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是再三,但尝试均告失败。就在这时,一声熟悉的叫喊让他睁开了眼睛。
“任大哥!”
庭院的门洞口站着一个人。隔院灯笼的光从那人背后映来,任肆杯只能看见一个轮廓。那人不很高,但未戴长冠,只将头发束成一髻,用红缨带绑好。
任肆杯想起身,但下肢已经没了力气。他只好对那人笑了笑,道:“长庚,快来扶一下我。”
第16章
阿兰那,古语意为寂静修道处。原为梵修之人所居,城中有千年古刹一座,镇有舍利。但在中冶蛮狄占据期间,古刹为火所焚,城中修行者纷纷出逃。直到幽朝王室入主东方,将蛮狄驱逐出境,才将阿兰那城重新纳入版图。
如今,阿兰那仅保留其名,城中旧貌已悉数被毁,取而代之的是沙土堡垒与哨站驿所,俨然一座军事重镇。
押送梁少崧一行的士兵首领名为严烈,在涯远关中任千夫长一职。他将牙牌在城关出示后,一行人得以被放行入城。
虽然名义上是囚犯,但梁少崧等人在路上却没有吃什么苦头。严烈不时嘘寒问暖,询问有无不适。临行前燕将军必是叮嘱过他,不得轻慢这一行人,毕竟梁少崧仍然握有储君之位。不过,梁少崧明白自己离开京城已有多月,朝中变数甚多,父皇病情也不知有无恶化。若回到京城,皇宫或将不同于他离开之时的模样。
“殿下,我们到了。”
梁少崧回过神,见严烈正望着自己。
他们面前是一座砖砌神庙。拱券铸成弓形,神龛绕拱券形成一圈,龛内雕刻着繁琐的藤蔓纹路。拱券上方是露天的凉台,以八角封顶。一个身披推罗紫天鹅绒大氅,蓄满虬髯的男子正扶住阳台边缘,居高临下地向这一行人望来。
引路的阿兰那卫兵将拳头放在胸前,道:“禀城主,严烈一行已经带到。”
梁少崧听说过阿兰那城主的名号。此人名为戎跖,本是边陲游牧部落的首领,被朔啸招安,纳入军队麾下,在与中冶人的零星冲突中,立下战功,因此受封了一座城,成为这荒凉塞外的领主。
戎跖只是打量梁少崧,却不说话。
严烈行过一礼,道:“见过城主。小人严烈护送这批军囚从涯远关而来,其中这位是当朝太子。望城主通融,挑选营中菁英与驿站良马,将此一行人速送回京师以俟审问。随行附有军文一份,详述燕将军指令。”
戎跖冲身后招了招手,随即一个文官模样的中原人站了出来,用掺有方言的官话道:“严领队一路行来,定是十分疲惫。此堡垒乃军事要地,不容外人过夜。城主将派使者接应你们至本地驿站,稍作歇息后为你们换乘良驽,备齐行粮以待远途奔波。”
严烈对戎跖一拱手,以示谢意。
旋即神庙口走出几名阿兰那卫兵,他们都围了纱巾,头戴帷帽,将面容遮住。领头之人翻身上马,引严烈等人向驿站而去。萧坚一夹马腹,走近梁少崧,低声道:“殿下,等会进了驿站,我们三人住在一屋,不要给旁人分开。”
“怎么了?”梁少崧顺萧坚的眼神向后望去。五六个阿兰那的士兵跟在护送队伍的末梢。他们肩扛长弓,装满备矢的鞍袋随坐骑的行走而拍打着马腹。
萧坚道:“那城主对他手下所打的手势,似乎是——”
“太子稍待!”严烈调转马头,在路中停住,“小的方才忘记将军文交付给城主了,请殿下先去驿站稍候,小的随后便来。”
梁少崧颔首应允。骑兵们分开一线,好让严烈从中穿过,随后又合了起来,将梁少崧三人围在中间。
梁少崧转过头,道:“萧坚,你刚要说什么?”
