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番外(20)

他上奏了新帝,不再主持即将要完成的变革。他实在太累了,支撑着他走下去的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去,他于是也无法再独自坚持下去了。

有一次午夜梦回,他梦见了自己在平城的日子。那一天,平城的春光正好,还是个少年的他,与平城其他的少年郎一起,策马扬鞭,大笑着行过柳堤、踏过乱花。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少年人肆意且张狂的笑……少年不识愁滋味。

他不再主持变革,但也没有离开朝堂。他以谢氏王朝自建朝以来史书杂乱为由,向皇帝谋了一个史官的职位,上任后不久便开始整理并编撰一本谢氏王朝系统的史书。

这件事本不该由他来做,皇帝最初是不同意的。最后帮了他的还是周昭复,他此时已经权势滔天,皇帝又过度依赖他,自然他说什么,便是什么。

林云涣为何要编史,他与周昭复都很清楚。这也是周昭复为他说话的原因。

他们的所爱之人,都在朝堂的纷争中被冠以污名。他们不愿让所爱之人,带着莫须有的污名被后世之人谩骂。他们原是最干净的人,也该干干净净地被记载于史册之中。

我将你记载于史书之中。千载之后,如今的一切或许都已被一抔黄土掩埋,我也变成了一具白骨,长眠地下。

而你,会以这种方式永远的活着。后世之人都会记得,谢氏王朝,元昭年间,曾有一位名动天下的大将军。你会是后人的敬仰,是让他们在史书中一读再读的人。

我救不了你,但我会让你在青史中,不朽的活着。

这是我能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

第39章

谢谪登基的第五年,谢氏王朝再一次闹了饥荒。在宰相周昭复的进言下,谢谪不但对此事置之不理,还整日沉迷于声色之中,其昏庸程度比起当年的谢齐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周昭复辅佐出了一个昏庸无比的皇帝。谢谪将他看作老师,看作最值得信任的人。但他却将谢谪看作一把武器,一把用来毁掉这个王朝的武器。

他成功了。迟迟等不来朝廷救济的百姓愤怒了,这个忧患重重的国家再次爆发了一场起义。与当年不同的是,这一次再也没有一个谢文熙来戡平内乱了。

在周昭复的推动之下,这场起义很快席卷了全国。不久后,起义军已至京都城外。破城,不过是几天内的事。

谢谪终于慌了,他不敢相信,不过十几天的时间,怎么一切都变了。他急切地想要再见一见他的老师,可他的老师却并不愿见他。

周昭复命人控制了谢谪,杜绝了他弃城逃跑的可能。谢谪也是在这个时候才惊觉,原来他的老师已经掌握了如此之大的权力,以及他的老师竟然对他如此绝情。

城中之人出不去,只能绝望地等着城外的起义军破城而来。一道城门,挡不住全国百姓的怒火,京都的城最终还是破了。

破城的前一天,周昭复去见了林云涣。林云涣仍安稳地在案牍编撰着史书,他仿佛并不知道城已经快破了,他们这些人也许都会死于起义军的怒火之下。

周昭复如同老友般与他闲聊:“你的书,如何了?”

林云涣一边写一边淡淡道:“明日便可成书。”

周昭复笑了,自李继远死后他再也没露出过那么纯粹而愉悦的笑:“如此甚好。”

说完这句话后,他又道:“你还记得当年我与你说过的话吗?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伤害过他的人。”

林云涣的笔没有停,毫不客气地嗤笑道:“周昭复,骗自己这么多年有意思吗?到底是谁害死的少萧,你现在还不清楚吗?你说你不放过任何人,那你怎么就放过了你自己?”

周昭复没有生气,他语气平静:“你说的没错,归根结底是我害死了少萧。我在这世上苟活了这么多年,实在也是累了。现在谢氏王朝要亡了,我的仇也报的差不多了,是时候该去找少萧了。”

林云涣停下笔,皱眉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周昭复道:“还不明白吗?我要死了。”

他看着林云涣的神情,觉得有点好笑:“我要死了,你不应该开心吗?”

