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刑侦队(63)

王秋生被判死刑的消息传来那天,深夜里,程斌在睡梦中听见客厅里传来悉悉索索的声响。他睁开眼睛,发现客厅的灯是亮着的,狐疑地下了床。

打开房门,只见俞仁杰正抱着薯片斜躺在沙发上,像只觅食的老鼠。见到程斌,俞仁杰嘴里的薯片发出咔嚓一声,碎成几片落在沙发上。程斌不禁皱起了眉头,俞仁杰见状立刻坐了起来,清理了沙发上的碎屑,又心虚地冲他笑了一笑。这一笑,程斌发觉,竟然无比的好看。

“睡不着?”程斌倚着门框问他。

“你猜?”俞仁杰的声音空落落的,和梦游似的,紧接着他叹了口气:“好像挺显而易见的。”

“在想什么?”程斌接着问道。

“你再猜?”这次,俞任杰并没有自问自答,而是静静地望着他。他握着薯片袋的手指又细又长,在暗淡的灯光下显得有些苍白。

“想案子呢?”

“嗯,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觉得他们都不该死,”他顿了一顿,补充道:“我是说,他们所有人,都不该死。”

“我还以为你真没心没肺呢,”程斌嗤笑一声,随即转为一个微笑:“稍微喝点啤酒怎么样?我陪你坐会儿。”

那天夜里,程斌特例允许俞仁杰喝他的酒。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冒着清凉的气泡,从喉咙滑下时一同带来了些许宁静的感觉。

程斌和俞仁杰坐在阳台上,望着窗外的点点星光,偶尔干杯,很少说话,这晚几乎成了许多年前程斌错手将俞仁杰推下楼梯后,他们相处最融洽的一次。

那天程斌还发现了一个秘密,他并未告诉俞仁杰——那天夜里的月亮特别亮,特别美,亮得摄人心魂,美得惊心动魄。俞仁杰还沉浸在案子中,无心赏月,程斌便未提起,只自己静静地看着月亮,享受夜风的轻抚。

为了纪念这枚月亮,程斌决意下厨,他进厨房炒了一盘小菜。等他兴匆匆地端出来时,却发现俞仁杰已经睡着了。睡颜安详。

俞任杰的内心比外表看起来更为柔软,却没程斌想得那般脆弱。如此很好。

程斌微笑着,将小菜放进了冰箱,为俞任杰盖上了一条毛毯。再度望了一眼窗外的月亮后,他也回了房里。

第48章 散装饼干(11)

问遍律师后,

吴旭的希望破灭了,

他无法让母亲无罪释放。于是他退而求其次,

希望母亲能少判几年,

只要不是死刑就好。

即便他还恨着母亲,

但毕竟父亲已经没了,

母亲成了他唯一的支柱。他开始想起母亲的好来,

在生命中第一次深切地感恩母亲,他想了一百种孝敬母亲的方法,只要母亲能从监狱里出来。

但吴旭的话的确给了李芳希望,

那句“你不会有事的”成了李芳第二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当幻想过轻判甚至是无罪释放的光景后,她忽然不想死了,她还想回家。她想照顾儿子,

想抱孙子,

她想到很久以后孙子孙女上大学的情景…求生的欲望死死地缠住了她的脖颈,这根让她几乎窒息的细弦却成了她生命唯一的支撑。

当律师告诉她要做最坏的心理准备时,

她崩溃了,

捂着脸面痛哭,

并开始责怪起儿子来。她指着儿子的鼻尖大骂:“都是你,

要不是你没出息,

你爸爸会走吗?现在妈妈也要死了!”

害死亲人的指责对任何人来说都太过沉重,

吴旭与她争吵,吵得不可开交,许多年前陈谷子烂芝麻的旧账都被翻了出来。最后李芳说,

你别管我了,

让我一个人死吧,你和女朋友好好过。吴旭反过来指责她,我是想好好过,是你不让我好好过,我的一生都被你毁了!