萧坚摇摇头,道:“没什么。”
阿兰那城依山坡而建,民居垒土就高,辅以木楼。两侧是手工匠人的店铺,售卖陶罐、锡器、香料、玛瑙匕首等货物。巷道狭窄,仅容三人并排行走,这一行人只得下马步行。
萧坚牵着马,慢吞吞地走在队伍末尾,不时仰头打量四周。
两侧墙壁高耸,将天空剖开一线。百姓居所的户牖半开,从中探出竹竿,上头挂满晾晒的衣物。这座城市从外面看犹如一座防守严密的堡垒。而走在其中,萧坚才发现它的街巷错综复杂,犹如迷宫。外人若初次到访,没有当地人的引导,一时间怕是走不出去。
有人拍了一下萧坚。萧坚回过头,发现是一名阿兰那城主派来护送他们的卫兵。帷帽檐垂下的黑纱挡住他的面容,一直遮到下巴。萧坚留意到对方的下颌上有个月牙形的伤口。
这名卫兵朝前头一指,示意萧坚跟上队伍。萧坚别过脑袋,加快了脚步,心中却腾起一阵不安。
驿站平屋由夯土所建,三面合围,柴扉半掩,院中有口盖了苫布的水井。马厩里,一个粗役正在喂马,见这一群押送队伍声势盛大地涌进驿所,一时愣在那儿,也忘记了要行礼。
严烈对那人拱手道:“御者,我们是从涯远关来的,要取道去京城,这里有几匹好马,都备上鞍,这几位歇一晚便走。”
粗役头一回听见有人尊称自己“御者”,连忙回了一礼,道:“遵、遵大人令。只是驿站破败狭小,一时、一时住不开这么多位军爷。”
“我们马上就回,不在此过夜,”严烈用马鞭柄一指梁少崧等人,“你只需给这三位安排一间独户,屋里烧好炭盆,再备桶热水,日落后送去。”
梁少崧摆了摆手。“严领队,这里水源匮乏,不必如此浪费。”
严烈没有坚持,只是将一锭纹银放入粗役手中,道:“备些可口菜肴,当地佳酿,好好招待一下这几位阿兰那的军爷。”
阿兰那的使者抱拳道:“城主有令,不得在外飨食,还望严领队谅解。”
不等严烈出言挽留,那使者便翻身上马,领着一队弓手离开驿站。萧坚的目光停留在最后一个士兵身上。
“严领队,”梁少崧道,“从明日起,便是那些人带我们上路吗?”
“回殿下,正是如此。他们是阿兰那城中的精锐弓手,名唤‘迦罗眼’,取金翅鸟迦楼罗之义。有他们护卫,太子一行定能安然无恙地抵达京师。”
梁少崧道:“那阿兰那城主,是否需要支会他一声?”
“我已将燕将军军牒交托于他,想必他今晚会造访此地,”严烈道,“殿下须知,从进入阿兰那城时起,这桩案子便不再由涯远关管辖,而是移交阿兰那城主。这些游牧民族脾性古怪,风俗习惯也与东土不同。太子要小心言辞举止,万不可与他们起冲突,不然怕是会吃苦头。”
梁少崧颔首,道:“多谢严领军叮嘱,有劳足下一路奔波了。”
秦牧川挽留道:“严领军,我见这驿站环境尚可,你们何不在此歇息一夜再返回关隘?”
“前方军情紧要,若不及时赶回,关隘被中冶蛮狄围住,就再也进不去了,”严烈脸上闪过一丝忧虑神色,低声自语,“只盼涯远关不会陷入弹尽粮绝之地,而我也不必仿效南八断指求援……”
严烈忽然顿住,似乎自觉失语,重整神情,号令手下道:“去城中采买物资后,返程涯远关!”
众士卒吆喝一声,领了号令,不待三人送别,便离了去。
秦牧川细思严烈所言,心中不禁惭愧。自己在敌军将要围攻涯远关之际离开,与逃兵何异?即使在涯远关中被敌人围困,甚至在战斗中丢掉性命,也比沦为阶下之囚要强。
萧坚却不像秦牧川作如此念想。他向来习惯顺势而动,不懊悔木已成舟之事。他将马儿牵到槽边,取下鞍具挂在墙头,捻起槽内一撮草料,在指间搓了搓,对那粗役道:“这草料都发霉了,没有新鲜点的吗?”
粗役不知萧坚是军囚,还以为他是军爷,便一揖到地,惶恐道:“回大人,去年秋天草场害了虫病,烧掉不少,这些是仅剩的饲料了。”
“拌点菜油和黄豆,好好照料一下这匹马。”萧坚摩挲着马儿的额头。他先前的那匹坐骑在探路的时候倒毙了,这是他回到涯远关后同伍的弟兄送给他的一匹好马,颇有灵性,萧坚很是喜爱。
粗役诺诺应允。另一边,梁少崧与秦牧川已经进了侧屋,正在打量环境。
屋内空无一人,炕烧得正暖,上头铺一层灰色毛毡,案台上有盆磕到一半的南瓜籽。墙上用麻绳吊着把胡刀。墙体熏满煤灰,贴着的年画也不知是哪个年头的,已经褪色起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