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西晋当太子(185)
“张都尉,在这儿过的还行吗?”
“启奏陛下,来到这里,臣才知道以前是有多么的坐井观天。这段时间,臣学到了很多东西,唉,现在才知道就算当初叛军没有内讧,陛下也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由双方的实力决定的!”
此时的张方早没了之前那种浮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看到这种情况,司马遹心中窃喜,仿佛又看到一颗将星冉冉升起。
城南有长安武备学堂是朝廷培训士官的学校,而在城东还有一座长安大学堂。这座大学堂现在已经是名闻全国的著名学府,众多名士高人都以曾在这里讲过学或者受其聘请为荣。
除了卫星城外,长安城本身的扩建也很引入瞩目,甚至很多人都说朝廷打算将都城迁到关中长安。虽然这种说法没有得到官方回应,但在民间却很有市场,而且还有一些所谓的民间高人还列举了一系列理由为其佐证。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新长安的规模,一旦新长安扩建完成,其规模将大大超过洛阳城,成为这个时代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城。
按照司马遹当年提出的规划,整个新长安将以龙首原为中心,原长安位于龙首原北边,此地将被改造成官府办公和官员居住的地区;龙首原将成为新皇宫的地址和新长安的中心;城西是教育区,方圆数里的都是各种学堂,包括墨家学院、鲁公学院等等。收纳数万学生都不是问题。城东将是居住区;城南将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区:分东区商铺区和西区市集区一旦修建完善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区。
扩建长安城是一件极为庞大的工程,就算是有了各种初级机械的协助,再加上水泥等新型建筑材料,扩建长安城依旧是一件旷日持久、耗费人力、物力的大工程。
就像现在,扩建长安城已经过了四年,但是每年只能用财政上一部分结余来修建。尤其是去年的大战使得长安扩建工程基本上停顿下来,直到今年才又重新开始动工。
雍州刺史皇甫真指着面前忙碌的人群对司马遹说:“陛下,只要朝廷上下在财政上跟得上,臣有信心在任期内完成这座宏伟的建筑。”
“呵呵,好,爱卿,朕就把长安扩建的任务交给你了。朕希望一千年之后,长安依旧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在长安以及周边巡视完了之后,司马遹又马不停蹄的奔赴冯翊、上郡两地视察边郡军备情况,这两地是朝廷跟匈奴人、鲜卑人对峙的前线。当前朝廷坐拥七十厢步军四十厢骑军,总兵力达三十余万人。
其中凉州驻有三厢骑军、两厢步军,自从凉州成了棉花种子唯一的输入通道后,朝廷增加了凉州境内的兵力。
除了凉州外,雍州驻有十厢步军、五厢骑军;秦州驻有六厢步军、两厢骑军;益州驻有六厢步军、两厢骑军;梁州驻有五厢步军、一厢骑军;司州驻有十厢骑军,十厢步军;冀州驻有五厢骑军、十厢步军;淮南驻有十厢步军、三厢骑军,青州驻有三厢步军,三厢骑军;其余地分散驻扎在各州郡,其中洛阳城内还驻有六厢步军、五厢骑军。除此以外,更有一百六十五个以都为单位的折冲府兵分驻各险要城池。
司马遹视察冯翊、上郡就是为了进一步宣扬朝廷对边郡的重视,眼下这里已经成为朝廷抵抗外族入侵的前线,每年光是与敌军发生的小规模战斗就不下数十次。司马遹在这里看望了驻守的边郡将士外,又风尘仆仆的赶往下一个视察地。
第一百八十五章 巡视关中(中)
“陛下,这是内阁转过来今年上半年朝廷税收情况,请陛下过目!”雍州刺史皇甫真拿着刚刚通过驿站转过来的文件,对正在闭目养神的司马遹小声说道。
“唔,孟孙他们整理好了?拿过来让朕看看!也不知上半年的收成怎么样?”司马遹闻言睁开眼睛,这是战后中原第一次收成,他可是对此寄予厚望。
“爱卿你先坐在一边等会儿,让朕先把这个看完!
