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盲盒(28)
大妈大爷们让道,如实介绍情况:“小伙子在这,快来清理一下,左脚好像伤着了。”
荒弭把他扶到墙边坐下,医护人员蹲下挽起他的裤脚,露出一分米左右的擦痕,擦痕中部开了口子,鲜血顺着小腿下流。医护人员清洗后,擦上药膏,绑好绷带。
荒弭忙说:“叔叔,还有他的左手肘。”
撸起袖子,手肘已经露出白骨,周边的肉模糊。
“活动一下左手臂。”男生微抬,又回到原位,再试还是那样,面上露出焦虑,医护人员继续说,“看来是脱臼了,你忍一忍啊。”男生咬紧牙关,医护人员一拉一推,关节复位,然后继续处理伤口。
“好了,这几天注意一下伤口尽量少碰水,也不要剧烈运动。”医护人员收起急救箱,拍了拍男生肩膀,“干得不错,小伙子。”
男生面露尴尬,扯出笑容点头。
围观人群又夸赞一遍男生,看无大碍,都散去了。
“林泽,你没事吧。”一个志愿者从楼梯上方边问边加速度下来。
荒弭扶起这个叫林泽的学生,回答:“医护人员已经处理伤口,左侧膝盖和左手肘擦伤。”男生气喘吁吁,有疑惑,“我是路过的。这位同学是因为救电梯里的行人受伤。我先走了,再见。”
林泽拉住荒弭的衣袖,头跟着大拇指点动,荒弭笑着说:“不用谢。做的是善良的事,不用躲藏。”
林泽愣了一下,笑容微舒展开。
荒弭回到宿舍,编辑文案,连同视频投稿到《汾城晚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晚上十一点半,荒弭躺在床上刷微博,热搜榜末端出现一个话题:#地铁残疾志愿者连滚带爬关停电梯救人#。再一刷,已经升到热搜第二位标签是“热”。
点进去,是自己的文稿,不过“善良的本能”被替换成“你跌跌撞撞飞奔的样子真帅气!”。【你跌跌撞撞飞奔的样子真帅气!#地铁志愿者连滚带爬关停电梯救人#10月2日,汾城地铁4号线休闲广场站,一中年男子乘扶梯时摔倒。正在帮其他乘客抬婴儿车的志愿者看到后,飞奔下来关停电梯,并导致了膝盖、手肘擦伤。】视频也不是自己拍的那段,而是地铁站的监控录像截屏。
评论一连串直呼正能量,新时代新青年该有的样子。退出界面,荒弭放空自己:“善良的本能”被去掉,确实不够严谨。如果自己看到的只是表面……但是,短短几秒钟,林泽怎么可能有时间精心策划,还是说,这个“善良的本能”是自己的主观臆断,不符合新闻的客观事实
荒弭想到这,立刻到《汾城晚报》后台咨询,官方回应,“因为‘善良的本能’带有您的主观评断,换成‘你跌跌撞撞飞奔的样子真帅!’是网友在第一时间的评论词,我们推送事实,交给社会去发表看法更为妥当。同时,没采用您的视频是我们记者到地铁站确定事实后,觉得地铁监控录像更具有说服力。”
“这我能理解,麻烦了。”荒弭回复。
官方回复:“谢谢您为传播社会正能量出一份力。祝您生活愉快!”
再次点进微博界面,话题已经从“热”变成“沸”,看来网民们都是夜猫子。
“林泽,你见义勇为的事迹上微博热搜了。”室友朝站在阳台吹风的林泽激动大喊。齐沓放下笔点开微博,果然。
林泽走进来,眼里没光,打了一句手语,然后爬上床,盖上被子。
室友胡似看林泽这反应过于淡定,讪讪收起笑,对着齐沓说唇语:“齐沓,林泽说什么了?”