之后吴旭好几天没来看李芳,李芳在看守所里天天以泪洗面。后来吴旭又来了,她还是继续哭,但开始求饶,旭旭,我不想死,你要救救妈妈。吴旭红着眼眶说,我能不救你嘛,你是我妈。

此后便是痛苦的准备与等待,李芳的命根本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也不掌握在她不成器的儿子手里。吴旭找的是三流律师,他压根没钱请一流的。而对法律一窍不通的他只有被律师哄得团团转的份儿,从这儿已经可以预见事情的后续发展了。

在内部讨论会中,队里的两名女士对李芳表示了同情,特别是同为人母的西施。她啧啧了两声道:“这李芳也是不容易,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其实我挺能理解她的,我也愿意为了我的女儿牺牲一切。”

程斌嗤笑一声:“你什么时候能理解杀人犯了?”见西施皱着脸要反驳,他解释道:“谁都可能动害人的念头,但在脑海中想象和真正的实施之间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即便把你放在她的位置上,我相信你也不会这么做的。”

西施撇了撇嘴道:“队长,我就当你是在夸我了。”

接着小宓叹了口气:“要我说最可怜的还是吴旭,老爸死了,老妈又被抓起来了,一下子家里人都没了。”

但潘卫说:“他们是可怜,但谁来可怜可怜其他人呢?”

奚振宁夫妇,徐海波夫妇,还有年仅八岁的蔡志豪小朋友,又有谁来可怜他们呢?

为何温柔贤惠的李芳会转眼杀了三个人呢?程斌说,这个叫去个性化效应。

“去个性化”这个概念由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系指群体中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该现象会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的事情。去个体化效应常发生在人群之中,当人数中众多时,或个体的容貌特征被掩藏时,这种效应尤其明显。比如多次上演过的足球迷冲突,平时温文尔雅的人们充满戾气,殴斗不休,这时他们融入了集体,短暂地忘却了自己的个性。又比如上起马路袭击案,平日里在工厂忍气吞声的工人在戴上马脸面具后,摇身一变成为凶恶的判官,对陌生人进行残忍的攻击。

融入集体后,个人的责任变淡了,戴上面具后,被人认出来的可能性变小了,人性的阴暗面便悄悄地从面具后走出来,冲动和攻击本能压迫一切,占据了人类的大脑。

而这次案件,是相反的。就因为李芳没有站在小店前看着顾客买走饼干,没有见过他们的容貌,没有听过他们的声音,也不曾想过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拥有各自的生活和家庭,她才毫不犹豫地下了毒。在她的眼里,那些因毒饼干伤亡的人们不具有独特的个性,只不过是新闻里念过的几个名字,甚至和路上的蚂蚁没什么区别。毒死人后,她并没有太多的罪恶感。

爱是无私的,又是自私的。为了一己幸福,李芳毁了四个家庭。

后来徐海波出院了,带着妻子的骨灰离开了这座冰冷的城市。

蔡志豪小朋友康复了,但需定期上医院接受透析治疗。他的记忆力受到了一定影响,学习成绩大幅下降,好在他还能跑能跳,能享受与其他孩子一样的生活。

两周后,奚振宁在医院病逝。他的儿女们最终没有放弃他的治疗,但在砸了好几万后,还是没能把他从鬼门关给救回来。追悼会上,大女儿哭得最凶,歇斯底里地,差点晕倒在灵柩前,但这都是后话了。

至于李芳,她未如愿参加儿子的婚礼,吴旭与他的女友小孙分手了。人总是没法将所有过错怪罪到自己头上,当吴旭无法承受内疚之重时,他选择迁怒于小孙。

在小孙进门之前,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母亲会给他准备好冒着热气的饭菜,父亲会在床上对他微笑…其实那时他已经满足了,不再需要其他人。当回到空荡荡的家里,他第一次嫌弃这个家太大了些。

在为母亲的官司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吴旭向小孙提了分手。他曾热切地爱过她,但现在已经不爱了。他不能与她在一起,每次见到她就想起死去的父亲和等着上绞刑架的母亲——都是她不好,要不是她嫌弃家里,要不是她想要一套房子…每当吴旭这么想的时候,他都感到咬牙切齿般的恨意,又觉得心里好过了些。

偶尔的时候,他也会幻想另一番光景,小孙嫁给了他,成了他的妻子,不久后他们有了孩子,一家五个口人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虽然只是偶尔的时候。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