林云涣道:“你今天来究竟是干什么的?”

周昭复道:“来见你最后一面罢了。见完了,我也该走了。”说完他就真的向屋外走去。

林云涣看着他的背影,终是没有出声。

那天夜里,周昭复终于去见了谢谪一面。他不再是刚登基的那个小孩子了,但他在周昭复面前还是和个小孩儿无异。

他亲近周昭复甚至远超于他的父亲。因此即使知道周昭复干的这些事后,他也没有生气。他只是拉住周昭复的袖子,天真地让周昭复带他离开这里。

但周昭复却拒绝了他。他把自己的袖子一点点从谢谪的手中扯出来,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是个才情纵横的少年。

他喜作画写诗,且既有天赋,本该是一代文豪。但却投错了胎,成了一个王朝的太子。少年本无意于此,更没有治国的能力。他继位后不久,国家就发生了饥荒。他想尽办法去赈灾,结果还是无济于事。

故事的最后,少年野心勃勃的哥哥如同救世英雄一般登场,平定了内乱。而少年也自刎在了金銮殿中。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并不作假。哥哥登基后,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将少年贬低的一无是处。在新帝的暗示下,他们笔下的少年最终变成了一个残暴昏庸、沉溺声色的昏君。

谎言最后变成了现实,牢牢映在了人们的脑海中。不过十几年,那个少年已被描绘地与历史上的几个著名昏君无异。再也没有几个人记得,他最初的样子。

第40章

故事讲完了,谢谪仍是一脸疑惑。周昭复凑到他耳畔,轻轻道:“知道吗?你其实应该叫我一声哥哥。”

谢谪愣住了。等他反应过来周昭复的意思后,整个人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他道:“老师,你说的是真的吗?”

周昭复反问他:“你说呢?”

谢谪又问:“你做这么多,就是为了报复?”

周昭复不说话了,只是盯着他。

良久,谢谪惨笑一声:“老师,父皇已死。我再还你一条命,如何?”

周昭复还是不言语。

谢谪抽出藏在腰侧防身用的匕首,对周昭复说了最后一句话:“老师,我死了以后,你要好好活着。不要再恨下去了。”说完便在周昭复面前自刎了。

谢谪渐渐没了生息。周昭复俯身,近乎温柔地抚摸他的脸,道:“这件事,老师没办法答应你。”

他捡起谢谪掉落在地上的匕首,毫不犹豫地插向了自己的心脏。剧痛袭来,他却觉得无比安稳。他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终于可以去见那个人了。

第二天,林云涣编完了他的书。周围打打杀杀的喧闹都没有影响到他,他将自己的衣冠整理的无比端正后,叫来了傅崧。

“我叫人备好了车马,你一出府便会有人带你离开。”

傅崧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一头撞在林云涣怀里,被林云涣护在身后的小孩子。这一次他想来护着林云涣。他拒绝了林云涣的提议。

“要走一起走。”他说道。

林云涣的表情有点无奈,他想像往常一样,摸摸傅崧的头。但现在傅崧已经长得比他还高了,他感觉到有些不妥,于是就放弃了。转而递给了傅崧一沓厚厚的书稿:“这是我经年所作,毕生心血尽在其中。你带着它离开京都,好好活着。”

傅崧不接那沓书稿,仍是固执地看着他。

林云涣道:“你今日非要我和你走,又有什么意义呢?你知道的,我不愿生不如死地活着。”

傅崧被他这句话激怒了,他拔高声音:“那我呢?你是我最后一个亲人了,你从来都没有顾念过我吗?”

林云涣表情有点难过,但还是说:“你已经长大了,没有我也会过的很好。可是翰宁不行,他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我让他一个人孤单地等了那么久,我该去找他了。”

他像很多年前那般叫他:“弟弟,算哥哥求你了,成全我吧。”

傅崧紧紧咬着牙,眼中蓄满了泪水。他还是接过了那沓书稿,向林云涣深深地作了一个揖后,转身向外走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