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基建狂魔(130)
“中国和美国不一样,我去过每一个中国的建筑基地,我们的人民可以学到和中国人一样的建筑技术,更不用去进口什么造价昂贵的材料。您清楚美国给我们带来的一切,那些人让国家负债累累,买回来一些落伍过时的专利技术!我们虚有其表的繁华,填满的只是政客的腰包!”
“但是我们人民,还是那么贫穷!”
会议室里的沉默气氛,出现了如同会议开场时的低沉骚动。
冈萨所说的事情,对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菲律宾人来说,并不陌生。
美国的慷慨援助,带着高昂的利息与附加要求。
涌入菲律宾的资本主义,本质从未产生任何变化,反而加重了菲律宾光鲜亮丽背后掩盖的疮痍。
冈萨在众人的沉默里,凝视着桑托斯。
他说:“桑托斯先生,我尊敬您为国家付出的一切。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
“我们的人民有权知道——中国,值得信任。”
律风度过了最为愉快的半个月。
跨海大桥成功验收后,他待在立安港,白天陪师兄逛逛即将完工的商业街,夜晚作为超级VIP,登上还没正式开放的博物馆顶层。
在远处航拍的灯塔光亮,走到了灯塔之上,视野更加开阔。
引航灯火照出前方浓雾,海面的大桥,好像陆地延展出去的轨道。
律风依靠在博物馆顶层栏杆,微眯着眼睛惬意道:“我有些迫不及待想登上立安港的旅游大巴,一路穿海去宝岛了。”
殷以乔笑道:“怎么回事?我带爷爷来看灯塔的时候,他也这么说。”
真正的爷孙没能心有灵犀,倒是师徒俩说出了一模一样的话。
律风和殷以乔乘着船,沿着游轮开辟的“跨海大桥南海游”路线,一路观赏着南海隧道,前往宝岛。
殷知礼见到他们第一句话,就是问:“乘船看的南海隧道怎么样?是不是比坐飞机见到的清楚多了?”
律风一听,就知道老师已经对比过了。
“当然。”他笑着走上去扶着老人,“飞机云雾层层又隔得远,怎么会有乘船沿途看桥来得清楚。”
他们一路聊着海上看桥、空中看桥的不同体验,慢慢乘车前往富云县沿海。
名为《舰归航》的大型商业楼栋,站在海岸边,守卫着完工的南海隧道。
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深蓝色窗户,折射出温柔光亮。
光线在白天看起来,好像一艘艘舰艇并肩激荡出了一层层白色浪花。
宝岛一直以外强中干的印象闻名于大陆。
有了这座强军舰艇的商业大楼驻守,好像忽然获得了中国人该有的骨气,连大楼附近的破败楼房,都带上了即将大变模样的气势。
立安港灯塔是温柔,宝岛舰归航是威慑。
特别是最近的新闻,播出了菲律宾战火平息,开始了停战谈判。
身在安稳国度的人,才能更深的感受到和平的不易。
殷知礼站在《舰归航》面前,满意打量着入口处高挑的风帆。
“早些年菲律宾受到美国把持,还有力气跟我们争南海,现在……”
他欣慰地仰望自己的作品,“还是得有军舰保障,我们才能掌握话语权。”
作为心胸广博的建筑师,殷知礼不会在菲律宾刚刚结束战争,急需重建的时候,去嘲笑他们曾经的不自量力。
国家之间没有什么友谊,不过是为了各自利益,各取所需。
但是他作为中国人,想起过去与现在,对国家的决策和武力值感到骄傲。
并且对邻国处境感到遗憾。
他道:“我听建筑师协会的朋友说,这次菲律宾要邀请美国来协助重建?”
