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登基(195)
徐尚书是先帝在位时中的进士,当今登基的时候,他还在河间做知府。
他能一路从知府做到一部天官,靠的就是当今天子的赏识。
而他又是凭什么获得当今天子的赏识的?
还不是因为他性子刚劲,敢打敢拼?
这些年,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依旧是姜桂之性,老而弥辛。
他看得很明白,天子欣赏的,就是这种有勇有谋,不怕得罪人的。
如果天子将诸位皇子放入六部,真的是想要考察一番,择一位储君的话,睿王殿下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但这些话,徐尚书就不会给张侍郎说了。
这得靠他自己去悟。
要是悟透了,日后自然官路通畅。
要是悟不透……
一个侍郎之位,也就顶了天了。
张侍郎还要再问点什么,却见齐晟兴高采烈地走了过来,怀里抱了一摞东西。
徐尚书立刻就露出了轻松又亲近的笑意,“睿王殿下。”
张侍郎也急忙收摄了心神,跟着行礼:“睿王殿下安。”
“两位大人不必多礼。”
齐晟走过来,“哗啦啦”把这一打请柬放到了桌案上,“过几天城郊蹴鞠场有个赛马会,你们谁有空,可以带着家眷过去玩玩。”
他说着,从里面捡出两张用金线勾勒了七匹骏马的,分别递给了两人,“剩下的麻烦张大人帮忙分给诸位郎中。”
至于再底下的员外郎、主事等,他要是谁都给了,也就显得这帖子太没份量了。
毕竟,他这是要走高端路线的。
张侍郎道:“下官一定照办。”
几日后的赛马会,齐晟只是在开场的时候露了个面,就转到信阳公主的私宅,去看慈幼院的改建进度了。
饶是如此,收到请柬的人也一个没落,全都来了。
这倒不是所有人都很有眼光和远见,看得出这赛马会将来的盛景。
只是如今形势不明,谁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得罪一位皇子。
*
果然如齐晟所料,信阳公主对慈幼院这件事,付出了极大的心力。连太后都悄悄对她说,信阳这段时日,总算是有些活气了。
“来,六弟,这就是给孩子们住的地方。”
和半个月那个怨妇相比,如今的信阳公主,已经有了成婚前的六七分风姿。自信满满,活力四射。
她脚步轻快地领着齐晟参观已经几本改建完的慈幼院,眼中带着对前景的希冀。
齐晟仔细看了,这住处收拾得十分简洁,一个屋子里也不止一张床榻。
若是信阳公主自己,肯定是想不了这么多的,背后肯定有人给她做参谋。
不过,这些都没关系,原本齐晟也没想着要她事事亲力亲为。能有一件事让她投入精力,不要七想八想的,齐晟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齐晟赞赏道:“三姐有心了。”
信阳公主面露喜色。
那是一种自己的努力被人肯定后的喜悦,就像晨起时的露珠,晶莹动人。
看了住的地方之后,两人又看了吃饭的地方,小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大孩子们认字的地方。
齐晟也提了些意见,比如这些孩子识字时不必用白纸,先拿树枝在地上写,等差不多了,再用纸笔。
这倒不是说他出不起这个钱,是因为他不可能养这些孩子一辈子。
等他们到了舞象之年,也就是十五岁,就该让他们自己去谋生了。
所以,对他们来说,勤俭节约,真的是一个好习惯。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防备升米恩斗米仇。
齐晟只是想做一点福利,不想考验人性。
信阳公主听了,都认真记下了,并表示这些意见,她都会认真落实的。
齐晟又道:“另外,小孩子的玩乐之所,等我回去画几张图纸,改进一下,弄一些能让更多人一起参与的东西。”
“行。”信阳公主道,“你自小主意就多,等你的图纸到了,我就让匠人去造。”
信阳公主口中的匠人,就是她陪嫁里的。
说起来,大晋的公主在自由度上虽然比不上汉唐,但她们生来就不用担心自己哪一天要到异族去和亲。
而且,她们的嫁妆极其丰厚,陪嫁也是杂七杂八的,凡是可能用的上的人手,都能在公主的陪嫁里找得到。
这些人的生死荣辱都系在公主身上,绝对忠心耿耿。
所以,齐晟也只是留了些银子,没有对匠人的事提出任何质疑。
“诶,六弟你这是做什么?”
