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155)
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照应”,反正俩人整天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是啊,但是耳朵比较尖,听到你们在集体骂街。”张三笑的一点温度都没有:“说说看,都想什么呢?三更半夜不睡觉,一个个这么精神?难道想出去跑两圈儿吗?”
他们俩是知道,后头的院子里的后门,通着另一个院子,平时他们练武就在那边,晚上回到这边来休息,那边另有田家的两个儿子顺带儿媳妇过去住宿,另外算一份工钱的。
所以那大宅子才会干干净净,还有人守夜住宿,外面看起来,跟普通人家一样。
“我们……。”众人神色有点怪异。
刚才孙应嘉大摇大摆的走进了书房,田大伯不知道也就罢了,偏偏他还没惊动狗叫。
现在可倒好,两位武师父,竟然没有一个人察觉到,有一个大活人,在宅子里来去自如。
这还是武师父吗?
“你们……?”李四的脸色不太好看了。
张三板着脸,却悄悄地将李四护在了身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举动,这架势,以及俩人住在一个房间里的习惯……赵仁河以他前世今生两辈子的断袖之身心经验来看,八成有问题啊!
“我们发现一对很好看的发簪,我想送给两位武师父,那是一对儿发簪!”他特意强调:“一对儿!”
他都这么说了,其他人略一思索,就明白了过来,一个个看向两位武师父的眼神,都带着一点子好奇,和一点子小心翼翼。
李四身体一僵,张三倒是还冰块脸的样子:“是又如何?我跟李四是在一起了,跟夫妻在一起过日子一样。”
“哪个,挺好的。”赵仁河摸了摸鼻子:“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后我们就不琢磨两位的妻子人选了哈!我舅舅说,让我给二位养老送终,二位放心,我说到做到!”
其他人也忙不迭的点头:“我们也一样,给养老送终!”
“我们俩且活着呢!”张三黑着脸,但是嘴角带了一丝笑意:“小兔崽子们还没说,三更半夜的瞎叫唤什么?”
“我们……。”赵仁河看了看天上的月亮:“我们对着月亮骂嫦娥来着……这不快八月十五了吗?”
刚说完,就被张三拎着竹剑一顿揍,一个个都没跑脱,捂着屁股蛋子去洗漱,然后老实的躺床上去了。
窝在自己的被窝里,赵仁河摸了摸被打的酥麻的屁股蛋子:“没想到两位武师父还挺开放的啊!”
又砸吧了一下嘴巴:“这世道可太诡异了,有个穿越前辈不算,还特么的是一个有着武侠存在的时空,我以后可怎么混啊?”
自我感觉,压力倍增!
可惜,没人能体会他的心情,第二天大家吃完早饭就去收拾那边的大院落了,取名字的话,赵仁河直接很心大的取了一个“黄浦书院”的名字。
这个章节名,就很有一看的冲动啊!
第171章 黄浦私塾
“有什么说法吗?”丁大力看着这名字挠了挠头:“可要孙先生亲自书写题字?”
“我希望我们可以成为这里的一员,也跟它的名字一样。”赵仁河叹了口气:“一门黄浦逐鹿天下。”
虽然后来输了,但不能否认的是,黄浦一门将帅在初期,还是非常给祖国争光的,后来玩脱了,好的都死了,腐败的都活着,就败了。
但也没死,愣是退守到了一个小岛上,苟延残喘了那么多年。
这就是本事啊!
“你就知道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众人将庭院打扫干净,因为要用的桌椅板凳不多,干脆买了现成的来。
屋里挂上孔、孟二圣的画像,放好香炉,摆好点心水果。
就算是差不多了。
三天之后,孙应嘉来了,看了一圈儿,勉强同意,但是看到名字的时候,毫不客气的对赵仁河毒舌道:“你这里什么都没有,就敢叫书院?”
“不都这么叫吗?”赵仁河觉得自己这里还可以啊?
“书院,书院,说的是有藏书的地方,你看看你这里,哪儿有藏书?”孙应嘉一边嫌弃一边讽刺道:“这里就叫黄浦私塾,叫书院,你得有藏书阁,甚至是藏书楼才行。”
赵仁河想起来了,不管是府城的书院,还是县城的书院,貌似都有藏书的地方,他们这里就没有!
