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涛声(13)

作者:芳菲袭予/俞夙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情有独钟 欢喜冤家 因缘邂逅 天作之合 关键字:主角:北宋:三千繁华,尽付一梦 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点击展开

大佬一:宋仁宗

宋仁宗尝与宫人博,才出千钱,既输,却即提其半走。宫人皆笑之曰:“官家太穷相!既输,又惜不肯尽与!”仁宗曰:“汝知此钱为谁钱也此非我钱,乃百姓钱也!我今日已妄用过百姓千钱!”见《北窗炙輠录·卷下》。

堂堂天子,爱赌就算了,赌输了赖账就有些不该,而被宫人取笑“穷相”时,竟还振振有词:“这钱是百姓的,妄用太惭愧!”这……官家,您真不觉得,这吃相,有点稍微太难看了么?

大佬二:辽兴宗耶律宗真

如果说上面那位只是小赌怡情,则这位,就……

史载兴宗与其弟耶律重元赌博,一场斗鹅的赌资,动辄就是成千上万贯!如果此刻你已被惊到,那下面请托好自己的下巴:兴宗某场赌博,一下输给弟弟数座城池,且下场就爽快兑付!

所以较之上面那位,两人赌品可谓立见高下,只君品么,就……见仁见智吧。

大佬三:寇准

这位大佬嗜赌,流传最广的例子应是这个:

宋真宗咸平二年,辽兵大举入侵,眼看要打到开封城下,宋真宗惊恐,甚已准备接受大臣们的建议迁都。而在这生死存亡之刻,宰相寇准竟然不见了,真宗问后才知,他竟是在家喝酒赌博!自然纳闷,命将之宣入宫问策。寇准前来,风轻云淡,神态自若,对于退敌,只道四字:“御驾亲征!”,真宗原还犹豫,但想其人此刻还能喝酒赌博,必然是胸有成竹,遂从之谏,下旨亲征。

到了战场,一看契丹人来势汹汹,皇帝又惊恐了,几次三番想退回去。而寇准却不闻不问,稳坐营中,依旧喝酒赌博。宋真宗闻知,悬起的心就又放下了,甚还在寇准鼓励下,鼓足勇气上了几次城楼激励士气。最终契丹人败退,亲征宣告成功。

此事虽带些传奇色彩,但寇准好赌却是名声在外,不过好在,其人并非不知节制,在赌事上素能把握分寸,不至妨碍政务,则所谓怡情,也就无可无不可吧。

七、八卦

欲说八卦,就必须说到宋朝的“小报”(以下摘自网络)。

两宋首都的中产阶级家里,往往有两份报纸:一份是官府的“朝报”,相当于现在的党政刊物,一脸严肃;一份是私人办的“小报”,相当于如今的娱乐周刊,往往爆出“朝报”不愿报或者不敢报的宫廷秘史、名人八卦等,特别博人眼球。

“小报”这种娱乐刊物,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由于是私人经营,没有政府补贴,也没有友情赞助,那时又不流行打广告,所以赚钱的唯一手段就是扩大发行。为了提高销量,“小报”老板们开发了一大批专兼职狗仔队员,每天定时蹲点,采集各色新闻。

狗仔队员们各显神通:有专门找太监宫女打听皇帝和他的72妃之间的情感纠结的,即所谓的“内探”;也有到朝中各部打听官员任免情况、受贿与否、有没有养小老婆的,即所谓的“省探”;还有到各衙门特别是到监狱大牢打探凶杀案进展情况的,即所谓的“衙探”……

可不要小瞧狗仔队的胆子。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他们就制造了一则惊天新闻。当时民间对奸臣蔡京的意见很大,为了满足社会舆论需求,“小报”假冒徽宗的口气发布了一则抨击蔡京的诏书,说“蔡京目不明而强视,耳不聪而强听,公行狡诈,行迹谄谀,内外不仁,上下无检”,还报道说,蔡京及其同伙已经被皇帝一网打尽。蔡京很无奈,连开N场新闻发布会,才澄清了事实。

后来,南宋道德标兵朱熹也中枪了。那时候,南宋官方要求全国上下都要学习其“存天理、灭人欲”的伟大思想,朱夫子刚在“朝报”上发表了几篇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学术论文,“小报”的头条就爆出他与儿媳偷情的消息,不久又说他争风吃醋差点把著名公关小姐严蕊给杀了。事情都写得有模有样,以至于朱熹连续几年都荣登南宋娱乐人物风云榜。如今,历史的真相我们已无从考证,不过朱熹因此受打击不小,据说还被辞了官。