皇甫真闻言找了个凳子坐在一边,表面看上去他在一本正经的坐着,实际上他却在偷偷打量着比他还年轻皇帝。这个被称为大晋开国以来最英明神武的皇帝,是很多年轻士子崇拜的对象,皇甫真也不例外。
“爱卿饿不?这儿有他们准备点心,朕一个人也吃不完,你要是饿得慌就先吃点垫垫肚子。这一阵子你跟着朕跑东跑西,没有一天能吃个热饭,睡个安稳觉。辛苦了!这点儿点心算是朕犒劳你的,哈哈哈,希望爱卿不要嫌弃!”司马遹边看边指着桌上的几碟点心说道。
“谢陛下关心!微臣不辛苦,为陛下效力是臣的荣幸!”皇甫真总是听说陛下私下里是个很洒脱的人,从不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如今一见果然如此。不过尽管他已经非常饿了,但依旧不敢太放肆。
“今年的秋收很重要,关中百姓还好点,中原、蜀中两地的百姓可是苦了很长时间,今年若是能有个大丰收。两地的百姓也能好好休养一番。”司马遹边看文件,边感慨道。
“陛下英明。中原、蜀中两地刚刚经历大乱,再加上以前他们深受世家豪强欺压,若是今年的收成不错,对两地百姓来说是个好消息!”皇甫真接口道。
“根据农部送来的消息看,中原各地灾害状况不多,再加上各地新修的水利设施,粮食丰收已成定局。统计显示,今年的产量应比往年高出一大截。为避免谷贱伤农的事情发生,户部已经准备好一百万贯的资金,提供给平仓使用。”
“呵呵,朕倒是觉得,这一百万贯估计用不上了,中原各州粮食虽然大丰,但前几年歉收太严重。这粮价未必会低下去。这还不算,据情报署方面提供的消息,今年上半年并州、幽州两地的粮食都因天灾而歉收,这样一算,或许今年的粮食还不够呢?”
皇甫真出自长安大学堂,他不像传统士大夫那样看不清经济方面。他还是非常了解一些经济领域的现象。尤其是对各种价格非常敏感。
“粮食够不够微臣不知道,但是今年秋收一结束,就有一部分人不高兴了。”
听到皇甫真的话,司马遹觉得对方是话中有话,遂问道:“爱卿最近可是发现了什么不好的苗头?”
皇甫真认真考虑了下。说道:“回陛下,自从朝廷提出新的纳税国策后。各地一些胥吏整天就说些抱怨的话。尤其是关于各个地方的粮食由当地人自行组织卖钱,然后以钱来交纳赋税的政策,受到不少人的攻击!”
“哼!不自量力,他们以为自己是谁?不想干就滚蛋,朕这里不养废物!这样吧,皇甫爱卿你帮朕给内阁拟个旨意,要求他们加大对底层胥吏的监察力度。这些胥吏有时候比贪官还要可恶,朝廷必须加大对他们的管理。”
“陛下英明,胥吏代表着朝廷形象,他们是朝廷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人,他们的素质决定了百姓对朝廷的好感度。实际上陛下也不用多担心,以朝廷目前的人才储备以及晋升制度,完全可以将以前不符合朝廷要求的胥吏给淘汰掉。”
“嗯,这件事就交给内阁处理!爱卿,你看,今年的粮食可是增产不少啊!”
“呵呵,这都是陛下的功劳啊!我朝就是因为集中人员一同生产,从耕种到田间管理,再到之后的追肥与锄草,还有遍布各地的水利设施以及先进的农具,使得今年产量要比以前每户自己去干增加百分之一百五十到百分之三百。”
皇甫真非常自豪地回答,这可是皇帝陛下的功劳,之前谁也没想到,按照政策来执行的时候会产生如此好的效果,那些个收了别人土地的人,组建了各种私营农场。使得他们在干活的时候对劳力的分配十分合理,同时对田间的管理也更完善。
司马遹也非常高兴,他也没想到今年的粮食增幅会这么大,整整比往年的产出增加了一倍到三倍这么多。若是将来收复了江东地区,开发出更多的耕地,大晋的粮食无忧矣。
皇甫真深吸口气,接着说:“臣找人询问过,那些租别人地,之后又集中管理的人,一个个的都非常聪明,没点本事的人不敢去租赁其他人的土地。在统一管理的时候,无论是施肥的效果还是后续的管理,都有人专门在地头盯着,而且还可以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田间的水是多是少。”
“关于这一点,臣不得不承认,陛下这一招实在是太棒了!不仅仅使以前田间劳作的人员减少,还让他们去做别的工作,增加大晋的整体收入,而且还在统筹管理方面把人员的工作效率放大。”
“呵呵,爱卿别拍马屁了,这都是朝中各位大臣的作用!”司马遹虽然嘴上说得客气,但脸上的得意的笑容怎么也掩饰不住。
在司马遹巡视关中期间,朝廷经过近两个月的反复统计、求证后,终于确认了今年秋收的成果。
金灿灿的稻米、小麦,在一台台马拉收割机的吞吐中被收进粮仓。伴随农民丰收的喜悦,朝廷上下都在欢庆此次粮食大丰收。之前一些对大农场有芥蒂的世家大族也安下心来,他们这次算是从心底接受了这个新颖的生产方式。
从夏到秋,今年大晋夏粮、早稻、秋粮实现了季季增产。除淮南地区外,蜀地、中原、关中地区全都实现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