“嗯。”律风也见过类似的新闻,身边还有易兴邦这样渴望重返菲律宾的内幕人士,自然知道得更清楚。
“好像是菲律宾政府横向对比了各国提供的竞标方案,最终选择了美国建筑公司承接重建项目。”
在公平竞争之下,这样的抉择无可厚非。
即使易兴邦冷着脸讽刺菲律宾政客鼠目寸光,一定是不懂中国方案的精妙,律风也完全没有因为国家错失菲律宾重建项目感到生气。
不是自己国家的事情,律风的情绪都会弱许多。
中国援菲队伍依然可以回去继续工程,并且得到菲律宾政府的补偿承诺。
易兴邦也可以重返菲律宾,继续中菲国际通道上两座大桥的建设。
那么,他懒得去关心,中国建筑旁边的居民楼、政府厅究竟是哪国制造,更没空感慨,菲律宾人会因为美国的援建发生什么变化。
悠闲的律风,享受完假期,回到了久违的今澄市。
国院朝九晚五的准时上下班,使他这样习惯了高强度工作的人觉得无比轻松。
返岗第一天,律风带着愉快的心情,跟吴赢启做了汇报,顺便筹谋起下一个工作项目。
负责国内各大桥梁设计的国院,总有赶不完的工程。
然而,吴赢启对律风如春风般温暖,还能拿出好几个项目方案,让他慢慢挑。
毕竟,南海隧道跨海大桥项目持续时间太久,国院其他项目的设计进度,都步入了中期或者进入尾声。
不缺人,更不缺帮手。
律风这么一个经历过乌雀山大桥、南海隧道的优秀设计师,完全可以轻轻松松等着职称评审,一跃成为新晋高级工程师。
于是,律风闲得发慌,坐在桥梁分院属于自己的位置上,一边翻设计图,一边查看自己错过的桥梁项目信息。
不到三天,他便收到了翁承先的联络电话。
隧道建设阶段,翁承先作为监督,比当初直接负责跨海大桥要轻松许多。
专业的沉管施工团队,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能够帮他分担无数工作。
也使得他需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
翁承先声音温和,状似随意地问道:“你想不想去菲律宾看看?”
这话说得随意,好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可是律风清楚记得,瞿飞偷偷报了援菲项目,还被老先生提拎去加班,让他努力为国奉献。
翁承先绝对不是心系菲律宾的国际主义善人,更不会突发奇想,问人去不去菲律宾。
律风心里升起困惑,认真问道:“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电话那段沉默片刻,回答道:“菲律宾搞了个中菲建筑交流会,特地邀请了我们南海隧道项目组……”
翁承先补充道:“国家批示了。”
经过国家批示的邀请,意义不同凡响,绝对不只是交流一下那么简单。
律风身在国院多年,懂得每一项批示背后深藏的意义。
那些写在文件报告上的简短文字,不是商量,更不是建议。
而是——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作者有话要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进喜。
第69章
中菲建筑交流会, 不是翁承先一个人得到的消息。
当天下午,国院就召开了紧急会议,共同研究这项经过特殊批示的任务。
菲律宾重建城市项目涉及近十个受损城市, 按照菲方活动迹象,已经确定了这个项目由美国建筑集团承接。
他们要讨论的, 则是中菲建筑交流会背后, 隐隐透露出来的“复苏计划”。
菲律宾“复苏计划”, 以大面积振兴国民经济为核心,全国范围开展基础建设。
几乎效仿中国一般, 想要通过总统直接领导, 确定菲境内三大岛组未来二十年建设方案,并且尽可能的, 在海洋割裂开的三大岛上寻找适合的架桥、埋隧区域,将整个国家连成一体。
宏伟的复苏计划, 只需要看一眼菲律宾散落在海洋上的地形,就能知道它有多么冒险。
可对于中国来说, 菲律宾的每一次冒险, 都像是新的机遇。
“这个项目还没有公开竞标,但是在一建落选重建城市项目之后, 菲方谈过复苏计划的框架,并且极力邀请我们派出南海隧道项目组工程师、设计师参加。”
李院的话, 无异于在说菲律宾希望中国拿下连通三大岛组的复苏计划。
至少在基础建设这一方面, 有不少人支持着中国的竞标。
重建城市落选背后的利益纠葛, 国家设计院无从得知。
他们只知道手上的代表团名单,涉及了桥梁、隧道、公路、高铁、地铁方面,近三十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