信阳公主不肯要,“我手里不缺钱。”
齐晟诚恳地说:“我知道三姐不缺钱。只是,我也想为这些孩子们尽一份心力。还望三姐不要推辞。”
信阳公主迟疑了片刻,终究是点了点头,“那好吧,我会让孩子们知道,睿王殿下对他们的恩德的。”
“诶,可别。”
齐晟急忙拦住,“我正要跟你说呢。最近朝堂上不太平,弟弟可不能在这个时候出风头。三姐你要是为我好,就一定不能提我。”
信阳公主不解:“这是怎么话说的?”
齐晟坚定地说:“听我的!”
“那……好吧。”
作者有话要说:齐覃:六啊,你就别再自欺欺人了,老老实实地等着父皇派送的皇位大礼包吧。
齐晟:不,我觉得我还可以再挣扎一下!
第167章 装逼于无形
慈幼院的前期投入虽然不算多, 但这种事情,本就是一项长久的投资。
最坑的是, 可能好多年都看不见回报。
不过,无论是齐晟还是信阳公主,都没有想着要回报就是了。
场地彻底安置好了之后, 信阳公主就到太后宫里去求人手,而齐晟则是觉得, 是时候再给他那几个门客些甜头,顺便整合一下了。
大晋也是有商队的。
虽然这些商队没有他原来的世界那些晋商、徽商一样的规模,但已经慢慢有了以地域集结联盟的趋势了。
而齐晟如今想做的, 就是趁他们还没有彻底联合的时候,出手把水搅混, 打乱这种趋势。
前车之践, 后事之师。
明清时期的晋商实在是太猖狂了,已经隐隐有了以经济撼动政-治的能力了。
伟大的领袖们告诉我们, 钱和权是不能握在一波儿人手里的, 不然就肯定要出问题。
时至今日, 齐晟已经基本认命了。
因为他终于发现, 父皇的一众皇子个个都是奇葩,而他竟然还是一群矮子里的一个高个儿。
而以父皇如今的身体,大约是不会再有一个儿子了。
就算有,也来不及从头培养了。
自那次中毒之后,父皇的身体就大不如前了,如果他再推脱逃避, 那么将没有另一个皇子可以为其分忧。
导致的结局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天子无奈,日夜操劳,本就不大好的身体,会更不好。
齐晟于心何忍?
罢了,就这样吧。
反正他就是个天生的劳碌命,刚穿越那会子打算得再好,到了半途,还是会给自己找事做。
比如,不知不觉间,他就生出了要改变如今女子地位的想法;
再比如,在市井之中见多了冻的瑟瑟发抖,饿得面黄肌瘦的乞儿,他就忍不住想做点什么。
说心怀天下,他觉得太抬举自己。
但如果力所能及,他总想做点什么,向世界证明,他曾经来过。
反正他是没有清闲的命了,那做纨绔还是做天下之主,区别也不是很大。
而且,后者还能更名正言顺一些。
有了主人翁的意识之后,齐晟再考虑问题的时候,就不再像从前一样狭隘了。
他开始尝试着从全局、从长远出发了。
这些微妙的变化,齐覃都看在眼里,心里满意得很,嘴上却总忍不住要挑剔几句。
就算偶尔夸他,也永远少不了那一句:不愧是朕的儿子!
齐晟无语之余,却也已经习惯了。
——算了,就当哄爹高兴了。反正自己是他的儿子这件事,本就是个事实嘛。
既然已经有了基本的觉悟,他就得为自己的日后打算。
绝对不能让那些已经初具规模的大商户们,真的以地域为单位联合起来。
要做到这一点,虽然权势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并不是只靠权势就可以的。
不过,他也不着急。
就先从最基本的,扩大在商人中的影响力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