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父亲对他的指望也不过是安安生生读些书,再老老实实讨一房娘子,连亲都订好了,从小到大,就没听他说过为官作宰的话。
还当兼祧是一条青云路,还没迈脚出去呢,就先跌了个大跟头,这位伯父倒也和颜悦色,并不曾苛责他,差了一岁的堂兄弟,一个已是举人了,一个连作文章都不成,却还告诉他立意不错,一篇文章润色过后,也很能看了,给了他许多书,让他跟着一道进学听课,下场谋个出身。
宋望海打小就学生意,怎么放租怎么收租,冷不丁换一条路给他走,他当是捷径,写上两笔字,下了场总能一路榜首出来,不说一个镇,就是整个乡里县里州府之中,也没有宋老太爷这样排得上名号的。
宋老太爷却没这个心思,摸一摸脉知道宋望海肚里这点货色是绝计不够的,既想替他出身,那怎么也得往他肚里填些东西,法子也试过了,那头预备着成亲迎叶氏进门,这头让他日日苦读,不说旁的,《四书》总能通透。
进学读书请教师傅,这些个俱是原来教宋思远的人,师傅是好师傅,徒弟却换了一个,面孔看着几分像,肚肠却全然不一样,宋望海那会儿年轻面薄,瞧着他们当面带笑,背后叹息,心里也着实堵得慌。
等娶了叶氏,再娶了甘氏,他倒是想过奋发的,奈何天资有限,那个秀才都是磕磕巴巴考出来的,宋望海心头自知,里头若说全无宋老太爷的面子,那便欺心了,可看着书山文海一线天,他也不肯攀援翻覆。
他自个儿也不明白,在家的时候万般都说他好,怎么来了金陵就事事都不如意了呢?年纪越长越是如此,若说不曾后悔过兼祧,也确也后悔过,等再想一想金陵的日子,他又不愿意回去了。
宋望海给了金雀一匣珠子,金雀哪里藏得住,穿起来挂在脖子里,又哄着他给她金的银的戴,甘氏自然察觉,金雀再当着她的面素衣淡裳,也掩不住脸上那春风得意。
她身边这几个丫头,金雀是最外向的,若不是因着生得好,也不会把她提起来分豆蔻的宠,哪知道钱豆蔻就是个纸老虎,生个儿子出来都无用,跟叶氏似的,成日一张寡妇脸,早知道他厌得这样快,早也不必提金雀起来,给自个儿添堵。
夏至节这日,金雀到底没忍住,把裁的新裳子穿的长珠链儿戴了出来,对着甘氏院里人不敢说,外头哪个不知道,是老爷单赏给她的。
风声吹到了甘氏枕头边,银凤还怕甘氏发怒,哪知道她不过哼了一声,心里放下了,那就处处都不再计较了:“且叫她得意罢。”
甘氏知道了,宋之湄这头自然也瞒不住,除了东院那两个,西院里是自来没妾没通房的,金雀才当通房的时候,宋之湄便忍不得,这会儿母亲病着,那个通房丫头倒得意起来,甘氏为着她受这番苦楚,她怎么能眼看着甘氏受委屈。
甘氏眼儿一扫就知道女儿要心头打算,赶紧拉了她:“万不能这时候出茬子,她不过一个通房,连姨娘且还不是,同她计较这些,那是给了她脸了。”
宋之湄气得眼眶泛红,可她到底不能越过母亲去处置父亲的通房,金雀总算还有几分乖觉,怕把事儿闹大了,甘氏知道了,她手里这个把柄就无用了。
一时珠子一时缎子,尝了甜头倒恨不得宋望海再多些甚个隐秘被她捏在手上,宋望海也怕她一时口快,甘氏知道也还罢了,若是叫老太爷老太太两个知道,他也担不起。
一个无意去管,一个有心相欺,西院里一时相安无事,宋家这个端阳节不好不坏就这么过去了,窗户上贴的红纸吉祥葫芦都还没摘下来,跟着就是夏至节了。
甘氏到夏至的时候勉强能走动,由宋之湄扶着,往老太太跟前请安去,闹成这样子,也还得关上门过日子,老太太的气没消,甘氏也知道这事儿善了不得,顶着头上的伤,去同老太太磕头。
宋之湄也陪着跪下,母女两个再加上宋敬堂,在宋老太太的永善堂里跪了一地,老太太长长出一口气,耷拉了眼儿,手上转着一百零八颗的紫檀木佛珠儿:“非是我逼迫你,你也得看看自家办了什么事,你儿女俱在,我给你留几分脸面。”
宋之脸面上发白,还当这事儿过去了,老太太不计较了,哪知道宋老太太后头便跟了一句:“趁着你公婆作寿,你也一道回去拜寿罢,天儿凉了,正好上路。”
甘氏面上变色,可她已经撞过一回头了,难道还能再撞一回?宋老太太又替她寻了这么个拜寿的理由,带着寿礼去,不说自家如何,女儿的面子总算是圆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