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夫孩子热炕头+番外(292)
几天的时间就能吃了,不过于良吉也是给养活的精细,如今黄瓜还有不少长成的,没摘,留着初六的时候先摘下来,也好打包送礼。
“您每年都送这个,合适吗?”刘文喜觉得总给人送青菜,是个稀罕物不假,但是没有真金白银来的实惠。
“你不懂。”于良吉摇头,给一株大柿子秧儿浇了点水:“若是我送了金银珠宝,恐怕第二年就进不去那府里了。”
“当官的哪有不爱钱的?”刘文喜不太懂了:“以往在别的府里,也都是这样,给的东西五花八门,最不缺的就是金银珠宝,还换了不少名头,还有人家做成了菜送礼,什么金板大虾,银锅蒸鱼的,对方也收下了啊!”
而且事后给的回报还不菲呢!
所求之事,多数都能办的成。
自家虽说不用求人办事,可也不能太跌份,让人觉得他们就是乡下人,送礼都是一成不变的那种,人家送礼多数都不会重样。
“要是有人爱钱,他就离死期不远了。”于良吉笑道:“你别看我给的都是些普通东西,就这些东西他们才会收,才会与我交情不断。我送的都是些什么?不是棉布就是土布,再不就是山上的野物,大棚里的青菜。”
“要是有朝一日,真有人问起来,真送了金银珠宝的礼物,说得出口吗?我这个就能说出去,人家只会当我们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因农事受朝廷奖赏,就要有一个务农的样子,而且我也的确喜欢农事,这大棚都试验了两冬了,看样子产出不错,我打算跟老村长说一说,看大家伙儿是个什么意思,要是不嫌弃的话,就人人都起个大棚,冬天种了菜,哪怕卖不出去,也能自家消化。”于良吉将水瓢放到了水桶里:“若是大家能吃点苦头,不怕冬天冷,往县城运青菜,也能卖上一笔,这样冬天就不用干戴着猫冬了。”
“小老爷?”刘文喜一直以为小老爷就算是想做什么,也应该是自己家倒腾,结果没想到于良吉竟然是这样说。
“你家小老爷啊,没什么大的志愿,只想着有块田地不饿着,有房子住不冷着,有活儿做不闲着。”于良吉洗了手擦干:“结交上头,也只是想有一把保护伞而已,送礼不用太重,但是一定要用心,这菜是我自己种的,将来带着全村都种,大棚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只不过人们不知道怎么弄而已。”
穿越前辈很有能力,早早的就打好了反季节蔬菜的底子,但是好像不是什么专精的人才,至今这反季节蔬菜,还是高价货,一般都是达官显贵或者富豪之家才能享用得起。
普通百姓最多逢年过节买一点回去。
于良吉的目标,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让十八里铺的人冬天也能赚点花头,过年都能吃上新鲜的菜。
不然一冬天都是白菜、豆腐、土豆和酸菜、萝卜等。
连个青颜色的都没有,于良吉想到自己头一个冬天,过的那个日子,后来到底没憋住,用大木头箱子做了个育苗箱,种了点绿色的蔬菜出来,当年冬天送礼给各家,得了大家好多回礼。
那个时候他就想好了,将来大棚试验成功了,他就将技术传授给乡亲们,省得大家冬天日子过得紧巴巴。
刘文喜低垂着头,头一次仔细的想着他家小老爷的一贯为人,行事不说大方得体,却有着非一般的疏朗宽阔,真的跟书中提到的那样“君子如玉”。
端方的行事,并不拘泥于俗礼,说的话也很有道理,给送礼物的清单,他都敢拿出去给人看,不怕人知道。
又想到去年送礼回来后,巴图说的,外面那么多人等着见县老爷,唯有自家的小老爷带着人进了大门……。
初五是破五,家里但凡是有破损的地方,可以补救的就在这一天动手补救,例如家里的篱笆,也扎紧了很多,腰上带着的荷包上的络子,也重新换了。
初五晚上睡得很早,初六一大早就起来了,天还没亮呢。
于良吉亲自去大棚挑了不少蔬菜打包,石宏大则是跟巴图他们一起,给马车打理好,喂饱马,等走的时候再套车。
备了四份礼物,给县太爷的当然是最好的,其次是山长的,然后是周家和王家。
年前周家和王家就托人捎带了年礼过来,两个同窗过年都不能回来了,他们要在府城备考,折腾一次也耽误时间,不过都给他来了书信,说府城的事儿,并且他们考试都考上了,一个准备会试,一个准备秋闱。
准备的礼物,跟去年差不多,只不过今年于良吉又多了不少朝廷的奖赏,故而每份礼物多加了一匹锦,一匹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