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队是从小路绕到官道上,村子就在小路旁,相距一两里。
有人睡得沉,有人不愿多事,但肯定还有好奇的、觉轻的。再者说,李子英等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出行一次,哪怕一回两回不在意,三回四回总会想知道怎么回事。
那么,村子是知道李子英夜晚出行的,说不知道,恐怕是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另外,也是对李子英这些人没好感,谁管他们是死是活。
可惜,李子英几个也不知是谨慎还是心大,没有在山庄提过夜晚出行的具体事情。自回溯中所见,所有计划落实都是钱华在做。
自昨日钦差庞忠分派任务,众人各司其职。这也是变相的告诉穆清彦、林嘉、袁骋三个,他们只要做好分内事就行,别的不必管。再看他们做的事,就是将早先得到的线索在核查落实一遍,把有疑问的地方弄清楚。若是在衙门里,这等事情都是打发给捕头,甚至是寻常捕快,相应的,也说明穆清彦几个在钦差队伍中的定位。
正因此,穆清彦忙完了山庄的查问,清闲下来。
他的异能倒是能查清李子英等人的去向,但既然钦差要求了,他何必多事。
傍晚的时候,林嘉和袁骋回来了。
这两人面有疲惫,显然奔波了一天。
“穆公子,山庄内可有什么发现?”林嘉问。
“一点被隐瞒的线索而已。”穆清彦将管家赖兴的话说了。
林嘉眼神微微变化:“竟有此事,看来……”
后面的话没说,林嘉掩去了猜测,说起自己的收获:“我去了小莲村,从几个孩童口中得知了线索。村子里对于每隔一段时间便有马队夜间出行的事,是知情的。村子里不说,是怕惹祸,再者,因李公子等人到来,跟村子闹了不少矛盾。”顿了顿,又添了一句:“李公子曾看中小莲村一个女子,但那女子已有丈夫。”
尽管没说后来如何,却可以凭借李子英以往行径推测出来。
林嘉特意提出这一件事,只能说这件事最严重,必然还有其他龌龊,否则不会整个村子都拒绝提供线索。
林嘉又道:“我跟村里人打听过官道上的事,这两年从万霞县去五邑县的官道并不太平,发生过好几起劫掠行商的事。人们都说,山里有了山匪窝,只是那山匪行事狠辣,每每劫掠财物不算,但有反抗必不留活口,甚至兴致上来,还会将人掳走。掳走的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林嘉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这个敏感的时间段,很难不让人多想。
这着实出乎穆清彦意料。
“我这边也查到了类似的消息。”袁骋是个寡言的性子,但谈起正事,并不吝啬言语:“万霞县盛产红花,每年红花盛开,行商往来不绝,但这两年官道上闹山匪,严重影响了红花贩售,惹得很多商贾怨声载道。衙门组织人手往山里搜寻过两回,却连山匪踪迹也没找到,便说是流窜此处的,每常劫掠一回便会离开。”
说着拿出几张纸:“我从衙门里弄到的案牍记录,一共五起,遇害者皆是行商。”
“第一起发生在前年十月十四,董姓客商贩运两车布,一行七八个人,遭了劫匪。所有人都被杀死了,每个人身上都是凌乱的刀口,次日早晨被行路者发现报了官。两车布和随身钱财都不见了。
第二起是去年三月,几家合在一处的队伍,途中歇息,有三个人去林子里小解,最终失踪。那三人都是二十来岁的青年,寻常伙计,身上无财,与人无仇。一开始只做失踪论处,直至发生了第三起案件。
第三起,是去年刚入秋,八月初二,贩运红花的行商队伍遭劫,整个儿连人带货都不见了,官道上只剩马车和运货的大车,没有任何血迹。
通常而言,劫匪劫道是图财,顶多顺带劫色,但从没有将所有活口都劫走的。
第四起是今年三月,商队遭劫,但因请了几个镖师,护着商人逃了出来,其他人都被杀死了。据逃生的人说,那些劫匪都是骑马,穿着寻常布衣,戴着竹斗笠,面罩黑巾,有弓箭,有大刀,十来个人。这些劫匪根本不讲话,冲出来就下杀手,带头的人一边大笑一边喊杀,十分猖狂。
第五起是在六月,劫匪藏在林子里没现身,商队是在有人中箭才发现的。有的箭上带火棉,当时所有人都在躲避弓箭,导致货物被烧毁。所幸,也是借着火势掩护,一部分逃生,劫匪追了一段路放弃了。”
第221章 黑龙寨
三个人jiāo流彼此得到的消息,嘴里不说,却都认定官道上出现的劫匪跟李子英等人有关。几个权贵子弟gān出这种事,着实胆大妄为,猖獗可恨。从而也能看出,当地县令乃至知府李壑,不管是否知晓内情,单单一个不作为,不上报,就已是包庇掩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