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大人,我再问你,若你持此剑,楚廷上下,可还有人能够制你?”
*
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19章、这一章都出现了“鬼戎雕花椅”,北境鬼戎是有椅子的,但是六雄和中原地区多还是跪坐,他们的椅子也就是一薄垫,讲究的加上一凭几。
再说尚书令刘世清。
楚国是丞相开府,自行选拔属官(有文有武)不单设尚书台,尚书令为楚国丞相属官。
吴国类似,也是丞相开府(羊丞相),前面出现的祝政线人姜怀仁便是吴国丞相属官。
谈谈益州,益州也是丞相开府,但益州刘主公为平衡权利,单设尚书台处理政务,其实和开府丞相有重叠,益州尚书令是《亦醉亦歌亦山河》里面的吴仲廉。
明后天万更,依旧是0点12点21点
第56章 大司马 “大司马剑在此,何人胆敢造次!” [一更]
这果然是把好剑。
剑锋没入一指, 那血湍流不止,只消半刻便染红了祝政的领口,然而他却半分疼痛都感受不到,这剑同他的断情丝一样, 过锐, 以至于伤人时, 近乎无感。
祝政目不斜视,仅有喉结轻滚。
他镇定答:“政务已尽在我身, 若再将此剑赐我, 那么楚廷上下,将再无人能够制我。梅相,即使是您, 也不能。”
梅和察大笑一声,将剑还鞘:“答得好!你倒是敞亮。”
祝政轻微颔首,处变不惊。
梅和察收剑,颤巍巍绕着他走了半圈, 声音停在他后方:“你真以为,我楚廷昏庸至此,任命一朝廷要员之前,不会调查他的身世履历么?”
祝政谦和道:“梅相知人善任, 理政清明,自会仔细查过身世履历,再行任用。”
“好。很好。”
梅和察踱完剩余半圈,坐回雕花椅上,“你上前来。为相今日, 便代大司马司徒浩志,将此剑转赠与你。”
他说着赠剑, 神色却无半分松弛,审慎打量着祝政。
祝政抬眸看了眼他手中的剑。
剑身大江奔腾宛如游龙,柄头雕做一精致龙头,正舞爪瞪着他。
祝政大退一步,拱手道:“请恕下官,难以从命。”
梅和察诘问道:“此剑,你不想要?”
“此剑上谏天子,下斩百官,若持剑之人心思清正倒好,尚可护得楚廷安宁。倘若持剑之人有半分非分之想,这剑无异于如虎添翼,颠覆楚廷易如反掌。”祝政深躬,娓娓道,“政事我已多有置喙,还请梅相将此剑交予能够制衡我之人。”
老人呆然坐着,纵横的皱纹上居似有一丝笑意。
他松弛下来,低头叹道:“你倒是知其利,亦知其害。我即使想将此剑赠予他人,只可惜纵观楚廷上下,竟找不出一位能托剑之人。”
祝政依是站着未动。
梅相忽而轻叹口气:“上来吧,政儿。”
祝政蓦然抬头望了他一眼,而后将讶异之情瞬间抑下,他上前一步,抚袍轻跪。
“你性子很像梅丫头。”梅相出神,凝着大殿中空落落的某处,“固执。”
祝政抿唇不语。
“你把这信给我捡来。”梅相以木杖敲了敲飘落在地上的纸张,祝政轻轻拾起信笺,递予梅相。
梅相:“掌灯。”
祝政复而在殿中寻了火折子与油灯,燃着了送至梅和察身侧。
“这信,是襄阳北部都尉刘肃清所写。他以为他换了自己的笔迹,我便摸不出是他——都把我当老头子糊弄。”
嘶一声,那信纸被油灯燃着,梅和察将信笺递在灯上烧着,低声道:“周文王昏庸覆国、鸩杀忠良,确实不是个好名头。今日我只是大略问询,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拿这件事逼你问你,讨伐你,只会比我今日更加紧迫……你,可都要如今日一般,守住了。”
祝政只道:“是。”
梅相最后掂了掂那柄大司马剑,长叹一声:“托剑之人,便交由你来寻。寻不到,自己持着,若有万一,即使折了它、熔了它,也断不能落入奸佞手上,污了此剑的清正!”
