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282)

作者:胶东大葱/蝎子兰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天之骄子 朝堂之上 关键字:主角:李奉恕,王修帝国风雨飘摇,油尽灯枯的皇帝梦见日月坠于海——弥留之际,陛下喃喃低叹:日月,没矣……先帝没有来得及看到,天崩地裂的万顷惊涛中,一条玄龙肩负日月出东海,直入苍穹。点击展开

山东疫情扼制非常快,并没有大范围传播。小鹿大夫叹道:“第一个人总是难。若不是白巡抚有关城门的魄力,山东抗疫也不能这样顺利。”

延安府就是这么干的,延安府成功了,没怎么死人。“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反正只要搬出延安府,说你想活命就学延安府,麻烦能少七八成。

宗政鸢微笑:“白巡抚总是令吾等汗颜。”

一回济南,宗政鸢立刻上书山东疫情,反复强调多亏有延安府先例,多亏白巡抚豁出一切守孤城的勇气,感情十分澎湃。

研武堂没回他。

小鹿大夫研究牛痘,宗政鸢许久没回济南,风尘仆仆奔去找小白。他担心这个小没良心的要忘了自己了。

还行,小白颠颠跑出来踩他鞋面。宗政鸢一把抄起小白,长大一点点了,鬃毛有隐隐的形状。宗政鸢蹭蹭小白的毛毛脸,心想什么时候蹭到那个小白的脸呢。

小白左蓝右碧的眼睛认认真真地看宗政鸢,爪爪一蹬他。

宗政鸢抱着小白,想的是另一件事。

将要来的京察。

大晏官员考评,无非两样:台谏,吏部访察。吏部访察主要是下发访单,受访以吏胥为主。下发访单,填写访单,收回访单,全部都要实名。初衷是好的,只是施行起来,总有这样那样莫名其妙的催生,比如说,访行。采访人替交了保护费的官员买访买考评,甚至改访单。访行南北两个总把子,“淮扬躲雨会不惧风雨,山东三只船不畏风浪”,北边这个就在山东。

宗政鸢一只手托着小白,轻声道:“小白,大麻烦要来了。”

小白喵啊一声。

宗政鸢笑:“官场这些事儿。”

北京来的太医院同仁到了,在山东正式开始种痘,第一个接受种痘的就是宗政鸢。什么感觉都没有,出了两三颗水痘,很痒。小鹿大夫叮嘱宗政鸢不能抓破。宗政鸢看着这几个痘可惜,他现在要是能直接去陕西就好了,小白种他身上的,毒性低。

浪费了。

山东总督种痘没事,其他人都得种。宗政鸢烦闷,站在院子里练枪。他的枪法得自于他的祖母,讲究精准和速度。宗政鸢舞枪周身盛开梨花,可枪挑灯芯。李奉恕亲眼见过宗政鸢手一松,长枪往前一飞,枪尖一点灯芯收回,灯火纹丝不动,更加明亮。长枪在宗政鸢手里是活的,游龙飞舞,挑衅游弋。

所以那天宗政鸢的长枪往前一点就啄了白敬眼上的黑纱。

宗政鸢拎着枪,笑起来。

研武堂收到宗政鸢在山东的回信,一切都好。王修斟酌:“小花从来没这么委曲求全过。”

年底京察真是……

李奉恕用手指敲书案。

摄政王监国的第一次京察,会是个什么样呢。

高祐元年十一月初七,摄政王率领众臣站在宫门外等待。巨大的宫门缓缓打开,巍峨的巨兽重新睁开了眼睛。

摄政王率领百官高声道:“圣人千秋!”

天花终于过去,太后坚持守住了一座孤城。天子的宫城,仍然是最不可冒犯的天威。

第222章

北京的城门一开, 恢弘肃穆气韵依旧, 仍然是帝国的心脏,君临天下。

紫禁城宫门同时开启,天子脚下捍卫天威的巨兽在沉闷的轰鸣中缓缓睁开眼睛。太后坐在慈宁宫,摄政王率领文武百官觐见,站在慈宁宫外齐声道:“圣人千秋!”

太后微微一笑。

皇帝陛下銮驾重回紫禁城, 于武英殿听政。皇帝陛下坐在龙椅中, 摄政王坐在一侧宝座, 朝臣长揖:“陛下万岁, 殿下千岁!大晏太平永载!”

