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霸总孩子去种田(68)

赵单识摇摇头,他曾经的老板专注于做垃圾工程,要是再见到老板,别说讨好,可能连好脸都不会给对方。

“所以没什么逼格不逼格,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很快乐,每天有足够的锻炼,吃最好的食物,按时休息,家人之间互相爱着,每天想做什么,基本上能够实现自主规划,不用看人脸色,这样的生活已经很棒了。”

黎凭侧过脸看赵单识,“隐逸生活是大部分中国读书人的梦想,我们已经实现了,还有什么不满足?”

赵单识盯着他的眼睛,再一次向他确认,“师兄,你真从心底里对这种生活感到满足么?不会觉得太平淡,没有挑战性?”

“不,现在的生活已经足够好,我没有喜欢给自己设置难题的毛病。”黎凭揉揉他的脑袋,“别瞎想,我很喜欢现在的日子。我家人那边你也不用担心,没有我,你和他们就是陌生人,我的家人还是交给我来解决吧。”

赵单识点头,“那我就不问了。”

两人说开了,休息了会儿,又回去浇水,浇完水,肩并着肩挑着今天早上摘的菜回去。

赵单识钻进进厨房里做饭,黎凭帮他烧火。

做好饭后,喂鸡鸭的赵文德回来了,他放下东西,擦了把汗,“外面可真够晒。”

老爷子给他酾茶,“是挺晒,休息一会儿,要么中午就在这里睡吧?别回去了。”

赵文德憨憨一笑,“也行,等会儿我去客厅的沙发上睡。”

赵单识问:“文德叔,今天要不要吃凉拌菜?”

“吃。”

赵单识于是又回去拍了个黄瓜。

赵文德卷着草帽给自己扇风,“对了,单识,池塘边的枇杷熟了,得抽空去把它摘下来。”

“嗯?”赵单识很久没去池塘那边看过了,他茫然地眨了眨眼睛,“今年有枇杷结么?”

“有啊,不过不多,一树也就几十个。”黎凭帮忙端菜,“我原来还以为这些果子长不大,没想到现在已经熟了。”

“哎,那我等会得看看去。”赵单识忍不住问:“文德叔,我们的枇杷长得怎么样啊?”

“长得挺好,个个都有乒乓球大。”

“那么大?!”

“是啊,你今年买的枇杷树不错。我站得老远都能闻到枇杷香味,估计再不摘下来,得便宜那些鸟儿了。”

这还真是意外惊喜,赵单识原本已经做好了过两年才有枇杷结的准备,倒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

第53章 扩租

吃完午饭, 赵单识拉着黎凭去看他们旁边的枇杷树。

他还是在枇杷刚种下的时候来看过,那时他跟黎凭一起在枇杷旁边埋肥料,枇杷树长得也就跟他差不多高,枝叶伶仃,他甚至都没有注意到上面已经有小枇杷在了。

现在过去看, 枇杷树结的果不多, 却粒粒饱满, 沉甸甸挂在枝头上。

这枇杷也确实大个,跟小母鸡的初生蛋差不多大小,树顶上向阳的枇杷黄得发红,走近了还能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枇杷味。

赵单识踮起脚,随手从旁边的树上摘了两个枇杷下来,一个自己拿在手里, 一个递给黎凭。

他们的枇杷没有套袋, 整颗枇杷呈现一种饱满的深黄色,轻轻撕开薄薄的表皮, 里面是果肉肥厚,略带沙粒质感, 望着犹如出了油的咸蛋黄。

赵单识轻轻抿了一口, 果肉甘甜, 几乎不带什么酸味,只留满嘴甘甜和琵琶香。

枇杷的核也很小, 弹珠一样大, 汁水丰沛, 肥厚的果肉让人吃着非常过瘾。

两人就在池塘边上,你一个我一个吃起来,吃完后,果皮和果核扔到池塘里,正好喂鱼。

“这枇杷味儿足,比外面买来的好吃多了。”赵单识吃完还不过瘾,“师兄,我们多摘点回去,让老爷子和兜兜也尝尝。”

他已经许多年没吃过这样的好枇杷,外面买的枇杷个头大,看着挺漂亮,尝起来味道大多都比较酸,有一些甚至连酸都不酸,咬一口,只有满嘴的寡淡,没有果香也没有果味。

这十几株枇杷树总共也没结多少果子,树上有些果子已经很熟了,黄得发红,也有一些藏在绿叶当中,只是淡黄色,甚至还透着一丝青色。

赵单识和黎凭挑熟了的摘,摘来摘去,才摘到五六斤。

“剩下了过几天再摘吧,刚好配着粽子和草莓,给两家寄过去当端午节礼了。”

“嗯。”

“我怎么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得多种一点?”

