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13)

作者:肥皂有点滑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欢喜冤家 种田文 美食 朝堂之上 关键字:主角:周复礼;司马煜 其它:种田;基建 年下;种田;基建 立意:科技种田;富国安邦 “来来来,我给大家讲讲鸭群治蝗的经济效益……”大晋十八年,蝗灾肆虐。恪守礼教,谨守规矩,无丝毫逾越的大晋朝太傅周复礼,提着一筐子鸭子走上了朝堂。点击展开

“怎么能吃独食,快拿来我们一起分享。”

他们不会觉得这是周复礼弄出来的吃食,本能的认为是太傅府新请了厨子。

想到昨天他们吃的串的味道,这些纨绔子弟居然有些不争气的想流口水。

小胖子吓惨了,但还好的是,他吃得只剩下最后一串了。

有些不舍的舔了一口,然后递到司马煜面前。

除了司马煜,别人他才不怕。

司马煜黑着脸:“……”

上面都是口水。

特别是小胖子还辣得发出嘶嘶的声音。

一群人:“……”

看着小胖子的红脸蛋,还有那呼呼的声音,他们更想念这种叫串串的味道了。

司马煜心里也道,小胖子最近有些不上道啊,居然一串都没有给他留,喊了一声,“过来,我教你练字。”

小胖子是不怎么愿意的,因为跟着司马煜练字,他的字写得越来越差了,不过周复礼不在,他完全反抗不了。

今天的课,这些纨绔子弟完全不上心,无法无天到完全无视授课的老师,就那么明目张胆的讨论着,“我们找个时间也去吧。”

“今年还没有出去踏春,以往那几个地方都去腻了,倒不如我们一起……”

授课的老师气得胡子都歪了,但他毕竟不是只认对错和道理无视权贵的周复礼,整个大晋也独此一人。

实在有些想念周太傅了,以往要是这些学生敢这样对授业的老师,周复礼第一个会站起来面无表情的教他们做人,是真的认真教他们做人……训得他们脸色惨白惨白的认错,亏他以前还觉得训得是不是狠了点。

下了学,司马煜去隆庆殿了,他得给老皇帝说一声,他也要去周复礼那地儿踏春。

当然,他可不是为了吃,他是去质问周复礼的,给了他一棍子让他懵逼到现在都不知道理由,让他战战兢兢了这么几天,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凭啥?

他越想越觉得他好像真没犯什么大事儿。

当然,他若是去了,周复礼得招待他吧?他觉得那串儿就行。

只是司马煜才开口,病床上的老皇帝差点气得蹦了起来,他觉得他的病都快给气好了。

还想着出去踏春?这得是多大的心。

那些老臣不会因为周复礼的事情找小皇帝的麻烦,因为每天都跑来隆庆殿找他抗争了。

他躺在病床上一天还得处理这些糟心事情,还得给人擦屁股,结果倒好,罪魁祸首没事人一样居然跑过来说要去踏春?

这不是来找骂是来干什么的。

且不说司马煜灰溜溜地被骂了一顿,周复礼院子里,一群孩子已经吃到了不知道第几锅了。

“不行了不行了,肚皮塞不下了,都圆了。”

“早知道上一锅少吃点。”

虽然嘴巴这么说着,眼睛却笑眯了,他们以前每天都吃不饱饭,现在却吃得肚子圆滚滚的,跟知墨那只叫海棠的小奶狗吃完东西时一样。

跟着小圣人真好,他们好想每天都这样,这一定是最美的日子。

周复礼看着手上刚煮出来的一锅,“那这锅怎么办?”

一群孩子眼睛都笑成了月牙,“要不我们再吃一串?”

