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登基(18)

作者:松影明河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路不是自己选的,但不走就打断腿立意:提倡男女平等,宣扬社会正能量!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穿越时空 穿书 关键字:主角:齐晟 ┃ 配角:皇室一家子,各路配角反派们 ┃ 其它:穿书,爆笑,沙雕点击展开

所以,他就决定先等等。

但他想等,朝中某些人却不乐意等了。

就比如余尚书。

余尚书是礼部的尚书,头上还挂着一个太子太师的头衔。

齐覃做太子的时候,余尚书就是他的老师。

他是看着齐覃长大的,对齐覃心思的揣摩,比一般的朝臣更深。

正是因为看出来齐覃对三皇子并不满意,没有立嫡长子的念头,才令他逐渐生了野心,想要让自己的外孙做储君,以便他们余家更进一步。

从山西旱灾之前,余尚书就开始谋划这件事了。

若不是中间遇上了山西大旱,齐覃大发雷霆,没人敢在朝堂上提救灾以外的事,这件事早就被放到明面上了。

余尚书心头懊恼,也只得按耐住心头的蠢蠢欲动。

他安慰自己:没关系,拖的久一点儿也不一定是坏事,正好可以查漏补缺,有更万全的准备。

但他却没想到,拖的这两个月里,竟然还有了意外之喜。

——他原本拉拢联络的那些官员,竟然在这两个月里联络了更多的人。

如今粗略一看,朝中自三品往下的官员几乎都被他们网罗殆尽了。

余尚书又惊又喜之余,内心深处,也生出了几丝不安。

若是在往日,以余尚书的谨慎,既然心生不安,定然会将计划押后暂缓,仔细探查的。

但这次的事,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让他有意无意便忽略了那一瞬的心悸,踌躇满志地组织安排人手。

由谁当堂提出立储,又由谁出言附和,谁假意反对又被说服,又由谁把人选引到四皇子身上。

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是精心的安排。

或许当真是劫数到了,迷了心智。

余尚书机关算尽,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环。

那就是天子本身的意愿。

不,或许不是忽略,而是对自己的安排太有信心,觉得只要四皇子众望所归,便是天子,也要顾忌百官的意愿。

他想的是不错,齐覃就算再自负,也不能不顾及百官的意愿。

因为他还需要底下的人帮他干活,他再怎么英明神武,也不可能把全天下的事都自己干了。

如果底下的人消极怠工,甚至在关键时刻给他出幺蛾子,那他的江山,也就要乱了。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齐覃顺应众议,立了太子,但立的却是元后所出的嫡长子。

也就是三皇子齐桓。

忙活了这么长时间,动用了所有的人脉,策划了所有的细节…………

但弄到最后,却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余尚书自然是不甘的。

但是他甘不甘心,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三皇子占了嫡长的名分,立他做太子,本是最名正言顺的事。

从前齐覃硬抗着不立,是因为齐桓本身的性格并不适合做一国之君,齐覃是心疼自己儿子,不想他将来尴尬难处。

但被逼到了这份儿上,齐覃也不介意先拿儿子做个缓冲。

待他腾出手来,先把胆敢勾连逼迫他的那一群收拾了再说。

余尚书很快就被齐覃的一句话给泼得清醒了。

那一天,齐覃单独召他商议政务。他提了好几个建议,齐覃都不满意。

然后,齐覃便满脸失望地说了一句:“卿老矣!”

余尚书当时就是心头一震,惶恐地瞪大了眼。

这句话,其实是个套路,从本朝太-祖那里传下来的套路。

齐覃的皇考,也就是太宗在位的时候,也没少用。

翻译过来,意思很直白:你识趣点儿,自己告老吧!

如果不识趣,那也没关系。

只要天子在朝堂上稍微露一点儿想要收拾你的意思,就会有无数人像闻见了血腥味儿的鲨鱼一般,扑上来将他撕咬殆尽。

因为,朝堂上的高位就那么几个,不把他拉下来,别人怎么能上去呢?

作者有话要说:齐覃:谁敢跟朕比套路?

