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572)
“也不能多吃,一天最多一碗。”赵仁河道:“您也不能老是吃凉的,要是觉得热,吃点清热下火的东西。”
“朕知道,喜娘也不给朕多做,每天就一碗,连孙皇贵妃都不让朕多吃,她怀着孩子,吃不了冷面,所以朕也不在她面前吃。”成康帝摆了摆手:“你们吃吧。”
俩人一人一碗冷面,还有若干个小菜,其实没吃饱,但是也没说继续吃下去。
出了宫之后,赵仁河拉着李钊道:“走,我们去我那西旗火锅连锁店,吃点烧烤去,那里也有冷面,还有烤面筋。”
“好。”李钊点头,说实话,在宫里头吃饭,就没吃饱的时候,除非是宫宴,一开一两个时辰的那种,就算是一道菜吃几口,也能吃饱,菜码不大,但是菜品多啊。
到了地方之后,这里门庭若市。
“这个时候,还有这么多人?”李钊有些吃惊这里的生意之好。
“这里是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开着的,三班人马轮流来,上一天一夜,休息两天,其实后半夜没人的,他们可以轮班休息一下。”赵仁河得意的道:“虽然内城有宵禁,但是我们在内城做生意,一般来吃的都不是普通人,很多时候,都是巡城的五城兵马司的人,我们有专门的套餐给他们,都是些巡差,没什么钱的,所以我们提供的套餐,就是专门给这些人的,还有三对老夫妇,他们本来是在外面出散摊儿,卖馄饨的,不过现在在店里头专门包馄饨,煮馄饨,每个月有固定的工钱,比他们出摊儿可要赚得多,而且风吹不了雨淋不着的,干一天一夜,同样是能休息两天两夜。”
赵仁河带他进了店里。
这个店里头有三个店长,一个掌柜的,掌柜的只干白班,而店长却是要带着一伙人干一天一夜。
掌柜的正在打算盘,算上午的账目,他们的账目都是一天一结,一个月一清。
账本按月封存,年终的时候,拿回去上交。
掌柜的一抬头,看到他们俩来了,顿时笑迎了上去:“两位王爷怎么来了?可要吃点什么?”
“给来点抗饿的吧,我们俩还是去后头用。”赵仁河拉着李钊去了后面,专门给他们俩留着的院落。
带着的人也有地方安坐,这么一大伙人,点的都是烧烤和凉皮,冷面,烤馒头片跟面筋。
又有一大堆的羊肉串儿、猪肉皮等等各色烤串儿,因为外面也没多少客人,他们这些东西上来的很快。
赵仁河跟李钊坐在一起撸串儿:“第四批派人的话,派多少?”
“五百。”李钊说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么多?”赵仁河吃惊了。
“不多,一共要派遣十几批过去,不只是民生政务,还要组建一定的防御力量,我们的人抽调过去,不懂本地的倭语,很难沟通,我们要在当地的百姓里头,提拔一些青壮,组成护卫队伍,东瀛本地的安全,还是要依靠本地人的力量。”李钊道:“何况,那边还需要更多的人,这五百人,其实都是你的人。”
“我的人?”赵仁河手里头的烤鸡爪子都吓掉了:“我哪儿有五百人?”