第10章 香死他们

毕竟使用的是代替材料,味道最多只能有六七层接近,但也足够了,对从来没有吃过串串的大晋人来说,绝对是新鲜稀奇的食物。

为了实验出最接近的味道,今天的确做了不少锅。

“真不行了,我的小肚皮装不下了。”小板凳露出苦哈哈的表情,估计只在梦里才有这样的事情,他居然会因为食物太多吃不下。

铁蛋已经躺地上了,他不想说话,嗝儿。

周复礼选了一个最合适的配方,将搭配和用量都记了下来。

现在配方有了,炉子有了,但还是有些小细节需要准备,比如陈列菜品的架子,以及凳子。

架子就让张叔用木头钉一个吧,不需要多复杂,一格一格能摆放串好的菜品就行。

如果不是他还得教这些孩子怎么用炉子生火,怎么控制火势,怎么帮忙取菜,他自己都能钉一个架子出来。

凳子就用木墩,虽然朴实了一点,但山野之间,坐在原始的木墩上,别有一番趣味。

看似简单的这些准备工作,但做起来还是比较费时间的。

……

第三天,风和日丽。

今天对这些孩子对周复礼都是比较重要的一天。

一群孩子早早的就来了,帮周复礼将孵蛋的老母鸡喂了之后,就开始备菜了,将菜串成一串一串的。

还有就是炒底料,其实现在的锅并不适合炒,只能以后专门去定制一口锅了。

忙活得不可开交。

周复礼穿上了一件月白色的锦缎衣服,额头用一条白色的束带束着,至于是装饰还是用来遮掩“伤口”,就靠别人自行脑补了,反正他是不会主动解释的。

周复礼出来的时候,看得一群孩子一愣一愣的,他们的形容词不多,只觉得小圣人真好看,跟戏文里面的仙人一样,绝对是他们大晋最好看的人。

今天十分忙碌。

他们还得将炉子,木墩,菜等搬去那个路口。

不过时间也算充足,洛阳离这里有些距离,第一批人怎么也得快接近中午十分才到。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抬炉子,年龄小一点的搬凳子……然后再回来搬菜。

得来回好几趟。

他们要去的地方,就是进村和上山的三叉路口,旁边几步路有个小山包,那里风景好,摊子就摆那里。

这个山包的确是个好地方,临近洛水,视野好,河风吹拂,十分舒爽。

不仅低头能看河,抬头还能看山,苍翠青山就在身后,周复礼帮他们选这个位置不是没有原因的,读书人思想浪漫,有才华的诗人更是情感丰富,虽然这里是边缘山村,条件有限,但怎么也不能让别人不满意不是。

将炉子摆开,用木墩子当凳子将炉子围起来,旁边是陈列满菜品的木架子,一串串的菜摆得整整齐齐的,看上去特别的赏心悦目。

这些串下面还铺了菜叶子,看上去特别的讲究。

炉子的火得先生起来,不然等会慌手慌脚的生不起来火就搞笑了。

将入风口遮住大半,这样火不会熄灭,也不会浪费柴火。

旁边还准备了好几壶茶水,也就普通的凉开水,里面放了在山上找到的薄荷叶。

吃完串串喝上一杯放了薄荷叶的茶水,绝对如同在炎热夏天啃上一口冰西瓜。

除了围着炉子摆放的那些木墩凳子,山包边上还摆了一排,方便等待的人休息。

跋山涉水有个地方休息多好,当然来他们这坐坐喝点水,总不好意思什么都不吃吧?

一切准备就绪,就剩下翘首以待了,还专门派人去远处盯着人来了没有。

等待总是煎熬的。

还好快接近中午的时候,小板凳跑了回来,隔得老远就满脸激动的喊道,“来了来了,我看见好几辆马车……”

“注意表情注意表情。”一群孩子也激动,但小圣人说他们是专业的,不能将人给吓跑了。

“快将锅端炉上,熬起来,让香味飘过去勾引他们。”

几个孩子还一个劲将锅里面冒起来的白烟向外面扇。

的确香,那味道随着河风向四周飘去,挡也挡不住。

来的几辆马车,正是今年来洛阳参加春闱的学子,准确的说来前面几辆马车上大多来自金陵。

自从金陵出了一个周复礼之后,金陵才子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大晋,金陵读书人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说一句自己来自金陵,马上会吸引来一堆目光,迎来很多上前结交的读书人。

当然名声之下,让他们更加勤勉,他们可不想辱了小圣人好不容易给他们挣来的“金陵才子”的称谓。

既然是来拜见小圣人,他们金陵读书人当然得是第一个来。

马车上也有一些这些金陵读书人结伴而行的好友。

一路上都在讲周复礼的故事,虽然他们都听过无数遍了,但听来自金陵的人讲,又是一番感触。

“大晋十三年,大魏国的大学宗庄晏借游历之名,游走我大晋各大书院,以文斗之名挑战我大晋读书人。”

“庄晏这人虽然傲慢,但的确才学惊人,一时间压得我大晋读书人抬不起头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