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基建狂魔(44)

作者:言朝暮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强强 甜文 爽文 基建 主角:律风,殷以乔 最好的建筑在中国 立意:主角留学归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社会主义基建事业添砖加瓦,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铺路架桥。“金瓦红墙的故宫固然惊艳,万里连绵的长城确实辉煌……但很遗憾,属于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建筑的艺术在西方。” ——世界建筑交流会上,金发碧眼的建筑师骄傲道。 律风关掉电视,铺开图纸。 庞杂的数字,有力的线条,精妙的角度……在千堆废纸里,凝固无声的艺术,才华使土石成花。 不久后—— 云贵高原,世界最高云端大桥穿河越岭 绝境天坑,世界最深地心隧道横贯点击展开

什么数据、桥梁都是枯燥无味的过程,中国的设计师能够与克里姆这样的知名人士呛声,才是他们坐在现在,想听到的东西!

他们几乎立刻敲打键盘,用准确无误的文字,描述了克里姆先生的问题。

然后,在律风的回答里,耸人听闻地写道——

如果你活不到乌雀山大桥建成,那就说明你命短!

莱恩特默默坐在台下,感受到克里姆无处发泄的怒火,还有周围媒体骤然热烈的狂欢。

他感慨道:“你师弟说话,还是这么不留情面。”

殷以乔没有回答莱恩特。

他只是凝视着台上,端详起神情平静的律风。

在简单回击了克里姆之后,律风完全没有受到对方影响,仍旧客气从容地回答着其他建筑师的提问。

律风成熟了许多。

曾经会在这样的舞台上,固执己见地说服傲慢提问者的少年,似乎已经收敛起了他的锋芒,变得温和无害起来。

殷以乔总是能够在律风身上,察觉到他的变化。

那种言语之中的自信,令他再也不需要急切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只需要从容不迫的拿出数据,慢条斯理的说道:“乌雀山大桥的盘旋曲度、陡度都经过了精密测算,在施工时会严格符合它的设计,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它会影响正常行驶。开车通过它的人,也不会有任何的生命危险。”

爱信不信。

简单的交流会后,新闻媒体满载而归。

殷以乔听着他们的闲聊,都能想到当晚的报道,会怎么讲述这位年轻的中国设计师,与克里姆的短暂交锋。

果然,不到晚上七点,社交网站已经热闹了起来。

莫拉尼斯.克里姆在自己的主页,详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还附带了对律风的抨击。

比新闻八卦还要快。

他说:我完全不认可这次专题交流,会有什么意义,中国糟糕的建筑工程情况,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优秀建筑。

他说:中国人在突破下限的事情上,从来没有令我失望,竟然选择在海拔三千米,人迹罕至的高山修建桥梁,他们是想修出一座天堂桥吗?

他说:中国没有可能建成这座桥,就算耗费人力物力建成了,它早晚也会成为一堆建设在山里的废墟!

作为名声斐然的桥梁工程师、建筑师,克里姆拥有许多拥护者。

他在自己的网络主页,发布了这样的消息,很快就传来了赞同的声音。

“果然,我在见到报纸上出现那座弯弯曲曲桥梁的时候,就觉得有问题了!”

“不知道协会邀请他们来做什么交流,展现中国人的异想天开?”

“克里姆教授,我支持你的看法!废墟,是的,废墟!中国已经花费巨资建造了无数现代垃圾,却不愿意花钱去帮助穷苦人民!”

偏见的声音,愈演愈烈。

不少参加过今天交流会的建筑师,也发表了对乌雀山大桥的观点。

设计方案、建造难度、节能和可持续性,都被打上了重大问号。

他们甚至只需要发布乌雀山的具体数据,自然就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殷以乔翻看着那些言论。

即使大部分人都赞叹乌雀山大桥的新颖设计,但是在建成之前,他们绝不会承认这座桥梁有存在的意义。

在建筑的领域,从不缺少新奇浪漫的设想。

只有当设想变为现实,才能完全说服这群见多识广的英国人。

殷以乔一直在等律风的消息。

然而,聊天框一片空白,也迟迟没有电话的踪迹。

等着师弟主动的殷以乔,无奈的出门。

他走到律风那儿敲了敲门,却没有收到回应。

于是,他不得不拨出电话,看看他的师弟到底在忙些什么。

电话接通,律风的声音完全没有丝毫的沮丧或愤怒。

而是开心的说:“我在观景台看图书馆。”

