本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他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了,此时见林昭过来,讥笑道:“哟,来啦?我在这等了你挺久的,还以为你不敢来了呢?”
林昭没理他,跟这种人说话实在是浪费口舌,他直接道:“开始吧。”
施茂才朝底下的几个夫子点了点头,表示可以开始了。
只听当的一声锣响,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一旁敲锣的人道:“斗诗会现在开始——请夫子出题!”
出题的夫子姓季,大家都管他叫季夫子。季夫子在白麓书院书院十分有名,但不是什么美名,他有个外号叫黑脸夫子。
就是因为他上课的时候管的严格,做人做事公平公正,只要看到一个学子说话,就是罚站伺候,怎么求情都没用,更别提迟到早退了,罚的更严格。所以施茂才才专门请了他过来出题。
季夫子抿了抿唇,缓缓道:“今乃大魏二十三年历,是边关安宁二十年的日子。这太平的二十年,是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换来的。这第一题,就做一首诗感怀纪念边关将士吧。以一柱香的时间为限。”
台上的两张桌子东西对立,施茂才和林昭中间隔了一段距离相对而坐。桌上有准备好的纸墨笔砚,想到后写下来即可。
林昭坐在那脸上的神色一直都是淡淡的,别人很难从他的脸上看出什么。而施茂才听完季夫子出的题后眉头皱了一会儿,不过没过多久就舒展开了,转而提笔开始写。
施茂才一气呵成,写了四句后停了下来,似乎是想再加几句。
而这边的林昭却还未动笔。
底下的陈勉看起来比台上斗诗的本人还要紧张。他拍了拍杨肃的胳膊,说道:“三弟这是咋回事,咋还不动笔,你看施茂才那龟孙子都快写完了!”
杨肃其实也有点担心,不过他不说,不知道是在安慰陈勉还是在跟自己说,“没事,时还有时间。”
陈勉看了看台上中间香炉里插的那柱香,已经燃了一半了,半柱香的时间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底下忽然有人嚷嚷着,“哎哎哎快看快看,他动笔了!”
他们说的就是林昭,此时他拿起笔在磨好的墨上蘸了蘸,提笔开始在纸上写。
诗句没有要求是无言还是七言,也没说四句还是八句还是什么,但大家都知道要平仄押韵对仗工整。所以整体来说可发挥的空间还是挺大的。
这边施茂才想了想,还是加了四句。
和施茂才不同,林昭因为思考的时间久,写的时候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停顿,最后几乎是同时和施茂才提交的诗文。
两人写的诗文被传到下面几位夫子的手里一一传阅,评完名次之后再公布给大家看,以示公正。
裁判组也就是被请来评阅诗文的夫子一共有五位,都是品行端正之人,看了两人的诗后几人商量了一番,最后把第一题获胜者的名字写了纸条传给了唱锣的人。
锣声再次响起,周围的人瞬间安静了下来,生怕错过这人口中即将说出的名字。
那人像一开始宣布斗诗开始一般,高声道:“第一题,林昭胜——”。
本来施茂才志在必得,就等着那人宣布他的名字了,结果却听到了林昭的名字。
他情绪有些激动,大声道:“你说什么?怎么可能是林昭胜?”
敲锣的人苦着个脸,他其实是施茂才找来的,可纸条是夫子那边递上来的,他也没有办法。
他硬着头皮道:“施、施公子,夫子那边评判的,这一题的胜出者确实是林昭。”
不等施茂才提出异议,夫子们那边已经将两人做的诗贴出来了。
施茂才写的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叫边关。
山川巍峨玉峰坚,疆域兵家须镇关。
壮士豪情擎日月,将军意气守江山。
御凶铁甲敢捐命,捍国金戈斗敌顽。
英烈儿男碑永记,长空当挽祭魂还。
写的确实十分壮阔,能看出施茂才的诗文底蕴十分深厚,但其中的描写意向不是太多,而且整首词略有些直白平淡。若是没有比较,他这首即便是科举应试,也有几分优势。
而林昭写的是一首五言诗,题为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山门关。
汉下白登道,南窥幽明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此诗名为关山月,不见写边关将士。然而关山就是大魏西南边境和南国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借由写关山的月来写边关将士的心境十分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