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天下 王不见王(38)
副总管反应非常迅速的拱手道:“不知皇上想看什么,不妨告诉奴才,奴才去给皇上取来。”
“哪那么多废话,让你带路你就带路!”
☆、第二十七章
廖真常年住在内廷司那个小院子里,宦阁房这里他很少会来一趟,有事也是副总管去内廷司请示。不过他的档案却全存在这里,这是宫里的规矩,不能破。宦官自入宫之后身份档案以及户籍资料便被彻底封存起来,而且这里的档案是只进不出的,就算有档案变更也只能就地添填写后马上归库,无非必要没人可以擅动,就连当事人想调阅自己的资料都不行,廖真也不例外。能够查看调阅的只有皇令!所以,想查他的老底,这里的资料最为可靠。
档案资料被存在一个十分阴冷的地下室里,牢房一样的铁栏锁着,钥匙掌管在一个瞎眼的老头手里。
地下室常年不点明灯,黑漆漆的,要不是副总管端着烛台根本什么都看不见。
那老头就坐在角落里,九十多岁高龄,满头白发,衣衫破旧,骨瘦如柴,手里一把钥匙握的死紧死紧,看似常年都不离身。
十三岁入宫之后他就一直呆在这里,整整八十年,历经三代帝王,常年不见阳光最终连眼睛都熬成半瞎了。
别看他只是个看门的糟老头子,可在这宫里谁也指使不动他,他是宫里唯一一个只听命于当朝天子的太监,除此之外甭管是太后还是廖真都没有命令他的权利。
听见来人,老头动也不动继续摸索着在木板上一刀刀的刻着什么,直到唐龙表明身份老头才给了点反应,哆哆嗦嗦的伸出手。
副总管耐心的解释道,“皇上,他要摸摸您随身的玉牌。”
唐龙低头扫了一眼腰上的玉牌,听说这玉牌是一代一代皇上传下来的宝物,是身份的象征,等同于传国玉玺。先开始还不信,有几次还嫌它累赘想摘掉,不过被廖真阻止了,现在看来这东西果然大有用处。
老头拿在手里翻着白眼仔仔细细的摸了一遍,直到最终确认无误才颤颤悠悠的跪下了身,“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龙连忙把他扶起来,这么大岁数的人跪自己他怕折寿。“快请起!”
唐龙表明来意,老头多一句没问便点下头,摸着墙直奔里面去了。里面漆黑一片,深不见底,唐龙跟着走了两步便看见两侧出现了像牢房一样的地方,里面是一排排类似书架一样的摆设,高度几乎直通房顶,一个个木盒子十分整齐的摆在架子上。
自建国以来所有入宫宦官的户籍档案资料,那数量可想而知,少说也得万万计。
前方传来开锁的声音,估计老头已经进了门。唐龙没跟过去,拿过烛台伸到里面照了照,这一看才发现问题,那里面所有的盒子全都一模一样,而且上面没有任何文字或是数字标识。看来哪个盒子里装着哪些人的档案只有那老头知道,旁人就是想进去偷都无从下手。
也不知道老头是从哪个架子上摸下来一个盒子,用袖子摸了摸灰尘恭恭敬敬的呈给了皇上。
唐龙接到手里左左右右上上下下仔细的打量一下,在他看来的确找不到任何可以用作区别的记号,心说:你不会是透视眼吧?
带着满心的疑惑打开一看,里面的卷轴上清清楚楚的写着三个大字,岳上柳!果然是廖真的资料!
