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基建狂魔(47)
只要将律风写下的词汇载入搜索引擎,他们就能亲眼见到两千米高空的华山长空栈道,以及悬挂于雪山峡谷之间的沱沱河大桥。
曾经被乌雀山大桥概念图惊吓得认可克里姆的记者,此时已经陷入了深深的震撼。
这两座桥梁,每一座都比乌雀山显得危险,但它们又真实的存在于中国大地上。
律风说:“我们有世上最优秀的建设者,也有世上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中国的先辈们能够在几百年前、几十年前创造出这两座桥梁奇迹,我们的乌雀山大桥当然会在它们的基础上,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记者问道:“您的意思是,乌雀山大桥将会成为世界第一桥?”
“当然。”律风肯定的回答道:“我们决定建造它的时候,就注定了它会是世界第一桥。”
-
观景台上简单的说明会,成为了交流第二日的新奇话题。
关注着这场主题交流的网友,都在不同的媒体主页,发现了相似的内容。
《伦敦通讯》:乌雀山大桥盘山结构并不是天方夜谭?克里姆错了?
《每日新闻》:五千米的公路桥,两千米的险道,中国也许还能创造一座高海拔大桥。
《都市快报》:未来的世界第一桥?也许这将是又一个中国奇迹。
他们惊叹地讲述了今天在古堡酒店发生的一切,阐述了和克里姆截然不同的观点。
记者们认为,乌雀山大桥不是幻想、不是废墟。
甚至配上了最具说服力的照片——
那是一张画得格外漂亮的图画。
白色的底子上,出现了三座山峰,还有一堆恣意洒脱的方块字。
没有PPT,没有投影仪。
却有一个年轻的中国人拿着笔,像教师似的,笑着为在场的记者讲述了中国的奇迹。
殷以乔拿着纸质报纸,端详着报纸上西装革履的律风。
今天,他和殷知礼站在观景台远处,全程围观了律风的解说,并且已经想到了英国傲慢的媒体们,会发出怎么样的惊叹。
殷以乔被两座桥梁震撼。
即使他钻研了无数中国建筑,也没有认真去思考过,华山长空栈道和沱沱河大桥存在的意义。
现在,律风说了出来。
意义很简单:中国人能建造它们,就能建造出更高更好的桥梁。
他记得律风心情愉快的腔调,记得律风写下中文时的雀跃。
这场解说,更像是一场炫耀。
炫耀中国自古以来的韧性和执着,炫耀他不再需要与克里姆这样见识浅薄的家伙唇枪舌剑。
律风很快乐。
当他说起桥梁,浑身散发着夺目光彩,在温柔的阳光下,镀上了一层亮眼的光晕。
可惜,殷以乔不能靠近。
他毫不怀疑,自己走过去和律风聊起任何话题,都会收获冷漠。
毕竟他的师弟,固执得难以置信,就算是聊桥,可能都无法挽回律风的心意。
更重要的是,他也不想破坏律风的好心情。
殷以乔面对律风,常常陷入无奈困境。
手边电话响了起来,打算了他烦恼的思绪。
“殷,你要的展台灯光准备好了,铭牌也订好了。”杰森的语气透着兴奋,“我们都特别想知道你心目中最好的作品是哪一个?!”
这几个月,C.E建筑事务所的人都在猜测殷以乔会在展台上放什么。
那必定是超乎他们想象的建筑模型,能够经受住众人的赞美和镜头,在展台聚光灯下流光溢彩。
然而,殷以乔的情绪显然没有杰森那么高亢。
他准备许久的《山水逍遥》,更像是自我满足的作品。
律风凝视利斯图书馆的模样,在他心头挥之不去。
他深爱的人,喜欢的不是漂亮的建筑和仿古式艺术。
而是飞檐雕栏背后屹立的中国。
无法存在于中国大地上的《山水逍遥》,就不是律风想要的逍遥山水。
“空着。”
他说:“那里并没有打算放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在作话为“虽然他现在不那么爱国以后一定会配得上律风”的殷以乔打补丁——
很久很久以后,参观C.E陈列室的游客,都会在建筑师殷以乔的陈列区驻足。
他们为占据了中央位置的空荡展台感到困惑。
“为什么‘最好的作品’展台是空的?”
