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211)
反而说:“是阿锦言传身教的好。”
小安:“秀才老爷就是不一样。我都听说了,考中秀才后,是可以在县城花点钱捐官的。如若不想花钱,考中了举人后也可以当官!”
秦慕文淡淡笑了笑,没有应答,身边人见到一个人很优秀,总归会把自己认为美好的事情往这人身上堆积。
但其实他家夫君却从来没有表露出要当官的意思,秦慕文当然也不会把黎锦的计划说出去。
小安坐了一会儿就走了,秦慕文带着小包子把他送到门口。
不用秦慕文提醒,小包子就甜甜的说:“叔叔走好。”
这下惹得小安跺了跺脚,说:“阿文,你这是诱导我生哥儿!”
秦慕文眉梢眼角都是笑意,“那就生一个。”
黎锦回来后,报喜的官差隔了一小会儿就踏马而来,与之前两次的情况不一样,官差身后还跟着一群打扮喜庆的人,他们到了村口就开始敲锣打鼓。
村长坐在门口的石凳上,瞧见这一群人,立马给官差带路,村里的小孩子们则跟在这群人后面,一个个都笑容灿烂。
黎锦清冷了十个月的家门再次热闹起来,村里的大部分人都从家里出来。见那官差也不赶他们,而是一直笑呵呵的,庄稼汉们没一会儿就围了两三圈。
黎锦和秦慕文也早已打扫好了家里,准备了点心、热茶,当然,还有一堆装着铜钱的红封。
红封是给村子里小孩子和这些敲锣打鼓人的,给报喜官差自然是沉甸甸的碎银。
那官差先说了一堆喜庆的话,见到银子后,真心实意的推脱了两下,最后还是收了。
官差都对黎锦的态度如此客气,其他人更是不敢怠慢,都来拱手道喜。
送走了道喜的人,李柱子问黎锦是否要摆宴席,毕竟这是个值得庆贺的事情。
黎锦想了一下,还是拒绝了。
“不是我不想宴请,主要是我这才仅仅是个秀才,就这么大张旗鼓,未免会显得太过骄傲。以后若能考中举人,我再回来摆流水席。”
李柱子憨厚的笑着:“还是阿锦考虑的周全,我就早早的祝贺阿锦继续高中。”
就在黎锦回家的第三天,他给村里蒙学取好名字,甚至还自己挥毫写下了这两个字。
不管是装裱后挂在学堂门口,或者用其做模子,打造牌匾,都是得把黎锦的字展示给村里人看的。
黎锦起初对自己写的不满意,来来回回练了很多,直至吴大夫亲自登门的时候,黎锦还在练习。
毕竟不出意外的话,这幅字会在鸿雁村蒙学挂几年,甚至几十年。
外行可能看不出来差别,但黎锦却很在乎细节,得写到自己满意。
黎锦把吴大夫迎进来,他说:“您怎么如此客气。”
原来吴大夫还带着礼物,有腊肉和糕点,甚至还给小包子带了一些木串珠子玩耍。
吴大夫笑道:“左右无事,听闻你回来,就想来叙叙旧。你可别嫌我不请自来。”
黎锦说:“怎么会,我已扫榻相迎。”
吴大夫跟黎锦说了会儿恭喜的话,才慢慢切入。
“我也是到今日,才知道原来你也在宁兴书院。我那孩子,也在书院念书。”
黎锦骤然想起去年参加算学部考核时,见到的那个和吴大夫七八分相似的年轻人,而旁边人称呼他为吴兄。
黎锦却不动声色:“如此巧合。”
当时他没有与吴大夫的儿子主动结交,这会儿也不打算说出来自己认出了他儿子这件事。
这倒不是黎锦自视甚高,不愿意结交。
只是两人只见过那一面,若是当时黎锦贸然上去前打招呼,说自己跟他爹关系好,这种行为也太不妥当了。
吴大夫说:“他叫吴卫,早你六七年考中秀才,只可惜这么久,依然还是秀才。”
顿了顿,吴大夫又说,“阿锦,我说这话也没别的意思,吴卫能跟我说起你也纯属巧合,只因此次院试放榜,写了你的籍贯上去,他才知道原来自己家乡出了一位年纪轻轻的小三元。”
而此前黎锦跟吴卫没什么交集,缘故还是两人所在分部不同。
黎锦隶属于童生,而吴卫则是秀才。
再加上黎锦每日回家,与他们接触的机会就更少。
黎锦说:“既然吴兄也在书院,那我一定要跟他好好聊聊。都是同乡,也好互相关照。”
吴大夫松了口气,他儿子回信中表达自己很想跟黎锦结交,但怕贸然打招呼攀关系会适得其反,所以专程麻烦父亲跟黎锦说一声。
黎锦也是个明白人,吴大夫说到这一步,他自然不会拒绝。
总归他回去后也得转班,指不定跟吴卫会成为同窗。吴卫能让吴大夫先给他说一声,也是个聪明人。与聪明人打交道,自然会舒坦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