仅仅一个卷轴而已,独占了这么大的盒子,估计因为他是宫内第一高官的原因,特殊对待。否则按照宦官的人数,若是一人一个盒子这地下室绝对放不下。
唐龙把烛台留下,吩咐副总管去外面候着,至于那个老头他倒是不担心,借着烛光当即便看了起来。
岳上柳现名廖真,入宫两年后皇上亲自给他改的名字,卷宗开头第一行字便做了记载。
永昌三十七年,同时也是永和元年受阉割之礼入宫为奴,时年一十二岁。
入宫之后先在钟鼓司做事,后因聪明伶俐文采出众被司礼大太监赏识留在身边亲自栽培,同年年中受大太监举荐调往东宫太子殿,年底太子登基,廖真随同皇上一同入主永圣宫。
看到这里唐龙发现,这个廖真自入宫之后竟然是一路高升,简直犹如神助。而且他这种鸿运整整持续了八年,直到今天。
打从太子殿开始他便是唯一一个能陪太子玩耍的人,到了永圣宫之后他又成了唯一一个能时刻陪在皇上身边的人,二人同吃同睡几乎形影不离,甚至连太傅授课时也是同受教导,文如此,武亦如此。
永和三年廖真开始走了官运,直升为永圣宫掌事大公公,永和四年又升任宦阁房总管大公公,从此在后宫说一不二。永和五年亲自设立内廷司并任内廷司大司监,永和六年接掌禁卫军统帅一职,从此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薛家王朝开国百年以来,他是第一个如此受到重用并一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的宦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势头根本无人可挡!
也就是在唐龙来搅局之后廖真才开始走了下坡路,否则,他的官运至少也会持续到新皇成年之后。
表面上来看他的好运都来自对他极为宠信的皇上薛胤,可在这文中有一处地方却特意写了这样一行字:永和三年,皇上圣谕,升任从六品御前太监廖真为正四品大公公,掌管永圣宫各项事务!太后准!
后面这三个字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如果太后强烈反对过,这里就不会写太后准这三个字,连提都不会提。既然特意写上这个三个字也就表明太后是点头答应的,而且所下的圣旨也有她盖下的凤印。
翻看以前的圣旨时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太后有一段时间曾辅佐过年幼的皇帝,虽然并未垂帘听政,但奏折全是她批阅的。在那些奏章里只要是太后不应允的事结尾处都不会写上太后准这三个字,既然否定最后又下了旨多数是因为大臣提出异议反对,太后最后不得不违背心意的同意,这种情况下她只能算是默认,这个准字自然就不会写上。只有她首肯的事最后不但会出现皇帝准还会出现太后准这三个字。
从从六品到正四品,廖真可谓是连升五级,皇上这么胡闹的事太后竟然还准了,实在是太奇怪。
她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知道皇上和廖真之间过分亲密的关系,自己的儿子要搞基,这种事就算是放到现代社会也得气死几个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那女人不但不想办法把勾-引她儿子的人弄死还举双手赞成,要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一不折不扣的腐女!
而且她这个准字不止出现了一处,那之后但凡是廖真加封进爵的后面都有她这个准字,直到皇上成年执掌朝政她的字才不再出现。
由此可见,这个廖真不但极受皇上宠信,就连太后对他似乎也不一般,这一点实在是让人迷惑不解。
除了这一卷卷宗之外,下面还有廖真的户籍册。
在这个时代户籍制度已经相当的完善,表册首填户主姓名,次填亲属。亲属之中,无论男女,有残疾必作记载,有痣癍必作记载。如记“左足跛”、“右目眇”,“脖侧有胎记”、“面部某处有黑子”,以及“面白”、“面赤”、“面黑”等等,记录甚至精确到“生齿”。
而且每年中秋之后,县道皆要按户比民。所谓“按户比民”,就是按照户口簿册上登记的每户人口的情况,一一当面进行核对,这种核对登记都十分严格,甚至已经严格到了扰民的程度。
用现代话说,三维立体扫描也不过如此了。
资料显示岳上柳这个名字也不是他真正的本名,而是入宫时大太监给起的,兴是为了好听罢了。原名徐三,一看爹妈就没文化,家有兄长二人,到他这可不就得排老三吗。
徐家家境微寒只能排到下等庶民之列,廖真入宫时身高三尺八寸,面白,右臀有痣,其他再无印记。廖真所有的资料到此也就全部看完了。
回去的路上唐龙又发现了一个似乎不太合理的地方,徐家那么穷有钱送廖真去读书吗?那他的文采出众是从哪里来的?现在可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呢。没文采又如何来赏识一说?就算他家砸锅卖铁的送他去读了书,不也是指望着他有朝一日能考上状元光宗耀祖吗,怎么反倒把他送进了宫当了个断子绝孙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