知情人笑道:“因为他把最好的作品,留在了中国。”
-
我不允许律工加班熬夜还是单身狗,呜呜
第22章
受到无数人关注的专题交流会, 经历了克里姆的怒斥、英国报刊的惊叹,竟然在网络掀起了不小的浪花。
大部分认为,建筑交流都是毫无乐趣的观点陈述, 还不如参观一堆建筑模型更有意思。
想不到, 这次交流会,居然这么热闹!
“我以为克里姆的观点, 肯定是所有人的看法了,怎么《伦敦通讯》都在夸中国的桥梁?”
“不止是《伦敦通讯》,还有《每日新闻》!事实上我还在伦敦建筑的官方账号, 看到他们在夸中国桥。”
专家的观点和媒体的观点截然不同,不得不令人感慨道:
“哈, 难道我们英国的报纸都被中国人给收买了?”
收买论调一出, 立刻就有人跳出来。
“嘿,伙计,看看这图, 我都快要被他收买了!”
英国媒体的摄影,选取了最好的光影, 拍下了现场的情况。
它们不同的配图,拼凑出了同一位黑发黑眼的年轻人, 站在白板前抬手画出山峰、桥梁的的模样。
人类文化各有差异,可大多数人对美的欣赏格外相同。
年轻人的眉眼透露出灿烂笑容, 足够所有见到他照片的人,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骄傲。
那种灵魂掩盖不住的美感,配上他极具艺术性的图画,仿佛是一位画家,在现场展示他惊人的艺术天赋。
观众很容易在美人美景面前,敞开心扉。
只要认真报道, 就会立刻知道——
中国来的代表,不仅解说了一座不可思议的大桥,还一边画图一边讲述了另外两座更加不可思议的桥!
“华山栈道,我知道。会功夫的中国人都能踩着它飞过去,来展现他们深厚的内力。”
“我的朋友曾经为了这座桥,特地去了中国华山,最后他实在是没有勇气走过去,站在旁边双脚都在发抖。”
“虽然我没听说过这座沱沱河大桥,但是我知道青藏高原,那真是一个可怕的地方,整个公路都像是上帝铺设的通道,直通天堂!”
“可怕的是中国人!他们竟然真的能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架桥!”
任何看到配图和新闻内容的人,都会被这两座桥梁吸引。
他们几乎都快忘记了克里姆抨击乌雀山大桥的原因,敲下的文字、讨论的话题都是“中国人出了名的拼命,谁也不知道这群人下一秒又会搞出什么大新闻!”
英国独立建筑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一直在关注着网上的舆论风向。
他们看到这些夹杂着惊恐的赞美,心情骄傲又复杂。
民众情绪跟新闻报道站在了一起,但是从建筑角度来说,莫拉尼斯.克里姆的专家观点更具有参考性。
可是,难道要他们承认“中国带来的乌雀山大桥根本不可能建成”?
想也不行!
“为什么都三天了,殷知礼老先生都没有为我们说两句?”
“瓜田李下吧,这次皇家建筑师协会的专题交流,突然请来了中国人,已经很多人说是他老人家假公济私了。”
“什么假公济私!殷教授一向公平公正的评判建筑,他怎么可能假公济私!”
“冷静……又不是我说的,是学院那些英国人说的。”
即使英国独立建筑学院每年都有上百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也不代表学院的学生们能够秉持着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国。
这次万众期待的专题交流,不少学生都准备观摩全世界最顶尖的建筑艺术交流,学习来自全世界的大师观点。
可是,他们对待中国交流团的到来,就没有中国留学生那么兴奋了。
——不过是一群资本家压榨奴隶做出来的豆腐渣工程,根本谈不上什么艺术。
——中国这种贫瘠大地上,任何的高楼大厦都会被称作奇迹,毕竟,他们也没有多少高楼。
——也许只有殷知礼的作品,和外国人的建筑才能算得上值得一看的地标,所以,他是因为长期合作,才会邀请中国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