所以,不能叫“书院”,得叫“私塾”!
“好吧,私塾,就私塾。”管他呢,只要能让这个不老神仙,教他们本事,叫什么都成,叫狗窝都没问题。
于是,“黄浦私塾”四个字,被孙应嘉写了出来,然后拿去做了门匾,转天就挂上了。
也不知道孙应嘉是怎么办到的,反正他们的私塾,得到了官府人可,这样就有资格保举自己私塾里的学生去考试了。
找了个黄道吉日,开学了!
不过,开学第二天,赵仁河的书院就放假了,因为八月十五到了。
中秋节,他势必要回到王府里去过的,书院也放了三日的假期给学子们。
王府的中秋节,当然热闹了,但是三房因为守孝,无法出席,跟家里人同庆,只分了点儿素食小吃,素馅的月饼,以及一桌素席面。
这次吃席,赵希伊跟马静坐在主位上,海夫人坐在了赵希伊的右边,跟三太太马静平起平坐。
三太太愤恨的咬牙切齿,但是却无能为力。
且海夫人比她镇定自若,头上也带了一串白玉兰花,这可讲究了,白色,玉兰花儿,一个是给主家太太的父亲的尊重,一个何尝不是给兰姨娘的一个纪念?
三太太有火发不出来,憋得脸都茄子色儿了。
一桌素席,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滕妾,两个小妾,团团圆圆的挺好,但是气氛很不好。
吃饭也没人吭声,赵仁河看了一眼三个姐妹,她们三个也就是漂亮的小姑娘而已。
大姐傲气,二妹三枚胆小。
吃个饭,一家人都吃出了楚河汉界的味道。
吃完了饭,就各回各的院子,没人想过在家玩个什么,赵仁河在七号院里自己的房间里看着月亮,何大根回家了,跟他亲娘过个中秋。
结果刚看的有了点中秋节的情怀,孙应嘉来了!
“这大月亮地的,您是怎么忽悠进来的?”赵仁河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王府守卫不至于这么松懈吧?
他们家可是独立的一个地方,周围都没有人家的,全都是王府的人呢。
“没什么,就这么走进来的,你们家过节,下人们吃酒赌钱睡小老婆的不少,何况我特意走的僻静之地。”孙应嘉道:“这次来,是因为你回来了,带我去藏书阁,找你看过的书!”
他是为了这个而来!
赵仁河怎么可能带他去?
他自己都没看过,顺嘴胡诌的,上哪儿找书去啊?
“那可不巧了,当年我还小,看过的书也不太记得书名,何况那本书后来因故损毁,家里头的藏书阁又那么大,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再遇到有所记载的书籍了。”赵仁河一摊手:“何况那么多书呢,我需要时间,慢慢的找啊!”
“真是费事儿!”孙应嘉明显不高兴。
“没关系的,您要是喜欢,我默写下来也好啊!”赵仁河可是看上了人家的本事,别的不说,这容颜不老,就是一绝。
他不怀疑别的,舅母长相有一半像这位亲爹,他们肯定是亲父女,但是这位的外貌跟年龄真的不符啊。
要是他四十来岁的时候,也看着跟二十七八似的,那他还不美滋滋?
“那你可要好好的默写。”如今没有了原件,看看誊录的也好。
孙应嘉不高兴地走了,赵仁河特意趁着月色好,看着他走的,家里的下人竟然真的没有一个发现的,连狗都没叫唤一声,可把他给吓坏了。
一个孙应嘉还好,这世上指不定多少能人异士,到时候都随随便便的摸进了平南王府,全家人的性命都不安全。
不行,一定要多学点子本事,起码自家人要有自保的能力。
第二天他就回了府城,反正他现在是“求学”,回去也正常,临走的好时候,又跟渣爹灌了一通心灵鸡汤。
后院的三太太知道了,恨得牙痒痒:“本想让他留下来守孝,可王妃娘娘偏偏不许,说都有两个儿子守孝了,这个小的就让他去上学吧,气死我了!我儿子在家,他倒是外出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