古堡酒店的观景台,全英国最适合观赏利斯图书馆的地方。

殷以乔为了能让这座图书馆,漂亮地坐落于湖泊边,花费了不少心思。

说服政府,摆平河谷所有者,还得告诉这栋古堡酒店的主人——

利斯图书馆会成为酒店全新的美景,为这栋酒店增添新的荣誉。

然后,他做到了。

建成这座绝无仅有的温暖图书馆,并且等到了律风的回来。

只可惜,他最爱的师弟,没有他想象中的激动和高兴。

夜晚的观景台,只留了寥寥两盏路灯,为客人照亮道路。

白天还热热闹闹的地方,晚上只有律风清瘦颀长的身影,悠闲恣意的趴在那儿,欣赏夜幕之中的利斯图书馆。

天空明亮的月色,给它镀上一层朦胧的辉光。

更接近律风最初的设计——

一片飘落地面的树叶,安静地与自然融为一体。

殷以乔走过去,和他一起远眺那座美丽的建筑。

夜风轻抚里,殷以乔没有去提什么网络抨击,而是问出了自己更关心的事情。

“你不高兴?”殷以乔的声音温柔,带着浅淡的落寞,“你是不是不喜欢它?”

“我喜欢。”律风盯着远处图书馆,它就像一副绘制在这片山脉的艺术品,在不同的光线下展现出不同的美感。

“我也很高兴。”

他说:“利斯图书馆带有令人温暖的力量,也创造出了我想象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

“但是……”

律风没有说下去,只是露出嘿嘿的笑意。

殷以乔受不了他这样傻气的表情。

因为律风每次这么笑出声,他的心脏都会随之颤抖,柔软得无以复加。

“但是什么?”殷以乔耐心追问,态度前所未有的温柔。

律风轻轻地深呼吸,他知道自己的答案不会是殷以乔想知道的答案。

可他又非常想要表达心底最深的爱恋。

因为,殷以乔的视线一如既往的包容他,好像只要说出来,就能得到理解和认同。

于是,他在温柔如水的注视下,认真说道:“但是,我想讲一个故事。”

“一个师兄你一定没有听过的故事。”

殷以乔忽然笑道:“还有我没有听说过的故事?”

“嗯。”律风点点头,神情很肯定。

殷以乔知道许多中国的传统故事。

毕竟,他是殷知礼的孙子,从小就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文言文、古建筑,聊起这些属于中国的事物,殷以乔总会带有特殊魅力,令律风倾心不已,误以为自己在异国他乡,找到了最懂得中国、也最懂得自己的人。

然而,律风的视线,落在观景台下的利斯图书馆。夜幕之中,它能在月色里焕发出波光粼粼的亮色,是因为殷以乔实现了他的构想。

曾经那么理解他建筑理念的殷以乔,却渐渐的不再懂他。

因为他们成长于不同的世界,连影响人一生的故事,都带有不同的标记。

他道:“故事说,一个战地记者来到前线,发现战壕里有位战士,在漆黑的夜晚,借着火柴微弱的光亮,读一本破旧的书。”

“他不认识字,只是在看书上的插图。”

律风笑了笑,带着现代人的寂寥,和对那个年代的揣度。

“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插图,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在吊灯下读书。”

吊灯下看书的插画,确实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可律风说得十分认真。

殷以乔的注意力,被他淡淡忧愁的眉眼吸引。

本能的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故事。

律风继续说道:“战士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记者说没见过。因为那时候中国很穷,就算清朝末年亮起了第一盏电弧灯,也有很多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世界上还存在一按就会发光的电灯,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感受过灯光的明亮。”

插画外的人,羡慕插画上的灯。

律风露出笑,神情温柔的讲述着那个可能根本不存在的战士。

“他说:‘多好啊!希望战争胜利之后,孩子们也能在这样的灯光下读书。’”

殷以乔对课文,有着美好的想象。

那些编写给小孩子的读物,往往会给主人公类似十四行诗般的浪漫。

他勾起温柔的笑,问道:“所以那个人的梦想实现了,中国变得强大,现在人人都能用得上电灯了。”

律风点点头说:“梦想实现了,但是他却见不到了。”

上一篇:小叔 下一篇:校草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