三皇子:所以,我做错了什么?

s:又是一年女神节,本章将有红包雨掉落,据说收到的人会一年都很顺。

第15章 新城侯夫人

齐晟是在又一个初二,淑妃的母亲,也就是他这辈子的亲外婆新城侯夫人梁氏入宫探望女儿和外孙的时候,知道了这个重磅的消息。

余尚书告老还乡了。

因着年纪小,淑妃无伦是和梁夫人说事,还是和心腹宫女们闲聊,都不会特意避开他。

于是,就算齐晟无意,也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朝堂上的动向。

余尚书携众议以挟君的事,他也知道。

当时他就觉得槽多无口。

虽然他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工商管理,平日里也不爱看中央新闻。

但作为一个言情小说十级爱好者,当年风靡一时的清穿文,他也是拜读过的。

他记得,几乎所有穿越某熙朝的文里,都有一个名场面。

那就是皇帝假意让群臣推举太子,八皇子几乎全票通过。

然后,大反转就来了。

得了几乎所有重臣支持的八皇子,非但没有如愿做上太子之位,反而被皇帝连消带打,爵位丢了不说,连该是皇子的俸米都给革了。

虽然没有明说,但这摆明了是要父子情绝呀。

那位八皇子还是皇帝的儿子呢,尚且落得如此下场。

这位余尚书究竟是哪来的自信,敢干这种事儿的?

不过,他这就告老还乡了?

哪怕这其中有天子的暗示,余尚书怂的也太快了吧?

这只能说,齐晟还是太年轻,对这些朝堂上的弯弯绕绕也不大了解。

余尚书清醒之后,就明白了:先前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跳出来支持他,绝对不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有多大,或者是他开出的条件有多诱人。

只能说,他是被人给坑了。

那些表示支持他的人,背地里的主子不一定是谁呢,而且绝对不止一个。

要不然,也掀不起这么大的风浪。

但无论那些人背后都有几个主子,他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捧杀余尚书”。

圣人不立储,蠢蠢欲动的又岂止是四皇子的外家?

其他几位皇子的母族也不是没有心思。

特别是三皇子和五皇子这两个,一个是元后嫡子,一个是继后嫡子。

虽然在继承权上,五皇子比三皇子要差一点儿,但比起其他皇子,却又强出一大截。

所以,余尚书的心思和举动,不满的人多的是。

很多人抱的心思就是:嫡子还没有怎么着呢,你们一个庶出的皇子,也敢肖想储位?

因此,余尚书的败落可是说是必然的结果。

他被齐覃一句话吓醒之后,很快就弄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此时对他来说,激流勇退才是最好的选择。

至少他现在退了,还可以为子孙留一条后路。

若是他还霸着位置不放,说不定就要牵连三代。

此时的钟粹宫里,梁夫人就心有余悸地感慨:“幸好咱们家听了娘娘的话,没有跟着瞎折腾。要不然,就不止是你父亲被训斥了。”

这次受牵连的,可不止四皇子的外家,大皇子、三皇子和五皇子还有齐晟的母族多多少少都有波及。

至于二皇子,容嫔乃是由宫娥晋升的,她母家根本就没有官身,也算是逃过了一劫。

淑妃趁机劝道:“经此一事,父亲和兄长就更应该明白,君心难测的道理才是。”

梁夫人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心里却仍有一些不忿,”朝上那么多人折腾了一大圈,倒是便宜了翼国公林家。”

翼国公林家,就是元后的母族。

也正是因为元后出身勋贵世家,淑妃这个同样出身勋贵的新城侯之后,才注定了与后位无缘。

当初太后替齐覃选继后的时候,先排除的就是勋贵人家的女子,着意在清流中选择。

现在的皇后彭叠,其父便是左都御史,真正的清流言官。

淑妃揉了揉怀里儿子的脑门儿,心里叹气,劝道:“这种话,母亲出去了可别再乱说了。”

自从她生了皇子之后,家里的父兄和族人便多了些不可言说的心思。

淑妃虽然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卷入夺嫡之中,但父亲和兄长,却不会听她一个后宫妇人的话。

如今,三皇子被立为了太子,对淑妃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能先断了母家父兄的心思。

上一篇:醉花沉璧+番外 下一篇:二十年的蝴蝶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