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番外(21)
何大人整座府邸都如他一般无趣,独这处“顾恩堂”外置的竹门是数十杆翠竹交映而成,影影绰绰露出一角茅草屋顶,有些“芳霭斜阳院,香飘明月洲”①的意味。
待到何大人请我进去,我已将对青衿的不满抛之脑后,满心满怀的想着要如何解释才能让何大人和芳芳满意。整了整衣袖——这才发觉回了府还不及换上便装又匆忙出来,此刻穿的还是官服,眼下也顾不得那许多了,从青衿手里接过瓷瓶,躬身肃颜,跟着小厮走了进去。
“何大人,下……晚辈前来告罪了。”
本想说下官的,但又想着今日不为公事,便又改了口。
何大人坐在椅子上,抬手一让,身后两位小厮已自我与青衿手中接去了瓷瓶与酥饼,让我坐下,接着便是上茶。
“丹州的事,老夫也是知道的。”何大人也不与我客套,直截了当道,“年轻后生,自然当以朝事为重,薛芳任性,老夫已经教训过了。”
不等我开口何大人便为我找好了托辞,我愈发惶恐,又是一番自责与致歉后,何大人方才示意我喝口茶试试,“听说孟大人惯好口舌之物,老夫年过半百,也不精于此,府中唯这龙井尚可。”
我微呷一口。
龙井是好茶,明前龙井更是上佳,只可惜再好的龙井隔了年,也就生出了一股子潮味,便是加了油盐烹调也尝的出来。
“晚间便在老夫府上用膳吧,知道你今日过来,特地从明大人府上借来了厨子。”何大人撑了一下扶手,我知道他要起身,连忙放下了茶杯,出手扶住。“薛芳说你喜欢吃鱼,老夫便叫他们做了鲈鱼锅,今夜也算是老夫与孟大人的家宴,孟大人不必拘礼。”
确实是家宴。
鲈鱼锅摆在当中,何大人坐在上首,我与薛芳分坐两侧。恍惚便好像回到了薛芳初至我府上那夜,那时似乎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的样子。不过三五天,冒着热气的菜蔬鱼肉依旧一口一口的下了肚,胃虽熨帖,但心却是空落落的,好像怎么都填不满。
期间何大人为我挟了几次菜,口口声声说今夜是家宴不必拘礼,我有心当做家宴不拘礼,奈何何大人却又不断地称呼我为“孟大人”,盛情之下,我也只好以“何大人”回敬。
隐约间,似乎也懂了明大人为何只称呼他为何大人。
如此端谨似到了严苛的地步,饶是明大人,也有实在受不住的时候。
用罢了饭,薛芳与我上了马车,依旧是青衿赶车,核桃与杏仁跟在车外,一路上相对无言,气氛似比刚刚在何府的时候还要紧张些。
不说便不说罢,留了时间,好给我理理今夜的事情。
我半眯了眼睛往后靠了靠。
丹州有南挝军队,且这军队有新式武器一事如今已不是秘密,先前那些被急调到礼部的官员也都放了回去,曾经摊了满地的古籍也收了起来。圣上已向六部下了旨,工部和兵部已去研究图纸了,听闻夜里已向圣上进了设计初稿,也不过就是今天一天的事情。
想来南挝军队一事,曾经如此机密,是要防着朝里的谁。
异国军队与新武器能联合起来,要防的人,自然是有越权夺位之心的人。
而这样的人,在朝中就有一个。
有了思路,似乎很多事情都明晰起来,凤相、明大人、兰台令周老爷以及贺在望,都是圣上亲点的亲信,是而他们知道,也挑了各自心腹前去礼部,翻阅古籍,抄录与那信纸上有关的一切句子。
所以牛存方连不起来,他自然是连不起来的。
那信纸上的字,说句实在话,即便我这个与南挝一水之临的福州人,也不知道他们写了些什么。
所以那日蹭了明大人的伞,明大人特意嘱我不必对若白提起此事。
如今有了图纸,我大夏在军队之中普及那些新式武器不过寥寥数日,所以再将此事公开,便也无妨了。
一念至此,我忽然觉得有些好笑,倘若尹川王知道那日接走若白带来的是这样的损失,不知道还会不会如此嚣张。
正想着,车忽然停了下来。
我睁开眼。
“大人。”青衿在帘外道,“是兵部王老爷的马车,邀您一叙。”