“小报”靠着这种博人眼球的八卦新闻,吸引了大批忠实读者,上到政府高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性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以“朝报”为常。有时候,皇帝组织官员们开会,准备发布官员调整名单,还没开口,就有人在底下窃窃私语:“今日某人被召,某人罢去,某人迁除。”这种“未卜先知”的能力,很让皇帝颜面扫地。

因为“小报”的影响力太大,严重冲击了“朝报”的效果,加之狗仔队的道德操守也不高,时不时会报道一些假新闻,所以南宋统治者决定全面禁止“小报”发行,规定凡是私下看“小报”者流放500里,告发别人看“小报”者赏钱200贯。但由于“小报”确实很受市民喜爱,甚至许多政府公务员也以看“小报”为乐,所以虽然明令禁止,“小报”仍畅销不衰。

综上所述,小报就是提供宋人八卦消息的源头,大大丰富了宋朝人的精神生活。而从小报禁而不止的情况,多少可窥见,在宋人的楚楚衣冠之后,藏着的,实在是较之21世纪吃瓜群众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一颗八卦心!

眼睛累,此章到此为止。

第11章 房价

要说现代人(尤其城市蜗居一族)最头痛的事情,高房价当是首当其冲。实际上,千年前的宋代人也有同样的烦恼,而且不止平民百姓,公卿世家、甚至一朝宰相,都常受置业问题困扰。

宋代房价为什么这么高呢?原因也和当今社会相似:人多,有钱,高度城市化。

因为城市人口密度高,势必导致商品房供不应求,房价自也水涨船高(也因此两宋的房地产市场极为活跃,所谓“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为满足频繁的房地产交易,宋朝城市满大街都是房地产中介,叫做“庄宅牙人”。)。北宋前期,汴京的一套豪宅少说也要上万贯,普通住房的均价也超过千贯;而到了北宋末,京师豪宅的价格更是狂涨至数十万贯,相较今天有过之而无不及。

难怪宋人感慨:“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非熏戚世家,居无隙地”。

房价高,若非本地人,即便月薪上千贯的宰相也只得租房住,更不要说层级低的官员。文豪欧阳修一辈子也没在京城买得起房,苏轼一家也好不到哪儿去,老爹苏洵租房住到退休(一所很小的院子,苏轼兄弟入京就住不下了),苏轼结婚在出租屋,其弟苏辙似乎景况略好,但买了房后压力也特大,连女儿的嫁妆都出不起了。

这么看来,宋朝□□|丝的日子,也不容易。

第12章 婚嫁

现代社会,常听人说砸锅卖铁娶老婆,却殊不知,在一千年前的宋代,人都卖房卖地嫁女儿。这就叫,风水轮流转。

苏轼之弟苏辙为嫁女儿,自称“破家”,不得已卖地给女儿置办嫁妆。公卿之家尚是如此,平民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趁早为女儿的嫁资做打算,临时可能真要倾家荡产为之筹备,否则女儿就算嫁出去,在婆家的地位,也是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婚嫁风俗下,导致男方择妻时甚至不问对方家世背景、才德品貌,只看嫁妆厚薄。北宋初期甚至出现过两个宰相争聘一个寡妇的闹剧,原因自是因为寡妇嫁妆丰厚。

不过话要说回来,很多事情都是相对的,比如司马光曾斥责:“今世俗之贪卑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这是说明,男方要挑女方嫁妆,女方也要挑男方聘礼。

嫁妆高于聘礼显然是对女方的不公,但男方也并非可坐享其成:终究是出聘礼在前,且女方带去男方家中的嫁妆,没有女方同意,男方不得擅自使用,再者万一离婚,女方有权带走自己的全部嫁妆。

由此可见,在宋代,没钱不论是娶妻还是嫁人,都不会容易,钱财面前,甚至身份地位都不重要了。

第13章 刑狱

汉朝以后,至少从表面上,各朝各代开始谨慎对待量刑问题,抑制死刑数量,废除残酷的肉刑,成为时代潮流。

至隋朝,制定了“五刑”:笞、杖、徒、流、死。唐朝延续。宋代出了“折杖法”:将除死刑外的笞、杖、徒、流四种刑罚都用杖刑来代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