劫后余生的北京有条不紊地忙碌, 只是过去几天,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就仿佛没有发生过。摄政王的銮驾仪仗曾经在武英殿外顶着刀枪踏血前行,如今武英殿外的砖头都被刷得干干净净,一丝儿血迹都找不到。

冷风拂过武英殿前的石砖, 却依旧漾着清冽的腥甜。

痕迹总会有的,史书都是要记一笔的。百年之后那一天, 鲁王的作为, 粤王的作为,何首辅的作为, 刘次辅的作为,都会有个评价,不是现在。酷烈的摄政王就坐在皇帝陛下身边,不像是挟天子令群臣,他现在就握着乾坤。

不敢想未来, 不敢想。

刘次辅的位置空出来,内阁可能要进新成员。何首辅老老实实眼观鼻鼻观心,其实他表情一贯这样的,没改过。摄政王刚刚归京那一天,坐在皇极殿往下看他,他就这幅德行。

其他臣子,凤阳屠城时处理一批,福建赈灾处理一批,及至刘次辅擅权又斗掉一批。摄政王坐在高处往下看这些跟他一样劫后余生的臣子们,忽而想自己以后得是个什么形象,刚监国就清洗那么多人。那些人实实在在就是他杀的,他不准备狡辩。

名声这玩意儿,李奉恕不稀罕。

摄政王看着群臣后面的武英殿门口长长地出神,殿中没人敢吭声,惊扰他。

冬天了,辽东的人怎么活……

辽东已经下雪。今年的严寒来得比去年更早,美丽的雪花飘荡着无尽的绝望。关宁军日夜巡逻操练,去年沈阳闹过冰灾,今年金兵肯定还是会出来的。

阳督师双腿已经不能下地,几乎动不了。身边所有将领轮班巡值,一刻也不能松懈。如果再闹一次金兵围城,阳继祖只能以死谢罪。

“在大连的种子都要守好,那是明年的指望。”阳继祖痛得额角冒汗面如金纸,但表情一动不动。金副总兵焦虑:“今年金兵真的会出来么?如果……”

齐总兵冷峻:“如果是走辽东境内,咱们就算全军覆没也得把他们堵回去。围京之耻,你我承担不起第二回 。”

金副总兵正色:“就是怕他们走鞑靼了!上回就……”

阳督师沉着脸,齐总兵看金副总兵一眼,金副总兵闭嘴。

阳督师手指敲炕桌:“建州里有我们的人。”

齐总兵一惊,怎么他都不知道?金副总兵愣愣地:“真的啊?有几个啊?”

阳继祖自言自语:“知己知彼。建州有咱们的人,难保建州外面没有他们的人。”

连金副总兵都沉默了。会是谁?能是谁?同僚猜忌生嫌隙是大忌,若说外面没有建州的内应,金副总兵都不大信。

“他们按兵不动,我猜到一个原因。”齐总兵淡淡道,“北京正在闹天花,他们在等天花平息,那时的北京必然人疲病弱。”

金副总兵张着嘴:“他们能知道北京的事情?”

齐总兵冷笑:“你如何保证,这个‘内应’不在北京,甚至不在朝堂?”

阳督师道:“他们按兵不动,我们也以静待动,绝对不能让他们抢了先机。”

齐总兵抿着嘴,金副总兵忽而长长一叹:“就是苦了老百姓,沈阳卫里不知道还能吃什么……”

室内沉默,窗外被风呼啸,咯咯撞窗棂。这才刚暖和几天,感觉夏天都没过够。这两年太冷了,真的太冷了,今年豆子都不长……

金副总兵难过:“天不饶人。”

沈阳卫里的确没什么能吃的了。谢绅领着一帮小孩子,已经能用蒙古话跟阿灵阿的管家据理力争,就想要多一点吃的。然而没有,阿灵阿的管家笑一声,根本不再理他。谢绅面皮烧灼,默默弯腰拎起一小只麻袋。谢绅干活很拼命,他两只手的关节都不太好了,干活干的。只是汉人尤其是读书人总是给人这么个印象,白吃不能干。

谢绅有点熬不下去了。可是他还有任务,那个伊勒德突然从会同馆升迁进了礼部任主客清吏司郎中,正五品。伊勒德一个鞑靼派来的军官为什么会突然升迁,品级都上去了,谢绅不得不多想。他还可惜自己一笔书法。吃了那么多苦练出来的,现在双手手指可能都有风湿,以后再写不来潇洒俊逸的字体。

谢绅扛着一只小布袋子,摇摇晃晃往小学堂走。小学堂里的幼童们天天饿得哭,小馒头几乎没吃过几顿饱饭。谢绅有那么一瞬间恍惚地想,自己死了,他们是不是能吃顿肉。

上一篇:出鞘+番外 下一篇:重生西晋当太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