曾经我以为奉议司是个闲散衙门,或许对旁人来说,奉议司依旧闲散,但对我来说,自我给王炯写了那封信的翻译后,就一点也不闲散了。
芳芳对我先时的神情多有不满,此时见我果然如此忙碌,便也对我和善了些,听我又要去王侍郎府,又有些关切的往我手心里递了一粒解酒丹,“这是何姑娘给我的,何大人常在外应酬,每日都要带几粒,说是对肝脏甚好。”
我接过来,点了点头,塞进嘴里。
想来王炯叫我并不为喝酒,大约还是为着那丹州的南挝军队与新式武器的事情,只是芳芳已然对我低了头,我也就不必再端着架子了。
第19章
王老爷邀我,确也并非是前往侍郎府,而是兵部。
当年春试,我也想过一举成名,六部之中礼部吏部文职繁重,我并不大乐意。朝中可领兵带将之人都驻扎在边境与诸部州之中,唯这兵部,每日里只需文人点卯,凑个数罢了。因此,曾经我格外向往兵部。
不想差了点,被分在了奉议司。
虽说奉议司也好,只是心里总有那么点执念。
如今随着王老爷的马车进了兵部,我心神下意识便屏了起来。
“孟大人请。”
“孟大人来了。”
“孟大人。”
随着王炯一声客气,兵部在四处的人都站了起来,我这才发觉原来那许多烛火灯影之下的,竟是伏案的人。
我朝四处拱了拱手,随着王炯坐下。
曾经的兵部尚书已下了狱,兵部无主,现今唯王、陆二位侍郎,陆侍郎是科举入仕,又年事已高,今夜兵部这一聚,自然以王炯为尊。我又随王炯入座,众人便格外敬我。
“今夜还请了凤老爷、钟老爷、明大人与贺公子,有劳孟大人在此稍候。”
王炯对我拱了拱手。
我自然不敢说什么,连忙拱手回礼。
凤老爷是凤相,钟老爷便是钟毓的爹,明大人就是明诚之。至于贺公子,那个写出了《桃色撩人》当了侍读的贺在望,这些人若再加上兰台令周老爷,那便是圣上日日召见在礼部的心腹团了。
仿佛看出了我心底想法,王炯对我笑了一声,“周老爷在圣上处。”
那几人是相约着来的,一一见过礼,凤相便自怀中掏出了几封设计图与钟老爷、王老爷凑在了一处,接着,明大人将我与贺在望叫过一张桌子去,又拿出了几封信道,“孟非原,你将这些信翻译成我朝文字,再交由贺在望注疏。”
原来在这样的刀光剑影下,干的还是文书的活。
我有些悻悻,却也不敢懈怠,逐字逐句的解着。只是这信上的字词虽写了出来,依旧如没头苍蝇一样,交给贺在望前,我尚有些犹豫,但见那贺在望接过去后,短短片刻便写出了大致读的通的句子,我对他着实又有些钦佩了。
大约就这样忙活了一晚上,天色将晓时王炯才宣布今夜便此散了,他要少眯一会儿,圣上起了便去面圣。我同众人纷纷告退,心内多少是有些失落的,毕竟为着新式武器也通宵未眠,却连一个图纸都不曾见到。
好在今日休沐,我打算回了府便好好睡上一觉,任凭是谁也不能扰我清静。
贺在望新修的府邸就在我府邸对面,因而我与他并行了一路,我想这人面相我虽不喜,但写的出《桃色撩人》这样的话本,想来要比明诚之有趣许多。
何况我对他今日对那番奇谈怪论所做出的的注疏格外敬重,故而就多问了几句。也没说过几句,贺在望忽然望着我问道,“孟大人,你相信有六道轮回吗?”
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
青衿来为我净了面,又上了些珍珠膏,许久未曾这样盯着镜中的自己看过,如今瞧着,似乎劳累几日,便憔悴了许多。依稀记得刚入京师之时,我还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一件件一桩桩的经了这么多事,我眉眼也不再如往昔那样澄澈,意气淡了,暮色重了。
都说在官场浸淫久了,人会灵光许多。但看此时镜中的自己,双目无焦,颊边生纹,鬓间亦新添斑白,哪里像个刚过二十五的又接连升官发财娶老婆的灵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