“你有,只是你不太在意罢了。”李钊摇了摇头:“你放心吧,你打下来的地盘,就是你的,我不会让人插手。”
一个东瀛总督,已经是李钊能忍耐的极限,成康帝虽然说那个人平平无奇,是个傀儡的好角色,但是他不信那个人就真的是个傀儡。
现在看着老实,不代表以后不会变。
所以李钊已经叫人带话给温照,那个家伙老实的当个傀儡,就当个傀儡吧,要是有所动作,不管什么顾忌,直接杀了再说。
东瀛的好处就在于天高皇帝远。
消息不通畅,光是派官,就要走两三个月,要是遇到风暴,就一个沉船的下场。
这也让很多人想伸手,却不敢保证安全,故而很多人都将目光,转移到了安东王在高丽的三座城池那边。
赵仁河听的莫名其妙,但是李钊正在认真的撸串儿,这个时候,不好说话的,所以他也就低头吃饭。
吃饱了之后,他们起身回了昭亲王府,赵仁河给李钊看看了他的中秋策划书,李钊看得很认真,改了几处地方:“你说的这个自助餐,真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赵仁河道:“其实这自助餐,也叫顿饭,水军餐,后来被海盗学了去,又有了海盗餐的名字,不过我不想做成全都是冷食的餐会,故而会加上热锅子。”
他的这种自助餐,更像是他前世吃过的中式自助餐,并不都是冷盘,那也太腻人了。
要有本土风格。
其实这种顿饭,是当时的海盗最先采用的一种进餐方式,他前世的时候,世界各地仍有许多自助餐厅以“海盗”命名。
海盗们性格粗野,放荡不羁,以至于用餐时讨厌那些用餐礼节和规矩,只要求餐馆将他们所需要的各种饭菜、酒水用盛器盛好,集中在餐桌上,然后由他们肆无忌惮地畅饮豪吃,吃完不够再加。
“其实这种特殊的就餐形式,起初被人们视为是不文明的现象,但久而久之,人们觉得这种方式也有许多好处,对顾客来说,用餐时不受任何约束,随心所欲,想吃什么菜就取什么菜,吃多少取多少;爱吃什么就吃什么,也不怕自己不吃的东西剩下。”赵仁河道:“反正中秋宫宴都是自己人,更能让家人们放松的吃一顿大团圆的饭菜!”
“好!”李钊点头:“交给你去办。”
“不,是你去办。”赵仁河摇头:“我给你打下手,或者给你办事儿都成,但是起始人必须是你,这个主意也是你出的,我说过了,水手们是最早这样吃饭的,所以你要提出来,要让人都知道,你从军的时候,是跟士兵们同吃同住!不然那么多人,怎么没人想到这种吃饭的方式?要是我的话,我连一指都不给他们安排,都站着吃。”
“那就过了。”李钊摇头。
赵仁河嘟嘟囔囔:“过什么过?最早的自助餐就是这么吃的,根本没椅子。”
李钊不可能同意不给场地放椅子。
难道让皇亲国戚们,都站着吃饭啊?
要是他当权,那就随了赵仁河的意。
可惜,他不能让所有人都站着吃饭。
所以,这自助餐就很中式化,不排座位,免得得罪人。
坐位周围都用盛开的盆栽桂花树隔开,一个一个的私人空间。
四个或者六个人一个桌子,最大的也就八个人而已。
这样新颖的中秋宫宴,也让成康帝看好:“这个很别致,很新颖。”
“您的万寿节更新颖。”李钊将自己照抄下来的确定了的中秋宫宴计划书:“您若是同意了,儿臣这就让人安排,平南王说海鲜他出,已经写信回平南府,让那边准备了。”
“这运到京中,费时费力吧?”成康帝可是看到了,上头光是新鲜的海产品,就不少。
“还有平南水军大营,他们也要孝敬一些东西。”李钊自顾自的说话:“您的万寿节在十月,还有一批海鲜会运过来,您放心吧,这些事情儿臣会安排好。”
成康帝看着李钊板着脸,但是办事一板一眼,字里行间,带着一点关心,不由得心里一软:“那好,你的金牌拿到手里头都好几年了,平时也不见你用,这会儿事情多,你也不用每次来都报备,后宫虽然人多,但你是皇子,避开一些就是了,不用当那里是洪水勐兽。”
“儿臣明白,总归是瓜田李下。”李钊回来五六年了,可是去后宫的次数很少。
而且每次要么是跟着成康帝去的,或者是跟着赵仁河,孤身一个人去的次数,更是十根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成康帝看他这样又觉得不错,要是个经常往后宫里头钻,他才会觉得别扭。
李钊回头就提熘着赵仁河开始了中秋宫宴的安排,赵仁河写信回去之后,平南王府的人就用硝石制冰,然后将海鲜快速的冻成冰块,然后一路上不停地制冰,冻冰块,大夏天的愣是将海鲜用冰封住,顺顺利利的运抵了京城。
而平南水军大营更是送了上百辆车的冰冻海鲜过来,其实这是一个实验,赵仁河想将海鲜运到北边来,也让北方百姓吃上海鲜。
虽然贵了点,但是能吃到海物,起码补一点碘,别得大脖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