祝政双手接剑,深拜。
梅和察挥挥手:“走吧,你走吧。做你该做的事情。”
祝政无言,退而出。
临出门,他轻轻阖上大殿正门,门缝阖上那一刹那,他见着梅相颓然坐在太师椅上,似被抽出神魂。
大殿再度恢复寂静,梅和察独自坐着,一直盯着地上散落的木盒。
月光下移,那木盒终被黑暗吞没。
殿门处,传来了三声叩响,尚书令刘世清在门外试探道:“梅相,夜深了,我扶您回去休息。”
丞相梅和察拄着柳木杖,费了极大的力气捡起地上的木盒,拍拍上面的灰尘,将空盒搂在怀中。此时门吱呀一声开了,尚书令刘世清慌忙迎了上来,搀住梅和察:“梅相要拾什么,告诉我,我帮您拾起。”
梅和察只摇头:“都将我当老头子。”
他二人几乎要走至月色皎洁之处,梅和察忽然住了脚步,问道:“你这墙根,可还听的开心?”
尚书令脸上神情莫测,只说:“梅相注意脚下,要过槛了。”
*
话分两头,且说长堤那侧。
庞舟着实巨大,所有快船加之水师艨艟都奈何不了它,庞舟依然横在沙洲与长堤之间。
如此一来,庞舟截留了滔滔大江水,那水淤在庞舟一侧,沿着庞舟直往长堤涌。此时除了操纵船只之人,所有水师船工尽数在江中,半数搬运压舱货物加固大堤,半数组成人墙。
人墙已加到了十道,江水一浪又一浪掀着人墙,首当其冲的两列不住被冲散冲开,复而又重构成人墙,江中兵士迎着水势,一时两时还行,时候一久,渐渐开始脱力。
可江上已无人替换。
“坚持住!”
常歌自己也半身没在江水之中,他原是站在长堤缓坡之上,后来见人墙着实吃力,径直拦在长堤裂缝处。
人墙首列虽时时被冲散,那波浪推着人一排排朝后仰去,最后一排人墙承了所有的重量与浪潮,有几个兵士已体力不支,开始迷糊。
幸亏常歌发现得早,及时将他们送至长堤之上。
最后一排少了数人,人墙愈发吃力。
恰在此时,沉钟响了。
常歌稍稍松了一口气,沉钟响了,至少先生应当平安抵达了宫城,再坚持一会儿,便会有援军。
“坚持住!”常歌朝前列人墙喊道,“听到沉钟了么?援军已经出发了!”
数排人墙原本被江浪推得芦苇草一般,没精打采地,听得援军二字,顿时振奋起来。
更令人高兴的是,长堤下的居民被沉钟惊醒后,竟自发组织,女眷扶老携幼搬迁,男子则上长堤入了人墙,楚国水师终于有了替换,稍稍松了口气。
常歌安排着自前面几排的人墙开始替换,自己仍在最后守着。
未有多久,景云也带着一列兵士加入进来。
他带来了不少江陵城门卫屯兵,这时候累的奄奄一息的楚国水师彻底能喘上一口气。所有人都替换完毕,常歌仍守在长堤缝隙处,身侧的楚国水师不住劝道:“将军也歇歇吧。”
“是啊,将军此处才是最受累的。”
常歌只骂他们:“这会晓得疼我了,浪打来的时候谁跟软骨头似的。”
那水兵一笑,脖子一缩。
景云站在长堤上,伸长了胳膊:“将军起来歇歇吧,我替你。”
其实常歌早已乏了,只靠着意志强撑。但他守着的正是裂隙之处,这地方着实关紧,所有人墙和浪潮的力道全加在此处,万一长堤崩溃,首当其冲的也是这里。
此处实不能随意交给个普通兵士,他才一直撑着,没换做他人。
此时常歌抬头,一见是景云出言要与他替换,这才就着他的掌起身,换做景云下水。
起身之时,常歌仍不放心,交待道:“仔细点,水里凉。”
景云只安静点头。
常歌虽然暂时起来了,但也没走远,垂着双腿坐在长堤之上。他衣服早已湿透,下摆更是如坠千斤,常歌信手拧了一把,衣上的江水下暴雨似的朝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