“你要是喜欢我们在后山那边再种十几株?”

“还是算了,这十几株已经足够我们吃,后山那边留着种其他的东西吧。种桃李和杨梅都不错,好看又好吃。”

下午,两人干完地里的活,一起去花枝娘家买糯米。

花枝娘家住在村子里的另一端,赵单识平时不怎么能碰见她家的人,不过交情还算有一些,他家的枇杷苗就是向她娘家舅舅买的。

“哎,单识和阿凭啊,快进来了杯茶。”花枝娘一见到门外的两个年轻人,忙擦擦手,招呼他们进来,“糯米我已经碾好了,你们要二十斤是吧?”

“嗯,多点少点都没事。”

花枝娘热情笑道:“我拿米袋子去给你秤,你们在这里坐一下啊。”

说着,她抓了个袋子转身回房间里,不一会,便提着一袋糯米和一把秤出来。

“你们看看这数对不对的上?”

赵单识瞥一眼,确定没问题后点头,“对的上,没问题。谢谢啊。”

“客气什么?”花枝娘利落地帮他们把袋子绑起来,“你们怎么做那么多粽子呀?”

“这不是端午了么?给家人寄些,朋友寄些,加起来,二十斤糯米也不算多,说不定还不够呢。”

“这倒也是。”花枝娘笑道:“要是不够,你再来大娘这里拿一些就行。”

“这感情好,不够我再来这里找您买点。花枝娘,一斤糯米三块五,二十斤七十块钱,您看看数目对不对?”

“哎,没问题,你们大学生算数就是快。”

“没,就孰能生巧。”赵单识提起袋子,弯起眼睛,“花枝娘,我们先回去了啊。”

花枝娘留客,“就在这里吃饭吧?”

“不用不用,家里也做好了。”赵单识谢过她,和黎凭一起出了门。

一出门,黎凭接过了米袋子,抬腿往家里走去。

“哎,师兄。”赵单识拉着他,“走这边,我们绕路去明智叔家跟他说一声,得让他给我们留点肉。”

明天包粽子需要的肉多,赵单识怕不提前说,明天去买不到好肉。

村里的路弯弯绕绕,四通八达,从哪边都可以绕过去。

黎凭有健身习惯,这阵子农活又干得多,体力非常不错,跟赵单识绕了半个村子,脸不红气不喘。

赵明智家正在做晚饭,厨房里炊烟袅袅,听到赵单识叫门,赵明智老婆出来饶春花出来,“单识啊,你找我家明智有什么事啊?”

赵单识笑嘻嘻,“婶子,您家明天杀不杀猪?我想找你们家买点肉。”

赵明智也不是每天都杀猪,如果有时候生意不好,他就会隔天杀。

他一般早上杀好两头猪,其中大半头留在村口卖,另外一头半由饶春花拉去镇上摆摊。

“杀呀,怎么不杀?”饶春花招呼他们进去喝茶,“你要多少肉?”

“要十斤五花肉,还要两副猪前蹄,再来两根猪筒骨。”

猪前蹄肉多骨少,要不是起得早,一般不容易买的到。

“这么多呀?”

“嗯,打算买点肉包粽子,明天周末,可能还有几个学生仔要来我家吃饭,给他们炖点骨头汤补补。”

饶春花笑,“你就一直雇着那些学生仔干活啊?”

“哪能啊?学生仔能干几个活?他们没地方去,就喜欢来我这凑热闹,顺手帮我点小忙。他们帮了忙,我总不能不表示吧?”

“这倒也是。我还以为你雇着学生仔干活。”

“他们才上初中,哪个敢雇他们?”赵单识笑道:“可能学生仔过来我那干活,我给他们包了红包,就有人误会了。其实他们过来就凑个热闹,我要真想请人干活,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找长工,每个月算工资,方便又实惠。”

“也是,按你们家的饭菜标准,请学生仔过去干活太亏了。对了,单识,你们家还要不要人?我有个远方表弟,一把子力气,去年婆娘刚去世,家里就剩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出不去打工,你要是招人,能不能叫他试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