“见义勇为上热搜是种悲哀。”
为什么这么一条平平无奇的话题能够在明星靓照、绯闻、嗑剧中脱颖而出?因为稀奇得过分。本就人手一份随时可付出的善意,被人们渐渐淡忘,突然间重现视野,立刻被高高挂起。人们都忘了小时候“交给警察叔叔的一分钱”,举手之劳的事被自己抛弃,却像无头苍蝇,苦苦追寻,哪知它就握在自己的手掌心。
☆、记者
“楼下怎么有一堆记者?”早起的胡似站在阳台,揉着朦胧睡眼。
记者们来自不同媒体,黎明过后就开始扎堆松柏树旁,站得腿麻了铺张纸巾擦擦坐下小憩。站在队伍头的《汾城晚报》记者手握话筒不敢松懈,随同的摄像工作者镜头对准出口。只要采访对象一跨出旋转玻璃门,火眼金睛就能捕捉到。佛系记者少,时效不待人,节假日薪资丰厚。甭管手中掌握的资料少之又少,等主人公影像登上自家平台,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林泽心里咯噔一下,睁开的眼重新合上。齐沓翻身下床,站到胡似旁边,脸色沉了不少。
本想一如既往戴个口罩就奔向食堂拎回早餐的两人决定,还是先整理一下仪容仪表为上策。
“诶,同学你们好,你们知道经济学院的林泽同学在哪个宿舍吗?”这才刚迈出旋转门,几位记者就冲上去,争抢询问。除了早掌握情报的仍紧盯旋转门。
“抱歉,不知道。”齐沓低着头,露出的双眼犀利,部分记者们讪讪让路。
“我是《汾城日报》的记者,可以麻烦你们到宿管老师那看一下林泽同学的宿舍吗?”记者守株待兔一早上,也没见宿管的身影,越来越无奈。不似昨晚早已先咨询辅导员的《汾城晚报》,采访准备工作做得足。
胡似边走边回答:“老师们也放假了,很抱歉。”实际上老师们旅游地就在附近,晚上还是会回来值班,怕宿舍发生什么意外。
两人拐个弯,隐在松柏丛后,胡似长吁一口气:“我想我们是对的,要林泽来应付这些采访,会把他扼窒息的。”话音一转,“那林泽今天不去志愿服务了?”
“我认为他会去。”齐沓嘀咕,“我们刚才应该说昨晚林泽没回宿舍的。不对,这样他们反而天天缠着我们。”
食堂出现。两人各点一碗汤面,悠哉游哉吸溜,又打包一盒三鲜面。
回到拐角,被《汾城晚报》的记者拦截,“同学,可以帮忙叫一下713宿舍的林泽同学吗?”说完递出一张纸,上面是林泽的名字和寝室号,还有一串电话号码,归属蒋离。
齐沓接过,看其胸前的记者证,来人正是蒋离,“一会儿还劳烦告诉我结果怎么样,上面有我的电话号码。”
齐沓回答:“好的,您稍等。”
刷卡进门,林泽已经洗漱好坐在书桌前呆愣,“给,早餐。”齐沓递过去。
“谢谢。”大拇指点动。
齐沓转过椅子,跨坐,直截了当地问林泽:“要接受采访吗?需要的话我当你翻译。”
胡似忙拉过椅子,“我也要讨论。”
林泽没碰饭盒,转向打手势:“他们会放大与事件毫无关联的点,我不是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更不需要靠这个来融入这个教育体系。举手之劳谁都可以,从那些围观人群赞扬声中可以得知,只是我先碰到了。”
林泽接话:“他们确实会深挖你的家庭背景,不过良心的媒体会先经过你的同意才发布。当然,这类事件没有家庭背景来烘托,肯定达不到他们需要的关注度。”
“这倒不难,如果他们想脱离事件本身专注煽情,效果会大打折扣。大众可不是傻瓜,论煽情,昨晚的视频已经够了,大家想知道的是林泽毫不犹豫伸出援手的根本。这一点,有点经验的媒体人不会猜不到。”齐沓继续说:“他们一定会问私人问题,这就需要林泽你自己怎么巧妙转换话题。”
林泽正要开口,座机电话响起,胡似接起,然后捂住电话,偏头低声说:“辅导员。”林泽和齐沓料到了,没多少惊色。
“好的老师,我跟林泽说一下。老师再见!”挂断电话,林泽一副大敌当前的模样,“《汾城晚报》记者昨晚打电话给辅导员,说希望你能和她一起接受他们的《汾城教育》栏目专访。她尊重你的选择,不过她非常希望你能去。”
林泽面露难色,手指灵动,“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从小到大我听过不少,在我被孤立的时候,我父母跟我说,‘你本来的样子就很帅’。我鼓起勇气,然后得到的是更长久的被孤立。从我相信的那一刻开始,我的心脏就带着谎言长大。播放出去的只是一时的感动和激情高涨,短暂过后总会恢复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